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莽浪潮
王莽代漢,不管他是用了何種手段,終究是獲得了成功,總歸是事實。然而他的改製,也不論人們如何去為他辯解,總之是遭到徹底的失敗,同樣也是事實。就在王莽改製的陣陣失敗聲中,他一手建立起來的“新”朝,也隨著改製的失敗迅速走向滅亡。而奮起推翻新莽王朝的主力軍,則正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改製之苦最為深重的農民大眾。
就在天鳳四年(公元17),王莽“複明六莞之令”“置羲和命士,以督五均、六莞”,試圖把他的不成功的改製繼續堅持下去之際,直接發端於農民階級的反新莽武裝鬥爭便拉開了帷幕。
起事最早者為瓜田儀、呂母及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軍。
有關瓜田儀的情況,在文獻中的記載十分簡略:“臨淮瓜田儀等為盜賊,依阻會稽長州”。這裏的“盜賊”,是統治者對造反民眾的誣蔑之辭。西漢臨淮郡,其地在今蘇北洪澤湖一帶,郡治徐縣位於今江蘇泗洪南。古代注家認為當瓜田儀“姓瓜田,漢代綠釉養魚池展,在會稽的長州之苑與新莽政權進行抗爭。
名儀”。從此人以“瓜田”為姓,由姓而不難推知其非上層人物。會稽郡包括今蘇州、浙江及福建一帶;據顏師古注:“長州,即枚乘所雲長州之苑”。如果把上述聯係起來,大體就可以看出,瓜田儀這支農民起起義軍自
臨淮起事後便南向發對於有關呂母的文獻記載,相對來說則要多一些。天鳳元年(公元14),琅邪郡海曲縣(今山東日照西)有一被稱作呂母的人,她的兒子育任職縣吏(或說為遊徼),犯了小罪,結果被縣宰殺掉。呂母十分怨恨縣宰,於是秘密聚集賓客,一心謀劃要為兒子報仇。呂母家一向較富有,“貲產數百萬”。她有大量醇酒,購買了刀劍、衣服。凡青壯少年來買酒的,都賒賬給他;對於那些看起來貧窮有困難的,立即借給衣裳,從來也不問多少。
就這樣過了幾年之後,呂母財用稍盡,那些領受過她好處的少年便紛紛前來還賬給她。呂母滿麵泣淚地說道:“所以厚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縣宰不道,枉殺吾子,欲為報怨耳。諸君寧肯哀之乎?”少年們認為呂母的意向非常偉壯,平常又都受過她的恩惠,所以便一致許諾。其中,賓客徐次子等勇士還自號“猛虎”。
這樣一下就相聚了數百人,他們與呂母一塊兒,招收那些準備造反的人民,在眾人的努力下很快隊伍便擴大至數千人。呂母自稱“將軍”,率兵還攻海曲,破城後活捉了縣宰。當時縣中諸吏,紛紛叩頭為縣宰求情。呂母拒絕道:“吾子犯小罪,不當死,而為宰所殺。殺人當死,又何請乎!”於是斬殺了縣宰,並用其首級在自己兒子的墳墓上舉行了祭祀典禮。事後,呂母帶著她的人馬,又回到了海中。
王莽末年,南方鬧饑荒,老百姓一群一群地跑到野澤中,采掘野生植物充饑,人多性雜,不免發生衝突。
在此過程中,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鳳為大家評理爭訟,享有很高的威信,遂被推舉為首領,拉起了一支數百人的起義隊伍。於是,原本準備造反的馬武、王常、成丹等人也來加盟,他們共同攻打四周的鄉聚,平時藏身於綠林山中,數月之間,便發展到七八千人。地皇二年(公元21),荊州牧調集大軍兩萬進剿起義軍。王匡等率眾迎戰於雲杜(今湖北京山),結果殺敵數千人,大破官兵,盡獲其輜重,並進而攻克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接著起義軍轉擊雲杜、安陸(今湖北雲夢),多所收獲,然後還入綠林山中。這時,起義軍已由原來的幾百人增至五萬餘眾,新莽地主政權對其已經無可奈何。
與王匡等同時起義的還有南郡(郡治江陵,今屬湖北)的張霸、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西)的羊牧等,他們各擁眾萬人左右。王莽派遣使者去赦免起義軍(統治者認為是所謂“盜賊”),結果使者回來匯報說:“盜賊解輒複合。問其原因,皆曰:‘愁法禁煩苛,不得舉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給貢稅;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民窮,悉起為盜賊。”王莽聞聽此言大怒,立即把這位匯報者免官。使者中的一些善於察言觀色、見風轉舵的人,便開始順著王莽的心思大講“民驕黠當誅”,或言“時運適然,且滅不久”,王莽聽了便非常高興,立刻就給這些人升官。
由使者的這番話可以看出,綠林軍實際上就是一群饑民造反。他們棲身的綠林山,位於今湖北宜城東南。其之所以稱為綠林軍,是以山為名。
據史料記載,就在前述呂母起義後不久,接著又發生了赤眉軍起義。其首領樊崇,字細君,也是琅邪郡人,最初起兵於家鄉莒縣(今屬山東),有眾百餘人,後轉入太山,自號三老。
當時青州、徐州一帶大鬧饑荒,老百姓被迫紛紛鋌而走險,起來造反,大夥兒認為樊崇勇猛善戰,都歸順於他,隻短短一年的工夫,起義軍就發展到萬餘人。樊崇同郡東莞(今山東沂水)人逢安(字少子),東海郡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徐宣(字驕稚)、謝祿(字子奇),以及同郡的楊音,亦各自起兵,合計總兵力達數萬人,他們也都歸順了樊崇。起義軍進攻莒縣,沒有攻下,轉而北至姑幕(今山東安丘南),同王莽的探湯侯田況進行了一場惡戰,殺敵萬餘人,大獲全勝。
這樣,起義軍便北入轉戰青州地區。其後起義軍還至太山,留屯南城。起初,樊崇等人因為窮困而起兵造反,並沒有什麽攻城略地的計劃。當隊伍開始發展壯大後,才製定了“殺人者死,傷人者賞創”的規矩。他們“以言辭為約束,無文書、旌旗、部曲、號令”“其中最尊者號三老,次從事,次卒史,泛相稱曰巨人”。
王莽派遣平均公廉丹、太師王匡前往鎮壓。樊崇等人積極迎戰,為了防止自己弟兄與莽兵互相混淆難以辨認,起義軍“皆朱其眉以相識別”,“由是號曰赤眉”。雙方交戰的結果,赤眉軍大獲全勝,殺敵萬餘,直追擊至無鹽(今山東東平東),廉丹戰死,王匡逃走。樊崇又率起義軍十餘萬人,回師包圍了莒縣,達數月之久。這時,有人勸說樊崇道:“莒,父母之國,奈何攻之?”於是,起義軍解圍而去。
呂母病死,其部眾分別並入赤眉、青犢、銅馬起義軍之中。此後,赤眉軍轉戰東海郡一帶,在同王莽沂平大尹的戰鬥中失利,死亡達數千人。起義軍隻好退去,經楚、沛、汝南、潁川等地,還入陳留郡,接著攻克魯城(今山東曲阜),複轉至濮陽(今河南濮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