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拜祖陵

在乾隆皇帝的各種巡幸活動中,謁拜先祖陵墓次數最多。清朝先祖陵寢分別在關內、關外兩處。在關外者為永陵、福陵、昭陵,在關內者分葬遵化、易州兩處。其在遵化者有清世祖福臨生母孝莊文皇後的昭西陵,清世祖福臨夫婦的孝陵、孝東陵,清聖祖玄燁的景陵,因為這些陵墓都在京師之東,通稱東陵;其在易州者為乾隆皇帝父親清世宗胤稹的泰陵,以其在京師之西,又稱西陵。乾隆皇帝即位後,提倡以孝治天下,為了表示自己對先祖的懷念,除於節慶日和已故各帝生辰、忌日按時派遣皇族子弟前往致祭外,幾乎每年都親行謁拜京畿各陵,有時還因戰爭勝利和其他原因,為了告慰先祖的在天之靈,一年之中謁拜兩次以至三次之多。因為這些謁陵活動多數都是例行公事,來去匆匆,故而次數雖多,但其政治影響甚微,不值得記述。值得記述的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間的四次東巡盛京謁拜祖陵活動。

乾隆皇帝東巡謁陵,有著深刻的政治目的。

首先,東北是大清朝先祖的發祥之地,在清朝政權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起過極為重要的作用。入關以後,遷都北京,清朝政治中心南移。為了進行統一戰爭和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相當一部分八旗子弟舉族南遷,盛京降為清朝政府的陪都。但是,因其係祖宗創業之地,兼之以在清朝政府進行的曆次戰爭中,奉天、吉林、黑龍江等地又一直源源不斷地向內地輸送作戰驍勇的新滿洲軍士,因而曆代清朝統治者對於陪都盛京和整個東北地區仍然相當重視。入關之初,為了保持其在全國特殊的政治地位,清朝政府仿效中央政權規模,設立盛京五部。同時,康熙皇帝還三次東巡謁陵,以加強對東北地區的控製。至乾隆皇帝統治時期,清朝最高統治者已近四十年沒有舉行東巡謁陵之典,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再行東巡刻不容緩。

其次,乾隆時期,國家統一,政局安定,各級貴族普遍腐化,皆耽於宴安,“輕視故都而憚於遠行”。為了使廣大貴族子弟了解當時“奕裸之升平景運,皆昔時艱難開創之所留貽”,從而使他們“處尊位而常緬前勞”,兢兢業業,“永保勿墜”大清江山,繼康熙皇帝之後,乾隆皇帝先後在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四十八年(1783)進行了四次東巡謁陵活動。

在四次東巡活動中,謁拜先祖陵寢和臨奠開國功臣墳塋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關外清朝祖陵分為三處,其中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父、祖陵墓在盛京以東的赫圖阿拉,是為永陵,清太祖努爾哈赤之陵墓名曰福陵,清太宗皇太極之陵墓名曰昭陵,皆在盛京。

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父、祖遺甲起兵,開始了統一滿洲本部的戰爭。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始將滿洲統一,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同時,為了反抗明朝統治者的民族壓迫,又以七大恨祭天伐明,並先後在薩爾滸、遼沈等戰役中大敗明軍,方建都沈陽。皇太極繼位後,經過積極整頓內政,又在鬆錦戰役中殲滅明軍主力。經父子兩代皇帝整整奮鬥了六十年,飽經憂患,始為入關統一全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乾隆皇帝為了表示自己對兩代開國皇帝的景仰和崇拜,他每次東巡,都是以謁陵為中心。同時,對於葬在盛京的一些開國功臣,如克勤郡王嶽記、武勳王揚古利、宏毅公額亦都、直義公費英東和一些覺羅的墳塋也親自臨奠賜祭。除此之外,乾隆十九年(1754)第二次東巡時,又將盛京怡賢親王祠改為賢王祠,將在開國過程中功勳卓著的宗室重臣,如武功郡王禮敦、慧哲郡王額爾袞、宣獻郡王齋堪、通達郡王雅爾哈齊、禮烈親王代善、饒餘親王阿巴泰、鄭親王濟爾哈朗、穎親王薩哈磷等人皆入祀致祭。乾隆四十三年(1778)第三次東巡時,入祀人員又增加了在入關統一戰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和肅親王豪格。乾隆在位時,許多開國功臣的後裔仍在朝中擔任重職,乾隆皇帝利用東巡謁陵之際向他們的祖先致祭,並對他們的開創業績大加表彰,也進一步加強了這些朝廷重臣對乾隆皇帝本人的向心力,起到了鞏固清王朝統治的作用。

對奉天一帶的貴族、官吏、士子、百姓普遍進行加恩施惠也是東巡中的重要內容。乾隆皇帝每次東巡謁陵,均免除奉天全境曆年積欠及次年官莊、民田全部正額地丁錢糧。後來幾次巡幸,針對當地文化事業不斷發展的情況,還頒布諭旨,擴大當地府、州、縣學錄取名額。對於當地官員,乾隆皇帝也格外加恩,曆次東巡,皆將在仕官員普遍加一級,因貪汙受賄或其他原因而受到處分者全部予以寬免。另外,乾隆八年(1743)首次東巡時,他還特令此後盛京各官皆由本地人員補放,以擴大本地貴族子弟入仕途徑。對留居盛京的宗室覺羅和外戚姨舅子孫,乾隆皇帝也存恤備至,除分別賞賜銀兩、緞匹之外,還在謁陵結束後駐留盛京期間頻舉大宴。宴會時,隨行王公大臣、扈從人員、盛京將軍以及本地現任、休致各級官員、閑散宗室覺羅、守護陵寢的姨舅外戚子孫,還有當地耆老等全部令其參加。在開懷暢飲的同時還觀賞戲劇節目,“白金以級頒,百戲良具陳。酌酒賜爾飲,爾醉我亦欣。還念爾先民,曾同百戰勳”。宴會後,又賞賜禦製詩篇,講武比射,活動一個接著一個。幾天之中,整個盛京城一直沉浸在熱鬧非凡的節日氣氛之中。在當時的國家政治生活中,作為統治民族的一個組成部分,東北地區居住的滿族官員、百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乾隆皇帝的多次東巡,對於團結東北地區的滿洲貴族、百姓,並進而加強其對全國的統治,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由於東巡謁陵對於團結滿洲貴族、百姓,挽回統治集團頹廢習氣,鞏固清朝統治有著重要的作用,因而,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第三次東巡謁陵時通諭中外,將東巡謁陵作為定製,俾後世子孫世世遵守。在這道諭旨中他還規定如果後世子孫“欲蒞陪京”,“而其時無識之臣工,妄以為人主當端處法宮,綜理庶政,不宜輕出關外,此即我朝之亂臣賊子,當律以悖命之罪,誅之勿赦”。我們從中不難看出乾隆皇帝對東巡謁陵活動的高度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