兵敗彭城

漢高帝二年(前205)初,天下又亂,項羽所封十八王,已亡七八。

東部,田榮力並膠東、齊、濟北三國,自立為齊王,又結好彭越,欲往南攻楚。

北部,原燕王韓廣不肯被徙遼東,臧荼乘機出兵,殺韓廣,並其地;陳餘向田榮借兵,欲伐常山王張耳。

西部,劉邦兵出漢中,已滅雍、翟、塞三國,還定三秦,正如一隻猛虎,目視河南。

此時的項羽,霸主地位還未坐穩,先聞齊叛,又聞趙亂,再聞劉邦已定關中,西楚之地被圍中間,極易受到攻擊。更令他氣惱的是,義帝仍在彭城,還未動身前往江南。於是,他令蕭公角領兵伐齊,又殺掉韓王成,改封鄭昌為韓王,命他引兵西向拒漢。他自己留守彭城,督促義帝遷往江南。

義帝被徙,不能不行,但左右臣僚均戀故土,且義帝本身也須整頓行裝,所以,起程之日一拖再拖。及項羽回到彭城,聞義帝仍未動身,不禁惱怒,派人催促。及東西兵起,催促更急。義帝不得已,隻得帶了近臣、隨從,出都就道,前往江南。

義帝離都,公角敗回,漢兵又抵陽夏,項羽勃然大怒,決定領兵親征。但東向擊齊,還是西向征漢?一時難以決定。正在這時,屬下呈上一封信,說是張良派人送來的。項羽打開一看,果見張良署名。書中寫道:

“漢王出巴蜀,隻在收複三秦,如約即止,本無東進之意。唯齊趙攜手,意在攻楚。近聞,齊兵已臨楚境,大王所慮,應該在東!"

張良自到陽翟,久等韓王不歸,後聞已被項羽所殺。於是決定隻身西往,臨行前,根據天下態勢,欲將項羽引向齊地,好叫劉邦乘機東進,遂略施小計,修成一書,遣人送往彭城。

項羽最忌恨張良,但見他信中所言還有些道理,於是決定東往攻齊。

十月,項羽征召九江王英布,準備會師伐齊。英布稱病不赴,隻遣一將率數千人來會。項羽心知不責,又修密信一封,派人送往九江,叫他依計而行,不得違背。書信發出,項羽自統兵馬,離開彭城,東向擊齊。

英布接到項羽密囑,心知事關重大,易落惡名,但又不好得罪項羽,不得已派了心腹,依囑去辦。

心腹奉令,帶了百十個將士,改扮裝束,乘了數隻快船,順江而上,趕了幾百裏,才見前麵有大小船隻,緩緩西行。心腹將士已知所趕之人就在前麵,遂下令準備,及快船追上大船,一聲令下,九江兵爭先搶上大船,見物就搶,逢人便殺。大船之上也有士卒,但事出突然,措手不及,不是被殺,就是落水。其中有一穿龍袍的公子,也被亂刀砍死,此人就是被項羽遷出的義帝楚王孫心。

原來義帝自離開彭城,行程甚慢,終被九江兵趕上,殺死於江中。九江士卒見大事已成,遂將義帝船上財物搶劫一空。順流而返,途中又遇衡山王、臨江王所遣派的將士。他們也是奉項羽密令,前來截殺義帝,見義帝已被九江兵所殺,遂各自歸國。九江兵回報英布,英布又轉報項羽。項羽自喜得計,豈不知已成他人伐己之借口。

義帝被殺之時,陳餘舉三縣之兵,在齊軍的協助下,襲擊常山成功。張耳敗走。陳餘將趙王歇迎回趙地。趙王感陳餘之恩,號其成安君,兼封代王。

張耳失其國,率殘部西投劉邦。張良已經歸漢,言項羽東向擊齊,此機可乘。

劉邦遂命韓襄王孫信為韓太尉,領兵往擊韓王鄭昌,自己與韓信引兵出關,定陝縣(今河南西部,黃河南岸),降河南王申陽。改河南國為郡,仍由申陽鎮守。

十一月,已屬寒冬,天冷地凍,不宜遠征。劉邦又回軍櫟陽,治理關中,準備來年春暖,再出關中。

他下令,開放秦時苑囿園池,讓百姓耕種。他下令,改秦社稷為漢社稷。他下令,根據不同情況,減免租稅,大赦罪犯。

他還下令:凡民年五十以上,有積善行為的能為三老,每鄉一人;然後再在鄉三老中選取一人,為縣三老,輔助縣廷,施政教民。

這是劉邦初治關中所頒布的一些政令,對恢複秦地秩序,減輕百姓負擔,鼓勵耕戰,都起到了促進作用。所以,政令推行,三秦遂安。

一月,項羽攻入齊地,所向披靡,直抵城陽。齊王田榮素少韜略,憑勇悍之氣,稱霸三齊。他見項羽領兵來犯,整頓軍馬,阻楚軍於城陽之外。兩軍相遇,齊軍屢戰屢敗。田榮不得已舍去城陽,率殘部退往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平原百姓從未受過田榮恩惠,且散兵沿路擾民,觸怒民意,一夜間,田榮殘部盡被百姓所殺。

項羽見田榮已死,遂立田假為齊王,令守城陽,自領兵往北海(今山東昌樂縣東南),一路縱兵燒殺,毀城郭,焚民舍,坑降卒,虜婦女,楚軍所過,生靈皆亡。項羽的暴戾,激起了齊地百姓的反抗,田榮弟田橫見民憤可用,遂收拾其兄散卒,得數萬人,在齊民的支持下,又攻占了城陽,趕走了田假。項羽見田假敗回,恨其軟弱無力,難以自立,一怒斬之。又回兵猛攻城陽。但田橫將士已下必死決心,所以楚軍雖勇,一時也難攻下城池。

三月,劉邦乘楚齊相持之機,令蕭何留守關中,自帶韓信、張良,統大軍,自臨晉關(今陝西大荔東)東渡黃河,直下河內(泛指黃河以北地區)。

西魏王豹聞漢軍兵臨平陽(今山西臨汾縣西),知戰則必敗,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遂開城降漢,並領兵相隨,進入殷境。

殷王司馬印已聞劉邦親領大軍犯界,知非敵手,但又不肯不戰而降,將封土輕易讓人,於是引兵西阻漢軍。司馬印首戰失利,隻得退守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一麵派人求援於項羽。

漢兵圍城,攻打甚急。殷王死守,日夜不懈。

一天傍晚,激戰方息,守城殷兵忽見漢營火起,殺聲震天,忙報知司馬印。司馬印聞訊,匆忙登城察看,隻見漢營多處火起,朦朧中,一將率領士卒,正向漢兵衝殺。

“我們的援軍到了!”

司馬印如久旱逢雨,長夜初明,禁不住激動地喊出聲來。

當即,他橫槍躍馬,大開城門,率領殷軍殺出城來。奇怪的是,漢軍見他殺出,並不阻攔,四下逃走。因欣喜過甚,司馬印對此未加注意,催動人馬直赴激戰之處。

及他趕到,殺聲已止。他這才發現起火之處都是空營,那些救兵也都是漢軍所扮,司馬印暗叫中計,正欲下令退軍。忽聽一聲鑼響,一彪人馬橫在前麵,為首一將,正是樊噲。樊噲打馬上前,用刀指著司馬印大喝道:“還不快快下馬歸降,你已中我大將軍之計,插翅也難飛出!”

樊噲話音未落,後麵殺聲又起,隻見剛才散去的漢兵,在周勃、灌嬰的統領下,從左右兩方麵,將司馬印的退路全部封死。

前有凶神樊噲,後有惡煞周、灌,司馬印被圍在中間,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司馬印可選之路隻有二條:戰,但必敗,還會枉送不少將士的性命;降,可存,但必然失去殷王之封。他選擇了後者,當即下令,歸順劉邦。

殷王降漢,得利於韓信一計,司馬印戰敗後,韓信知他必向楚軍求救,為此布下了一張網:令樊噲領一軍,打楚旗,著楚裝,冒充楚軍,乘夜色燒漢營,攻漢兵,佯解朝歌之圍,引司馬印中計,領兵出城接應。再令周勃、灌嬰等圍城之將,放殷軍出城,然後再斷其退路,與樊噲等人一起,圍逼司馬印歸降。

事實正如韓信所料,司馬印果降。漢軍乘勢又圍朝歌。朝歌守將聞殷王已歸漢,遂也開城投降,

數日之後,劉邦領軍出朝歌,西向攻取了修武(今河南獲嘉縣)。

一天日暮,有一美男子來到營前,說是陽武(今河南原陽縣東南)人,叫陳平,求見朋友魏無知。

漢將魏無知素與陳平友好,聞他來見,忙迎出營外,二人相見,格外歡喜,無知將陳平接入營內,設宴為陳平接風。酒過數巡,二人才話入正題,魏無知問:“聞君已事項王,今何故來此?”

陳平見問,苦笑一聲,道:“我二次遇險,險些不能見君。”

魏無知聞言甚奇,急問緣由,陳平又道:“平自事項王,從其入關,賜爵卿。及項王東返,劉邦還定三秦,殷王司馬印欲反。項王令平前往征討。平不願勞兵,自往朝歌與殷王曉明利害,殷王遂謝罪而罷。平往報項王,項王令項悍拜平為都尉,並賜金二十鎰。沒想到近日漢軍攻殷,項王派兵來援,行至半路,聞殷王降漢,遂即返回。項王得報,遷怒於定殷之人,欲置平於死地。平隻好封還金印,隻身逃出。行至黃河,雇船西渡,舟子看我像懷藏珍寶之人,遂起謀財害命之意。我一人一劍,又不會武,如何敵得住數名舟子,君想,我命豈不休矣?”

聽到這些,魏無知道:“那又如何脫險的呢?”

陳平喝了口酒,笑了笑又道:“那舟子殺人無非為了財。我身上隻有數兩紋銀的路資,別無他物,又怕什麽?船到河心;我索性脫去外衣,將那幾兩碎銀放在船板上,起身幫舟子劃船;舟子見此,遂收殺人之心,平安將我送到對岸。如此,我才安全到達這裏!”

“足下兩次死裏逃生,真是命大呀!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明日,我將在主公麵前力薦足下。主公素來豁達大度,知人善任。像足下這樣有才幹之人。定能受到劉邦重用。”

說著,舉杯相邀。二人你來我往,一直喝到深夜。

翌日清晨,魏無知往見劉邦,麵薦陳平。劉邦聞薦,令人召進陳平,見平相貌偉岸,心中已悅。因公事繁忙,劉邦無暇顧及,到事情辦完,時近中午,劉邦遂令中涓石奮引陳平等十位因事進見者,到側廂就食。食畢,陳平欲往見劉邦,請中涓石奮代傳。不久,石奮轉回,說劉邦酒後休息,令他到館中相候。陳平聞言,遂道:“臣今日前來,有要事相告,不能往後拖延!”

石奮再報劉邦,劉邦召陳平入,問:“君之事,我已從魏將軍處得知。急於見我,不知有何賜教?"

“大王東進,現正是時機,乘項王與田橫激戰,揮師東南,直搗彭城。如破楚都,楚軍心必亂,極易潰散,到那時,就是項王再勇,也無能為力了。”

劉邦聽後大喜,說:“君言正合我意,但不知如何進軍,請君詳賜。”

於是,陳平向劉邦又詳陳了進軍方略。陳平說得胸有成竹,劉邦聽得眉飛色舞,及二人談完,劉邦問:“君在楚時任何官職?”

“為都尉。”陳平答。

劉邦沉思了一下,說道:“我也任你為都尉,並使你參乘,兼掌護軍。不知如何?"

陳平聞命,當下拜謝,隨後辭別而出。

帳下眾將聞陳平驟得顯職,不禁議論紛紛,說陳平剛到,不知心跡如何,劉邦就引為親近,難叫屬下心服!這種私議傳入劉邦耳中,劉邦不僅不理,反而待陳平日厚,與他加緊籌劃東征之事。

數日之後,劉邦調集人馬,統率東征,渡過平陰津(今河南盂津縣東北),直抵洛陽。途經新城(今河南商丘市南),有一龍鍾老人求見,劉邦問明姓氏,乃是本縣三老董公,今已八十有二。當即命人扶他上前,問有何言?董公道:“臣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師出無名,事必不成’,敢問大王,東往討誰?"

劉邦說:“項王無道,今往討之。”

董公又說:“古人雲,明其為賊,舉兵討之,方可使服,項羽不仁,最大莫過於弑主一事。大王與羽共立義帝,今義帝被徙殺於江中,雖被撈起厚葬,但畢竟陰靈未瞑,逆惡未彰。為大王計,應公開為義帝發喪,令全軍將士素服,傳檄諸侯,使人人都知義帝凶信,曉項羽罪行。如此,出師有名,天下仰德,三王盛舉,也不過如此。”

劉邦聞言如獲珍寶,欲留董公於帳下,好隨時討教,但董公以年老為由,告辭而去。

此時的劉邦心中暢快之極,陳平進策,董公立名,使他可名正言順,揮師東進,與項羽一爭天下!

一到洛陽,劉邦立即下令,為義帝舉行喪事,全軍將士服喪三天,發下檄文,派人布告全國。檄文說:“天下共立義帝,北麵事之。今項羽徙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今傾關內兵,願與天下各諸侯,共討無道!"

檄文傳往各國,魏主豹、殷王印等人均複信請從。隻有趙相陳餘,非要劉邦殺死張耳,方肯從命。劉邦聞知,心想:“張耳投漢,殺之不義,否則,今後又怎能取信於人。但與陳餘,又不能鬧翻:一則,現正是借義帝之事,號令天下諸侯之時,以爭取人心,孤立項羽;二則,項羽驍勇,楚兵尚強,隻憑漢軍,恐難取勝,隻有集天下諸侯之兵,方可與敵。”

如此看來,既不能殺張耳,又要陳餘出兵,得有個兩全齊美的辦法。劉邦關在房內半日,終於想出了瞞天過海的計策。

他喚過二個心腹,叮囑他們,在城內軍民間,尋一與張耳容貌相似者,斬其首來見。二心腹領命而出,約半日之久,果持一首級歸,劉邦一看,大略相似,遂派人送往趙地。陳餘信以為真,當即派兵從漢。

四月,劉邦已征集諸侯兵五十六萬,命韓信留守河南,自統大軍浩浩****地殺奔彭城,路過外黃,彭越領兵三萬前來歸附。劉邦聞其收複魏地十餘城,遂命他為魏相國,將其兵略取梁地。劉邦領兵直撲彭城。

楚都彭城,守兵寥寥;所有的精兵良將,都隨項羽伐齊去了。城內萬餘老弱殘兵,又如何抵擋得住數十萬大軍。所以劉邦大軍沒費吹灰之力,便將彭城攻下。

劉邦進城,見楚宮宏麗,美人成群,不由故態萌發,將軍務委托張良、樊噲,自住楚宮,朝飲醇酒,夜擁嬌娃,享盡人間溫柔。就是那各級將士也是日日宴飲,好不快活。

彭城失守的消息很快傳到城陽,項羽氣得暴跳如雷。他已聞漢軍東進,本想平定齊地之後,再回兵擊漢,不料劉邦已下彭城。他當即留下諸將攻齊,自領精騎三萬,回救都城。

項羽率領精兵,由魯地出胡陵,再到蕭縣。蕭縣在彭城之西,駐有數萬漢兵,本為防備楚軍而設。項羽軍到之時,正當黎明,漢軍方才睡醒,毫無戒備,被楚軍衝入營內,殺了個落花流水。項羽殺散蕭縣漢軍,**,直抵彭城城下。

城內眾將聞楚軍兵臨城下,都嚇得膽戰心驚,忙報知劉邦。劉邦因日耽酒色,方起床不久,聞報也驚出一身冷汗。忙出宮升帳,調配人馬,開城迎敵。

城外,項羽寶駒鐵甲,手持長槊,殺氣騰騰。楚軍將士各個如凶神惡煞,他們要與漢軍拚命,以奪回家室。

漢軍人多氣餒,未戰先衰,不得已向前交鋒。

所以,兩軍對壘,漢軍戰一合,敗一合,打一陣,敗一陣。時至日中,項羽殺得性起,遂大吼一聲,一馬當先,衝入漢營,手中長槊上下翻動,連挑數名戰將,直奔劉邦撲來。樊噲、周勃見劉邦危險,忙打馬來救,與項羽一左一右戰在了一起,樊噲、周勃雖是漢軍名將,但二人聯手,仍難敵住項羽,時間一久,均感兩臂發麻,不得不掩護劉邦向後退去。劉邦一退,全軍遂亂,三萬楚軍乘機追殺,直殺得天昏地暗,日色無光。漢軍逃至穀、泗二水旁,因爭著渡水,自相踐踏,連被楚軍所殺,死傷多達十餘萬人。還有三四十萬人馬,往南入山,逃到靈璧(今安徽東北部)東的睢水邊,又被楚軍趕上。這時的漢軍,前有大河擋路,後有追兵殺到,為了逃命,隻得跳河求生。不料水深流急,再加上眾多將士不會水,溺死者十多萬人,睢水都為之不流。

劉邦逃了一程,又被楚兵圍住。這時,身邊將士不過數百,想起東征時軍馬之盛,又目睹眼下慘敗之狀,不禁悲從心中來,仰天長歎道:“難道此地就是葬我之處嗎?”

話聲未落,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拔木毀屋,從西北吹往東南,一時間天昏地暗。刮得楚軍站立不住,咫尺間難分敵我。劉邦見天機不可放過,忙帶著殘兵敗將覓路而逃。

脫出楚軍重圍,劉邦這才發現,此地離豐邑已經不遠,心想不如趁機將老父妻子接走,免遭楚軍毒手。於是,帶領人馬奔往豐鄉。到家門,隻見雙扉關閉;不見一人,心中不免一驚,向四鄰打聽,都說不知去處。劉邦無奈,隻得離去。因整日奔波,劉邦自感勞累。這時,夏侯嬰在側,忙請劉邦下馬乘車,順大路緩緩西行。

楚漢之爭,百姓痛苦,大路之上,有不少三五成群的難民。正行間,夏侯嬰忽然發現不遠處走著一雙兒女,渾身泥土,手拉著手,哭泣著隱現於難民行列之中,身形極像劉邦骨肉。忙對劉邦說:“難民中有一雙兒女,極似大王孩兒,大王快看,是也不是?"

劉邦聞言心中一動,忙順夏侯嬰所指方向望去,果然是自己親生兒女,遂叫夏侯嬰將他們抱上車來。兩個孩子不想半路上碰見了自己的父親,趴在劉邦身上痛哭失聲。劉邦好不容易將其勸住,問道:“我兒如何流落到這裏?”

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答道:“我們隨祖父、母親離家已經二日,不想今日一上路,便遇到了亂兵,亂兵過後,再尋祖父、母親,已經不見了,幸虧在這裏遇到了父親,還請父親快快找回祖父、母親!"

說完,又哭泣不止。眾人聞言,也為之動容。

正敘間,後麵旌旗招展,似有楚兵追來,劉邦道:“追兵將至,打馬快行!"

一時間,數百騎兵護著一乘車馬,飛快地向西奔去。後麵果然是楚兵追至,為首一將叫季布。

季布見劉邦車馬就在前麵,立即下令窮追不舍。劉邦逃,楚軍追,大路上騰起兩股灰塵,漸漸接近。

劉邦急了,恐車重行遲,竟將親生子女推下車去。夏侯嬰見了,大叫一聲:"大王不可如此!"

隨著喊聲,又飛快地將兩個孩子抱回車中。然而,每當楚軍追近,劉邦又將兒女推下車去。夏侯嬰見狀,複將孩子救回車中,如此數次。劉邦大怒,叱責夏侯嬰道:

“我等萬分危急,不可為了兒女而自喪性命!”夏侯嬰也急道:“現雖緊急,不打馬快馳,怎可棄兒!”

劉邦更加惱怒,拔出寶劍,欲砍夏侯嬰,夏侯嬰閃過劍鋒,見兩孩又被踢下,索性跳下車來,一腋一個,將兩孩挾住,飛身躍上一匹戰馬,疾奔而去。這時,天色已晚,季布怕中伏兵,停馬不追,劉邦這才得以逃脫。

楚兵去遠,劉邦這才放下心來,休息片刻,下令往投下邑。下邑在彭城西北,碭縣以東,由劉邦妻兄呂澤領兵駐紮。劉邦及夏侯嬰等人,抄小路急行,臨近下邑,已見呂澤接應人馬。

進入下邑,劉邦才結束了兵敗後的流離,有了一個安身之地。數日後,逃散的漢軍將士,聞劉邦在下邑,都陸續會至,聲勢又漸振。當劉邦問及各諸侯情況時才知,彭城兵敗,殷王印陣亡,原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投降了楚軍。趙、魏等殘兵,都已敗回本國。原先號召諸侯,以伐無道的局麵已不複存在。更重要的是,劉邦老父、妻子仍無消息。

一日,劉邦正為此事煩悶,一探卒來報,說太公、呂氏現在楚軍營中,項王待之如客,準備以二人招降劉邦。

原來,太公為避楚難,帶領全家老小扮作難民,準備輾轉入關。不料,路中走散兩兒,自己也被往來的楚兵認出,與兒媳呂氏、舍人審食其一起,被押往楚營,做了俘虜。

劉邦聞老父、妻子一時沒有生命之憂,遂放下心來。又聞項羽收複彭城後,正征集人馬,準備西進。於是,召集將佐,商議退敵之策。眾將佐經彭城一役,已知項羽驍勇,楚軍善戰。所以,都麵麵相覷,不發一言。劉邦勃然大怒,說道:“我情願將關東之地,分授豪傑,不知何人能破楚立功,得此沃土!"

張良說道:“當今天下,能馳騁疆場,助大王攻破項楚者,唯有三人,他們是:九江王英布,素與項王有隙;昌邑人彭越,助齊反楚。此二人皆有大才,可急招致,使為我用。大王屬將,唯韓信可擔重任,大王若出關東之地,可分與此三人。三人得封,必出死力,破楚易矣!"

劉邦聽後既喜又憂,喜的是得此良策,憂的是誰可往說英布。他環顧了一下四周,見眾人大多低頭不語,不覺又氣惱起來,說:“與你們這些人,無法商討天下大事!"

話音剛落,激起在座一人:“不知大王所說何意?”

劉邦一看,見是隨何,便道:“誰可為我出使九江說布,使其背楚助我?”“若大王差遣,臣願前往。”

劉邦見隨何請往,遂派二十人相隨,擇日起程。又遣使分赴韓信、彭越處,令他們前往滎陽,共商破楚大事。

彭城兵敗,善後事完,劉邦引兵由梁至虞,再經虞到滎陽。他要在滎陽運籌良策、積蓄力量,準備與楚軍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