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的涵養

一個人有了內涵,才會是高素質的;若缺少內涵,不僅做人失敗,很多事都會做不成。

內涵就是一個人的修養。它表現在一個人不要過分計較個人成敗得失,也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或一人一事的欲求而亂了方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都是有很高涵養的人。據史書記載,有一次,青年張良在下邳縣橋上路過,見一個穿著麻布衣服的老頭,從對麵走來,他來到橋上,竟然故意將腳上穿的鞋子扔到橋下,並回頭很無禮地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撿上來!”

張良十分驚愕,真想揍他,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忍住怒火,跑到橋下,將鞋子撿了上來。老頭又說:“給我穿上!”張良老實地跪在地上幫他穿上鞋子。老頭穿上鞋大笑而去。張良驚奇不已,目送老頭走遠。老頭走了大約一裏路,又折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年輕人可以教誨。五天後黎明,你到這裏來見我。”

張良更感奇怪,跪在地上說:“好。”五天後的黎明,張良來了,可惜來晚了,老頭早就在那裏等他,老頭見了張良十分生氣說:“你不守時!與老人約會,你還遲到?”轉身就走,並說:“五天後,你可得早點兒來。”

五天後,天剛蒙蒙亮,張良就來了,沒想到,老頭又先到了。老頭見張良又遲到,再次生氣說:“為什麽又來這麽晚?”又轉身就走,邊走邊說:“五天後,你可要早點兒來。”五天後的深更半夜,張良就來到那裏等那個老頭。

不久,老頭來了,高興地說:“應該像這樣嘛!。”並拿出一本書送給張良說:“讀這本書就能做皇帝的老師。十年後你將會發達。十三年後你會在濟北見到我,穀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話一說完,老頭就走了,也沒有再出現過。

天亮後,張良看這本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從此,張良經常學習誦讀這本書,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輔佐劉邦打天下,獲得了豐功偉績。

據《漢書·韓信傳》記載,韓信在年輕的時候喜歡擺譜,經常將劍帶在身上,在街上逛。有一次,淮城的一個年輕的屠戶想侮辱韓信,就對他說:“別看你個頭大,又喜歡帶刀劍裝模作樣,實際上你是一個懦夫。”並當著很多人對他說:“你有本事,不怕死,有膽量,就用你的劍刺殺我;你怕死,膽小不敢這樣做,就從我的胯底下爬出去。”

韓信注視了對方好久,慢慢低下身來,真的從他的胯襠下爬了出去。從此後,所有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實際上,韓信是一個有著雄才偉略的人才,他覺得與這個屠戶計較不值,我要成就大的事業,現在殺了他而引發牢獄之災得不償失。韓信能忍**之辱,那可是相當了不起的精神。這就是涵養的力量。

作為一個現代人,怎樣做才能提高自己涵養呢?根據前人的經驗,可以總結出以下10點:

1.不要自視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誌,寧靜致遠。要懂得權力是一時的,金錢是身外的。身體是自己的,做人是長久的。

2.不要盲目承諾

言而有信,種下行動就會收獲習慣,種下習慣便會收獲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獲命運。可以說,習慣造就一個人。

3.不要輕易求人

把自己當別人——減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別人當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別人當別人——尊重獨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當自己——珍惜自己,快樂生活。能夠認識別人是一種智慧,能夠被別人認識是一種幸福,能夠自己認識自己是聖者賢人。

4.不要強加於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人生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回歸自然。

5.不要取笑別人

損害他人人格,快樂一時,傷害一生。

6.不要亂發脾氣

發脾氣一傷身體;二傷感情。

7.不要信口開河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傾聽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尊重、一種心靈的溝通。

8.不要小看儀表

儀表其實是一種心情,也是一種力量,在自己審視美的同時,讓別人欣賞美。

9.不要封閉自己

幫助人是一種崇高,理解人是一種豁達,原諒人是一種美德,服務人是一種快樂。月圓是詩,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10.不要欺負老實人

同情弱者是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一種和諧。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便多一分事業。

總之,涵養使人嚴肅而不孤僻,使人活潑而不放浪,使人穩重而不呆板,使人熱情而不輕狂,使人沉著而不寡言,使人和氣而不盲從。每個人都是塑造自己的工程師,我們每個人都要提高自己的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