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規律,進退有度

一個擅長做事的人,處事應行止有度、循序而動。要行於其所當行,止於其所當止;屈於其所當屈,伸於其所當伸。北宋哲學家邵雍曾雲:“知行知止唯賢哲,能屈能伸是丈夫。”該享受則享受,當勞累便勞累,依理而行,循序而動。如果必須,做得天下,若非合理,毫末不取。

要做到行止有度、循序而動,則要求人要自律與自製。所謂自律,是指自我約束。

曾經讀到一篇《驚人之自律》的文章,文中盛讚一位“世界最誠實警察”的驚人自律之舉。服務於英國警界30多年的尼格爾·柏加,一次到英格蘭風景如畫的湖泊區度假,發現自己在時速30公裏的限速區域以時速33公裏駕駛。柏加度假回來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自己開了一張違例駕駛傳票。駛抵市區後,他立即把此事報告交通當局。主管違例駕車案件的法官大感意外,他說:“我當了這麽多年法官,還從未遇到過這樣的案件”。結果,這位榮獲“世界最誠實警察”美譽的英警被判罰25英鎊罰款。

自律和我們古人提出的慎獨有密切的聯係。在人前如何,談不上自律,有時候是為了麵子,或為了標榜什麽的。一個人獨處時,才最檢驗一個人的自律操守。柳下惠坐懷不亂,曾參守節辭賜,蕭何慎獨成大事。東漢楊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獨拒禮;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主,勿以善小而不為”。範仲淹食粥心安,宋人袁采“處世當無愧於心”,李幼廉不為美色金錢所動。元代許衡不食無主之梨,“梨雖無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葉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曾國藩的“日課四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其所謂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以上種種,無一不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這些都是曆史故事,但慎獨的精神永不過時。慎獨是一種情操,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坦**,也是一種自我的挑戰與監督。

所謂自製,通俗的解釋就是自我克製。自製與自律有細微的區別,前者偏重於欲望、情緒的克製,後者偏重於德行的約束。一個人自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是否能夠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克服不利於自己的恐懼、猶豫、懶惰等。培養自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做起。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指的就是自製。

一個人要做事成功,其最大障礙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自身,如果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問題,即自製力的問題。一個成功的人,其自製力表現在:大家都做但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會克製而不去做;大家都不敢但情理上應做的事,他卻強製自己去做。

良好的自製力是一個成年人的必備素質。有了良好的自製力,可以使你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增強自己的親和力,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同,擁有更多的朋友和知己,使得自己的交際範圍更為廣泛,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學習別人的優點,吸取別人的教訓,進一步地完善自我。

自製力可以激勵自我,從而提高自我;也可以使自己戰勝弱點和消極情緒,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

自亞裏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學家們都認為:“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製的基礎上。”自製力是我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素質,是我們人生轉折和飛躍的保險繩。有了較強的自製力,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便不會迷失方向,不會被各種外物所**,不會因為其他事情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

一個沒有良好自製力的人,人生就會被他所不能自製的東西所“製”。不能自製者,必受他製。雨果說:“真正的強者是那種具有自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