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先掂量掂量自己,謂“知己”;再琢磨琢磨對方,謂“知彼”。在交涉過程中,隻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找到關鍵人物

通常穩重的人做事,喜歡考慮周全,既想到甲,又想到乙,這種習慣非常好。但是在交涉過程中,卻要依情況而定。

我們在交涉時,也要做到心裏有數。你想辦什麽事,就要去托能夠幫你辦成的人。這個人對你想辦的事起到關鍵的作用,如果是領導,是說一句話可以抵得別人說10句話的人。對這種人,我們要多做一些準備和溝通工作,讓他們感動,才能完成的任務。相反,如果我們先去求他的手下,可是領導不批準,我們的事情還是無法做成功。

事情內部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如同打蛇要打七寸。我們與人交涉,隻有找準人,說準話,事情才好辦。如果“有病亂求醫”,不管得什麽病,見了醫生就求,那病可能不但醫不好,還會因耽誤了時間更加惡化。要知水深淺,你要問漁夫;要知山高低,你要問樵夫。醫生和護士雖然都能為你治病,讓你早日康複,但醫生的作用是最關鍵的。

因此,我們在交涉時,不要對每個人都低三下四地去說好話。你要求準一個起主要作用的人,一切問題就都好。

有時候,我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辦事,人生地不熟,不知如何下手去做。而我們為了達到我們的目的,對每個人都恭恭敬敬,說著好話,希望他們能成全我們,幫我們一把。這種做法不算是錯的,但是,一般不會有多大的效果。

找到了“領導”,我們就要在他身上下功夫。我們要運用交際的技巧,圍繞著他展開話題,說話可要小心。隻要領導高興了,他手下的人再難纏,也不敢和他對著幹。領導不高興,啥事也辦不成。找準一個人,靠準一尊神,遠勝求遍所有的人。俗話說,辦事不能腳踩兩隻船,就是說有的人在渡河時,為了保險起見,覺得乘一隻船,萬一翻了呢?不如乘兩隻,結果,兩隻船一分開,他就“撲通”一聲落入水中。

而我們求人,可千萬不要犯這種“腳踏兩隻船”的毛病。有時候,“腳踏多隻船”遠不如懷抱一棵樹保險。

見什麽人說什麽話

無論在哪個國度、哪個年代,地位等級觀念都是很強的。對方的身份、地位的不同,你說話的語氣、方式以及辦事的方法也應各有所異。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對什麽人都是一視同仁,則可能會被對方視為無大無小,無尊無賤,尤其是對方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會認為你沒有教養,不懂規矩,因而他不喜歡聽你的話,不願幫你的忙,或者有意為難你,這樣就可能影響了自己辦事的效果,使所辦之事一波三折。

宋朝知益州的張詠,聽說寇準當上了宰相,對其部下說:“寇準奇才,惜學術不足爾。”這句話一語中的。張詠與寇準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個機會勸勸老朋友多讀些書。因為身為宰相,關係到天下的興衰,理應學問更多些。

恰巧時隔不久,寇準因事來到陝西,剛剛卸任的張詠也從成都來到這裏。老友相會,格外高興,寇準設宴款待。在郊外送別臨分手時,寇準問張詠:“何以教準?”張詠對此早有所慮,正想趁機勸寇公多讀書。可是又一琢磨,寇準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麽好直截了當地說他沒學問呢?張詠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條斯理地說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當時寇準弄不明白張詠這話是什麽意思,可是老友不願就此多說一句,言訖而別。回到相府,寇準趕緊找出《漢光·霍光傳》,他從頭仔細閱讀,當他讀到“光不學無術,諫於大理”時,恍然大悟,自言自語地說:“此張公謂我矣!”(這大概就是張詠要對我說的話啊!)是啊,當年霍光任過大司馬、大將軍要職,地位相當於宋朝的宰相,他輔佐漢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學習,不明事理。這與寇準有某些相似之處。因此寇準讀了《霍光傳》,很快明白了張詠的用意,感到從中獲益匪淺。

寇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為人剛毅正直,思維敏捷,張詠讚許他為當世“奇才”。所謂“學術不足”,是指寇準不太注重學習,知識麵不寬,這就會極大地限製寇準才能的發揮,因此,張詠要勸寇準多讀書加深學問的意思既客觀又中肯。然而,說得太直,對於剛剛當上宰相的寇準來說,麵子上不好看,而且傳出去還影響其形象。張詠知道寇準是個聰明人,給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的贈言讓其自悟,何等婉轉曲折,而“不學無術”這個連常人都難以接受的批評,通過教讀《霍光傳》的委婉方式,使當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借它書上言,傳我心中事”,張公辭令,高雅至極!

聰明人都是懂得看對方的身份、地位來辦事的,這也是自己辦事能力與個人修養的體現,平常我們所說的“某某人會來事”,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見什麽人說什麽話”的才智上。這樣的人不隻當領導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不討厭他,這樣的人辦事的成功率當然要高。

投其所好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有的人喜歡聽奉承話,給他戴上幾頂“高帽”,他就會使出渾身力氣成全你;有的人則不然,你一給他戴“高帽”,反而地引起他敏感性的警惕,以為你是不懷好意;有的人剛愎自用,你要用激將法,才能使他把事辦好;有的人脾氣暴躁,討厭喋喋不休的長篇說教,跟他說話辦事就不宜拐彎抹角。

所以,與人交涉一定要摸清這個人的性格,依據他的性格,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惡才會對交涉有好處。

掌握對方的性格,是我們與其交涉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與其產生共鳴,拉近距離;投其所惡,便可激怒他,使其所行按我們的意願進行。無論跟什麽樣的人交涉,我們都應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據其性格“對症下藥”,就很容易“藥到病除”,將事情辦成。

揣摩對方心理

通過對方無意中顯示出來的態度、姿態,了解他的心理,有時能捕捉到比語言表露得更真實、更微妙的內心想法。

例如,對方抱著胳膊,表示在思考問題;抱著頭,表明一籌莫展;低頭走路、步履沉重,說明他心灰氣餒;昂首挺胸,高聲交談,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發,揉搓手帕,說明她心中有話,卻不知從何說起;真正自信而有實力的人,反而會探身謙恭地聽取別人的講話;抖動雙腿常常是內心不安、苦思對策的舉動,若是輕微顫動,就可能是心情悠閑的表現。

懂得心理學的人常常通過人體的各種細小的動作,揣摩對方的心理,達到自己交涉的目的。

推銷員在星期天做入戶家庭訪問,必定會注意受訪夫婦蹺腿的順序。如果是妻子先換腳,然後丈夫跟著換,可認為是妻子比較有權力,隻要針對妻子進行進攻,90%可以成功;若情形相反,當然是丈夫比較有權利,這就需要針對丈夫進攻了。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般初次見麵時目光轉移視線者,被認為具有積極性格。根據某評論家所言,能否控製對方,即決定於最初的30秒鍾。換句話說,兩人眼睛對望,然後先把視線轉開的人會獲得控製權,因為你把眼睛轉開了,對方就會擔心你的想法,由於開始費心思,以後他會更注意你的視線,當然也就任由你擺布了。

許多有經驗的人,常通過握手來看透對方微妙的心理動態。這一奧妙在於通過掌心的潮濕情形來判斷。人類在遭遇到恐懼、驚訝的事情而發生感情變化時,自律神經會與自己的意識發生作用,造成呼吸混亂,以及血壓升高與脈搏加速,或是汗腺的興奮(神經式發汗)等,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們看比賽時,比賽現象緊張時手掌心會捏把汗,也是由此而來。所以如果你和對方握手,獲知對方手心出汗,即表示其人情緒高昂,心理已失去平衡。

曾有個經驗豐富的警察,提議在詢問嫌疑犯時找理由與他輕輕握手——開始問話前就先握一次手,以後在說到核心的問題時,再度輕握一下對方的手,這時,如果原本幹燥的手掌冒出了很多汗,即可大致知道真相了。

交涉之前,通過察言觀色把握住對方的心理,理解他的微妙變化,有助於我們把握事態的進展程度。

根據對方的具體情況

有一天,你去找你的上司交涉,請他出麵幫助你辦某件事。平常你的上司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頗得心應手,單位內的人都認為他年富力強,很有前途,可是,忽然有一天,他顯露出悲傷的臉色,很可能是家中發生了問題。

他雖不說出來,一直在努力地抑製,可總會自然而然地在臉上流露出苦惱的表情。對這位上司來說,這實在是件很尷尬的事,為了不讓部下知道,表麵極力裝得若無其事。午餐後,他用呆滯的眼神望著窗外,此時,他那迷惑惘然的臉色,已失去了朝氣。你對這種微妙的臉色和表情之變化,不能不予以注意。你應盡力分析、設想,找出領導苦惱的真正原因,並對他說:“科長,家裏都好嗎?”以假裝隨意問安的話,來開啟他的心靈。

“唉,我太太突然病倒了,我正頭痛呢!”

“什麽?你太太生病了!現在怎麽樣?”

“其實需要住院,醫生讓她在家中療養。她生病後,我才感到諸多不便。”

“難怪呢!我覺得你的臉色不好,我還以為你有什麽心事,原來是你太太生病了。”

“謝謝你的關心。”

他一麵說著,臉上一麵露著從未有過的感激的笑容,此刻可以知道你成功了。

在人生最脆弱的時候去安慰他,這才是當部下的人應有的體諒和善意。上司由於悲傷,故心靈呈現出較脆弱的一麵,我們更不應再去刺激他,而應當設法讓他悲傷的心情逐漸淡化。上司的苦惱,在尚不為人知曉前,自己應主動設法了解,相信你的這份善意,上司會受感動的。自然,這以後,上司會想到你的請求,並心甘情願地幫你辦事。

視對方的情況辦事,還有重要的一條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所求對象的忌諱,恐怕該成的事也難辦成了。

對性格外向、愛好交際的人,在辦公室與他們的談話,一般不會有什麽副作用。而對性格內向、膽小怕事、敏感多心的人則容易產生副作用。此時,就應當換個環境,在室外、院子裏隨便談心,才容易達到說服的目的。

托人辦事時隻一味地談自己的事,並不停地說“請你幫忙,請你幫忙”之類的話,會讓人感到很嫌惡、不耐煩的。

假如想把自己的請求向對方說明,就應該先擺出願意聽取對方講話的姿態來,有傾聽別人言談的誠意,別人也才會願意聽你說話。

談話的話題應該視對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話題,若不能符合對方的需要,就無法引起對方的興趣,最好是想辦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話題來,才能聊得投機,然後再設法慢慢地把話題引入自己所要談話的範圍裏。

在日常談話中,一般人都喜歡說些身邊瑣事,這或許是想向對方表示親切。在正式交談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兒女當作談話的資料,否則總不免給人婆婆媽媽和不務正業的感覺。

談話可先從政治、經濟等比較嚴肅的題目開始,然後再涉及文學、藝術、個人的興趣方麵等比較輕鬆的話題。總之,將自己的觀點、見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來,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談話。

一個善於托人辦事的人,一定很注重禮貌,用詞考究,不致說出不合時宜的話,因為他知道不得體的言辭往往會傷害別人,即使事後想再彌補也來不及了。相反,如果你的舉止很穩重,態度很溫和,言辭中肯動聽,雙方自然就能談得投機,托辦的事自然也易辦成。

所以要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必須態度誠懇言語和善,講話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麽就說什麽,這樣會引起別人皺眉頭自己卻還不知道為什麽。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時要多培養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風,切不可不看周圍的場合脫口而出,那樣會影響到自身的形象和交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