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過分謙讓

古書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位先生死後欲進入天堂去享受榮華富貴,於是就排隊領取進入天堂的通行證。由於他一輩子與世無爭,後麵的人來了直接插在他前麵,他卻保持沉默,絲毫沒有任何反抗或不滿。就這樣等了若幹年,他仍站在隊的末尾,也就始終站在天堂的門外。

這個故事對我們深有啟發。在工作中,在利益麵前,既不要斤斤計較,也不要過分謙讓,應該大膽地向領導交涉,要求自己得到應該得到的。

當我們考慮工作究竟是為什麽的時候,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回答,比如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服務,等等。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我們是為利益而工作,比如工資、獎金、福利、職務、榮譽,等等,否則就未免太虛偽了。何況我們說為自己應得的利益而工作是正大光明的。

之所以強調在與領導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交涉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不會交涉而頻頻“吃虧”。不會交涉一般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不敢爭利,甚至連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也不敢開口向領導要求,既怕同事有看法,也怕給領導造成壞印象,大有“君子不言利”的味道;一種是過分爭利,利不分大小,有則爭之,結果整天跟在領導屁股後喋喋不休地講價錢、要好處,把領導追得很煩。依我們的觀點,這兩者都是不

會交涉的表現。

常言道:老實人吃啞巴虧,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我們的祖先總結出的“真經”。在同等學力與工齡的條件下,兩個同事工作都兢兢業業,但在外派日本學習時,一個隻向領導提過一次要求,另一個卻三天兩頭地向領導“表達自己的學習欲望”。最終的結果是領導首先派出明確提出要求者。

有些人認為向領導提出要求利益的交涉,就肯定要與領導發生衝突,給領導找麻煩,影響兩者的關係,因此什麽都不敢提,結果最終往往是一事無成。幹好本職工作當然是分內的事,但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績越大,應該得到的就應該越多。

隻要你能為公司幹出成績,即便向領導要求你應該得到的利益,他也認為理所當然。如果你無所作為,無論在利益麵前表現的多麽“老實”,領導也不會欣賞你。事實上,從領導藝術上講,善於駕馭下屬的領導也常把手中的利益,作為籠絡人心、激勵下屬的一種手段。可見,下屬要求正當的利益與領導把握利益,是一個積極有效的處理上下關係的互動手段。

趙忠祥在《歲月隨想》一書中的“義氣與職稱”中就專門談過自己為評職稱而努力交涉的故事,寫得實實在在,沒有任何嘩眾取寵的痕跡,讀來著實讓人深有同感。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交涉是光明正大的。

不能一味地低姿態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寫過一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小說講,有一個小公務員一次去看戲,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結果口水不巧濺到了前排一位官員的腦袋上。小公務員十分惶恐,趕緊向官員道歉。那官員沒說什麽,小公務員不知官員是否原諒了他,散戲後追上去又去道歉。官員說:“算了,就這樣吧。”這話讓小公務員心裏更不踏實了。他一夜沒睡好,第二天又去賠不是。官員不耐煩了,讓他閉嘴、出去。小公務員心想,這下子得罪官員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務員就這樣因為一個噴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最後,他竟然死了。

這是一個看似荒誕的悲慘的故事,我們在為小公務員的死惋惜的同時,也為他的軟弱和缺乏自尊而歎息。

古今中外留名千古,能夠世代受人尊敬的人,大都是能夠永遠保持自尊的人,德國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在維也納時,曾受到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的傾慕和照顧,他感激公爵,但並不因此出賣尊嚴。有一次,公爵要求貝多芬到他家為一批占領維也納的拿破侖軍隊的軍官演奏。貝多芬看不起公爵這種阿諛逢迎的態度,斷然拒絕了。公爵憑他的地位和布施者的身份,一定要貝多芬演奏。公爵的傲慢冒犯了貝多芬的自尊、他冒著傾盆大雨衝出公爵的莊園,一回到家中,就把案頭上公爵的半身塑像猛擲在地上,摔了個粉碎,並給公爵寫了一封信。他寫道:“公爵,你之所以為你,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我之所以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爵位的人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隻有一個。”

有一次,貝多芬與大詩人歌德在一起散步,途中與一群德意誌、奧地利的權貴相遇。歌德對權貴肅然起敬,這使貝多芬十分惱火。他極力勸歌德不必卑躬屈膝,但歌德還是抽出被貝多芬緊挽的手臂,垂手恭敬地站在路旁,向皇族們一一行禮。隻見貝多芬昂然地背著手走過去,這些皇族們首先向貝多芬打招呼,脫帽致意。貝多芬的自尊,為他贏得了別人的尊敬。

智利作家尼高美德斯·古斯曼說過:“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糟蹋的東西。”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說過:“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首要的一點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隻有這樣,隻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

重視工資漲幅和職位升遷

不管怎麽說,絕大多數人工作很重要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工資。如果工資的漲幅比同事低,一定會感到心理不平衡。在這時,自認沒辦法的人是自暴自棄。

公司追求的是利潤,為了確保追求成功,它會給有較大貢獻的員工高額工資。如果你工資漲得太快,這無異於一個警告,“你的工作能力不行。”給你增加工資是期待你日後能發揮實力、成功衝向下一個目標。

薩默教授認為:工資水平一般是判斷你工作能力高低、再決定升幅之多少。升幅比別人低,不隻是工資金額多少的問題,對日後的晉升影響極大。工資升幅高,很容易晉升至高位。

碰到工資漲幅低的危機時,要振作精神,拚命努力。等到下一輪漲工資,說不定就把上次短少的找回來。經過這種磨煉,以後就曉得深思遠慮,這是難得的人生經驗。那些自暴自棄的人就會被危機消滅。

職位升遷也有同樣道理,眼見同事或後輩逐一超過自己,把自己遠遠拋在後頭,心中感想可想而知。此刻要奮起直追。若被別人超越了,卻不自知,終將被淘汰。

每個月的工資雖然都按時到手,可眼見周圍的人一個個調升,自己宛若大樹生根般紋絲不動,遲遲不見調職令。這是不是危機的表現?

當然是危機的表現。人事的變動蘊含著極重要的意義。為使部門工作保持蓬勃向上,必須不斷地促地員工的新陳代謝。要成升遷對象,必須憑著本身的優秀,不斷變動工作場所,積累豐富經驗,這樣通常就會比他人較早地達到理想的目標。

現代社會充滿了競爭,個人前途也不例外,在通向金字塔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是競爭的足跡。對於同一職位覬覦者眾多。因此當你了解到某一職位或更高職位出現空缺,而自己完全有能力勝任這一職位時,就要主動爭取,主動出擊,把自己的想法或請求及時告訴領導。即使上級已經有了指定的候選人,如果這位候選人在各方麵條件都不如你時,你也應該積極主動爭取,過分的謙讓可能會堵死你的晉升之路。

當然,下級向上級提出請求時應講究方式,不能簡單化。宜明則明,宜暗則暗,宜迂則迂,這要根據你上級的性格、你與上級以及同事的關係等因素而定。

提出調換工作崗位的請求要適當

一個人如果能得到與自己的能力、興趣完全一致的工作崗位,那當然是件再好不過的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事情往往不能天遂人願。在社會分工中,人們往往被安排在某個不甚理想的工作崗位。例如,有人想幹電工,卻被分到了機床邊;有人想開汽車,卻來到鍋爐旁……麵對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人們應該有一個自己的取向,而不能一味地遷就社會,將就自己。但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要不要主動找上級或領導談談,提出調換工作崗位的要求呢?當然,在提出類似的請求時,最好是考慮一下這樣做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然後再做決定。

把握與領導交涉的分寸

領導在交代重要任務時,常常利用承諾作為一種激勵手段,對下屬而言這既是壓力又是動力;對領導而言,心理上也感到踏實、穩定,他堅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果領導在交代任務時忘記了承諾,或不好做出承諾,你應該提交涉,指出哪些是你應該得到的,這不是什麽趁火打劫,領導也較容易接受。

王翦是秦始皇手下戰功累累的大將,他協助秦始皇消滅晉王,趕走燕王,並數破楚軍,但秦始皇對他疑心重重,嫌他功高蓋主,因而在攻打楚國時有意重用李信將軍,後來王翦稱病告老還鄉。李信在與楚軍交戰時受挫,秦始皇也隻好放下架子趕到王翦麵前謝罪並請他出山。王翦率兵60萬出征,秦始皇親自送到灞上,這一方麵表示秦王對此次戰役的重視,但同時也流露出來他對王翦掌握重權表示不放心的顧慮。於是,王翦在出發前,向始皇請求許多田宅園池。秦始皇問:“將軍就要走了,為何憂慮貧窮呢?”王翦說:“作為君王的將軍,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君王信任、重用和偏向我時,我得及時請求點兒好處為子孫造福。”始皇見王翦如此坦誠可愛,覺得放心不少,開懷大笑。王翦到了邊關,又5次派人回都請求良田。有人覺得這樣不妥,便問:“將軍這樣強請硬求未免太過分了吧。”王翦深謀遠慮地說:“不然,秦王粗鄙而不信任人,現在傾全秦國的士兵而委任於我一人,我若不多借機求田宅為子孫謀基業來鞏固自己,反而會讓秦王因此而懷疑我。”

王翦不愧為智勇雙全的大將,同時也是一位交涉高手,可謂老謀深算。在接受重大任務前,當麵向領導交涉,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既表明你對完成任務充滿信心,也能表明你既然如此“迫切”地要求了利益,那麽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就會盡心竭力,至少在領導心目中能留下這樣一種印象。

尤其是牽掛經濟利益和好處的一些事情,領導也深明其中的利害,把這樣的任務交給你去辦他能不存疑心嗎?比如,你或許能在其中撈點回扣、做點兒手腳、收取禮品等,領導都能勝算到,如果你接受任務時不聲不響非常痛快,領導往往會認為“你這小子這麽高興地接受了,一定心存不良。”所以,你最好有話說在當麵,有要求提在前麵。

凡事都有一個分寸。有些人向領導提要求時不會把握分寸,因而引起領導的反感,在領導的心目中形成一個“這人愛講價錢”的印象,這是很不聰明的。要想既爭取了利益,又把握好適當的度,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不爭小利。不為蠅頭小利傷心動氣,略顯寬廣胸懷、大將風度,在領導心目中形成“甘於吃虧”“會吃虧”的好印象,在小利上堅持忍讓為先。

按“值”論價,等價交換。最簡單的例子,如你拉到10萬元讚助費或為單位創利100萬元,你要按事先談好的“提成”比例索取報酬,不能擴大要求,但也不要讓領導削減對你的槳勵。

誇大困難,允許領導打折扣。“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也是對付一些喜歡打折扣的領導的方法。有時你把困難說小了,領導可能給你記功小,給你的好處也少。因此,要學會充分“發掘”困難,善於向領導表露困難,要求利益時可以放得大些,比你實際想到的多一些,給領導一些“餘地”,不給人造成你“想要多少就給多少”的想法。誇大困難和要求實在是一種必要的處事策略,關鍵問題是要把握住適當的時機和重要關口。

如何應對批評

身為下屬,有許多時候會招來領導的批評與指責,如做了錯事、受了汙蔑……甚至領導心情不好或者他不欣賞你,都可以讓你嚐到批評與指責的滋味。

不管你挨的批評是哪種原因,你在麵對領導的批評時,都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領導把話說完

在領導批評你的時候不要打岔,靜靜地聽他把話說完,尤其要注意自己的動作、表情,不要讓他感覺到你不願意繼續聽下去。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直視他的目光,身體稍微前傾,表明你在很認真地聽取他的批評,等對方把話說完後再進行解釋,或提出反對意見。

2.肯定領導的誠意

不管領導的批評是否有理,你首先在口頭上要肯定他的誠意。如果領導確實有誠意的話,你的態度會讓他感到欣慰,從而他的態度也會漸漸緩和下來。如果領導是另有動機的話,你表現出來的禮貌和涵養會讓他心虛,從而表現出不自然。這樣,你還可以從對方的反應分析他的批評是否是善意的,不要暗示對方,認為他對你的批評是基於某種不為人知的企圖,這樣,在你們之間會產生更深的對立。因為,即使領導確實出於某種動機,也有權利對你的某些行為提出異議。

3.讓領導把批評你的理由說清楚

你應積極地促使批評者說出他的理由,這種方法有利於你了解真相,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些領導在提出批評時,不能做到就事論事,而是用一些含糊其詞的言語,這時讓他把要說的話徹底說完,這樣對方在說話過程中自然而然會流露出他真實的想法,你也因此能捕捉到事情的緣由。采用認真、低調、冷靜的方法對待領導的批評,不會損害你們之間的關係。

4.不要頂撞

領導批評你肯定有他的道理,聰明的下屬能善於利用批評,對待批評,這也體現了對領導的尊重。即使是錯誤的批評,處理得好,壞事也會變成好事,領導認為“此人虛心,沒脾氣”,可能會對你留下好印象;而如果你橫加頂撞,雖然一時痛快,但你和領導的關係就會惡化。他會認為你“批評不得”,因此也就得出了另一種結論“這人重用不得”。

當麵頂撞領導不僅令領導很失麵子,你自己也可能下不了台。如果你能在領導發火的時候給他個麵子,大度一點兒,事後領導會感到不好意思,即使不向你當麵道歉,以後也可能會以其他方式給你補償的。

5.不要強調過多理由

受批評、挨訓斥,如果不是受到某種正式的處分,你大可不必百般申辯。挨批評隻是使你在別人心裏的印象有些損害,但如果你處理得好,領導會產生歉疚之情、感激之情,你不僅會得到補償,甚至會收到更有利的效果,這與你麵子上的損失一比,哪頭輕哪頭重,顯然是不言自明的。而你要是反複糾纏,寸理不讓,非把事情搞個水落石出,領導會認為你氣量狹窄,斤斤計較,怎能委你以重任呢?

6.不要將批評看得太重

領導批評你時,他最希望下屬能服服帖帖,誠懇虛心地接受批評,最惱火的是下屬把領導批評的話當成亍“耳旁風”,依然我行我素。

其實,領導也不是隨便出言批評你的,所以你應誠懇地接受批評,要從批評中悟出道理來。

當然,也不應把批評看得太重,覺得自己挨了批評,前途就泡湯了,工作打不起精神,這樣最讓領導瞧不起。把批評看得太重,領導會認為你氣度太小,他可能不會再指責你了,但他也不會再信任和器重你了。

按理說,領導是單位上的領導,是工作上的領導,而下屬的私家事是他權轄之外的事情,從道理上可以不管、不幫忙,但因是上下級關係,領導家中有急事或困難時,也可以過問、幫忙。在這兩可之間,如何能使領導心甘情願地或礙於情麵不讓我們為他解決燃眉之急,就需要掌握一定的交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