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君臣關係 大封功臣

當光武帝劉秀統一天下以後,對那些追隨劉秀在統一大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一律受到優厚的禮待,他們的宗親家屬,一律受到封侯等的榮譽。

東漢建國,“天下略定"後,盡管李通本人一再推讓,李通仍被任命為大司空,位居三公之職。史稱“通布衣唱義,助成大業,重以寧平公主故,特見親重”“連年乞骸骨,帝每優寵之”。不但如此,李通的兒子李雄,也和光武的諸皇子一起封召陵侯。

鄧禹更是厚待,光武帝即位伊始,就使使者持節拜為大司徒。建武十三年(公元37),鄧禹封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於四縣。鄧禹的弟弟鄧寬也被封為明親侯。與鄧禹同名,在光武朝曾“行大將軍事”,後封為雍奴侯的寇恂,家屬也受到了相當恩待,“恂同產弟及兄子、姊子以軍功封列侯者凡八人”。寇恂的部下與他同助光武帝打天下的閔業,也因恂之推薦,為光武帝賜爵關內侯。寇恂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和孫子也都封侯。

馮異的兒子馮彰和馮訴,賈複的兒子賈遵、賈淮,吳漢的兒子吳成、吳國、孫子吳旦、吳盱、弟弟吳翕和兄長之子吳彤,也都封以侯爵,以至“吳氏侯者凡五國”。

耿算因在光武帝統一天下中立了大功的緣故,其家族的榮耀程度幾與鄧氏同等竇融一家,在東漢也備受榮寵。竇融本人居大司空三公之位,封為安豐侯,擁安豐等四縣食邑,他的弟弟竇友封為顯親侯。與竇融同時從河西歸漢的竺曾、梁統、史苞、庫鈞、辛彤亦各封侯。

光武帝建國以後,也很重視以結姻親來膠固功臣的政策。在平定天下的時候,有一件很能說明光武帝的這一思想。當光武在河北奠基的時期,他的大將賈複在戰場上勇猛無比,與五校農民軍戰於真定。賈複在那場戰鬥中受了重傷,生命十分危急。光武帝說:“我所以不令賈複別將者,為其輕敵也。果然,失吾名將。聞其婦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憂妻子也”,幸而後來賈複平愈。

光武帝即位後,拜賈複為執金吾。後來在光武朝帝室雖未曾踐光武帝之言與賈複結為姻親,但到賈複的重孫輩賈建,仍尚和帝女臨潁長公主,這也算是完了許多年前祖輩的心願。光武與功臣諸將結為姻親的計有李通、鄧晨、來歙、鄧禹、耿食、竇融、馬援等數家。李通是在劉、李兩家都處在最重要的轉折時期與光武結為姻親的:那時李通全家都遭到王莽殺害,光武帝姐弟也死於小長安之役。

更始政權建立後,李通與其弟李軼就開始受到了重用,更始帝命李通鎮守荊州,並拜為西平王,他弟弟李軼拜為舞陰王,另一弟李鬆為更始丞相。

而在這個時候,劉秀兄弟正受到更始政權猜忌。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李通娶了光武在大難後遺存的胞妹寧平公主,這對光武是一個極大的政治支援。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原因,李通後來成為光武朝特別重用的功臣。史稱“帝方以吏事責三公,故功臣並不用”。

是時,列侯唯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高密侯指鄧禹,膠東侯為賈複,固始侯即為李通。史載,李通之受到恩寵,除他是首義功臣、元從將領而外,很重要一點還是因為他與寧平公主的親事“重以寧平公主故,特見親重”。他的兒子除長子李音嗣爵外,少子李雄亦封為侯。

光武帝每次駕幸南陽時,都特遣使者以太牢祠李通父親之塚。李通逝世以後,皇帝和皇後親臨吊唁。

鄧晨本來就是光武帝姐夫,娶光武姊劉元。劉元死於小長安亂兵中。光武帝即位後,常“感悼姊沒於亂兵”,追封劉元為新野節義長公主,立廟於縣西。同時並封鄧晨長子鄧沉為吳房侯,“以奉公主之祀”。當鄧晨死後,光武帝“詔遣中謁者備公主官屬禮儀,招迎新野主魂,與晨合葬於北芒”。他與皇後親臨送葬,這件事充分表達了光武帝對這位功臣兼皇親的深厚情誼。

來歙與光武帝有姑舅和漢中王劉嘉的兩層表親,光武朝,又封來歙弟來由為宜西侯。而來歙之孫來棱,又尚明帝女武安公主為妻。後來來氏一族在明帝、章帝、和帝、安帝時形成顯貴。

鄧禹為光武帝最顯要的功臣,他的兒孫也因此受到列朝恩寵,屢與東漢朝廷結為婚姻。鄧禹的孫子鄧乾,尚明帝女沁水公主,玄孫鄧褒尚安帝妹舞陰長公主,鄧禹另一孫鄧藩亦尚明帝女平皋長公主。子孫全都官至三公九卿之職。東漢一朝,鄧家作為後戚,權勢貴盛達數十年,鄧訓、鄧騭、鄧香都是赫赫有名的東漢掌權外戚。

耿況、耿算父子,雖然自己的子女雖未與東漢結親,但耿算的侄子耿襲,尚明帝女隆慮公主,耿襲的女兒又嫁為清河王妃,安帝時封為“甘園大貴人”,耿襲子耿寶因而進位為大將軍。耿氏在東漢朝尚公主三人。

竇融家族為東漢顯族,著名的竇固、竇憲都出自竇融之後。自竇融以後,他的兒子竇穆和竇融弟竇友子竇固都是光武的皇親,一尚光武帝的內黃公主,一尚光武帝女涅陽公主。竇融的孫子竇勳,又尚光武帝長子劉疆女池陽公主。當時,“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與並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數,於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

馬援的情況相其他功臣相比較特殊,他在世時由於貴戚間的糾葛嫌隙,遭到梁氏、竇氏陷害,在光武朝並沒有受到應有的榮寵。他死後,冤案大白。可能因為光武帝內心深感愧疚,同意將馬援小女選到太子宮入侍明帝。馬援這位幼女深明禮義,“奉承陰後,傍接同列,禮則修備,上下安之”,受到光武帝後的特別眷愛。明帝即位,先為貴人,後又定為皇後。因為這樣馬援一家才在政治上日漸寵信,他的兒子馬廖、馬防都受重用。馬廖執掌門禁,官至衛尉;馬防“貴寵最盛,與九卿絕席”。後來,“防兄弟貴盛,奴婢各千人以上,資產巨億,皆買京師膏腴美田”。這雖然是後世之事,但如果論起原因,都是光武朝納馬援女為太子宮妃的原因。這些例子,皆可看出光武帝與功臣廣結姻親的用意,良苦的用心是為鞏固新建的王朝,盡量籠絡功臣,聯絡感情,以保統治階級內部的安定團結。

東漢一朝皇室與功臣結親者共十八名,包括鄧、耿、賈、岑、王(霸)、李、竇、來、梁(統)、伏(湛)等數大家族。這還不包括馬援、鄧晨等幾家在內。由這裏就可以看出從光武帝開始,東漢各朝和功臣家族的結親以膠固君臣之間的感情,是一項政府的重要國策,也是光武所賴以達到“上下相親”的重要方針。

獲得光武帝高位厚寵的重要元從功臣之一,李通早在建武即位之初,他就被任命為九卿之一的衛尉;到了建武二年,封為固始侯,拜大司農。史稱“帝每征討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師,鎮撫百姓”,在當時是握有實權的將領。後來盡管李通一再遜位稱疾辭職,光武帝仍拜為大司空,位居宰相之位。

王常以綠林王侯的高位歸順光武帝,也受到光武帝的特別獎賞,建武初即拜為左曹,拜山桑侯。是身處光武帝左右的武官。建武七年(公元31),拜為橫野大將軍,“位次與諸將絕席”。漢時“禦史大夫、尚書令、司隸校尉,皆專席,號三獨坐”,王常位尊“絕席”,與“三獨坐”同等。

鄧晨為光武親姐夫,又是和劉秀自小在一起的密友,光武曾舉家“避吏新野”在鄧晨舍宅久居,“甚相親愛”,後曆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多年。在建武十八年光武帝升任鄧晨為廷尉,入九卿之位,並和他一同到鄧晨故鄉新野,“置酒酣燕,賞賜數百千萬”,以示對鄧晨的恩寵。鄧晨死後,光武帝後親臨送喪。

光武帝待來歙也甚為尊崇。來歙在建武八年圍攻隗囂時立下大功,光武帝特意為來歙“置酒高會,勞賜歙,班坐絕席,在諸將之右”,又賜歙妻縑千匹。隨詔使留兵長安,“悉監護諸將”。

鄧禹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代名將,因此很受光武帝重視,早在東漢剛建國時,光武帝在部即位同時使使者拜鄧禹為大司徒,並親寫策命說:“製詔前將軍禹,深執忠孝,與朕謀謨帷幄,決勝千裏”,把他比作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張良和孔子門下最得意的門徒顏回。這一年,鄧禹年方二十四歲,受命為東漢一朝官位最高的相位。

光武帝還經常與諸臣常追念戰時患難之交狀態下的故舊之情,這是為了形成東漢新朝君臣之間的凝聚力,有時他還有意引起君臣間這種懷舊情緒的。

建武六年,馮異詣京朝見,光武帝對諸臣介紹說“這是我起兵時的主簿。為吾披荊棘,定關中”,爾後,又向馮異下詔,說“倉促無萎亭豆粥,滹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當然這是希望引起馮異對困難的戰爭年代的回憶。果然,馮異對此心領神會,稽首謝曰:“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無忘射鉤,臣無忘檻車。’齊國賴之。臣今亦願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光武帝到了晚年時更經常和功臣們一起回顧那些以往的歲月,想通過這些回憶使他們時時不忘新王朝給予他們的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