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人,才能做好事

做事先做人,這是一個老話題,但又老而常新,它的意思就是說:在學會做事之前,先要把做人的道理弄懂,做一個為人處世合格的人,這樣才能為成功做事打好基礎。古往今來的許多案例都遵循著這樣的規律。

在我國曆史上,成功做人的典範很多,比如孔子,又如曾國藩。在此,我們先看孔子的一個小故事。

據說有一天,齊國派使者向孔子請教問題,孔子的弟子顏回在一旁倒茶,一不小心,顏回的大袖子把茶杯帶到了地上,摔了個粉碎。這個茶杯是孔子專用的,平日非常愛惜,顏回怕孔子知道了生氣,就偷偷地把杯子的碎片藏起來又拿出個新的,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心裏還沾沾自喜地想著躲過了一場責怪。使者請教完,孔子和顏回送使者出門,忽見一支發喪的隊伍走來,孝子哭得號天動地,顏回見景說道:“自古常理,人死不會活呀。”

孔子在一旁接話:“人厚了也不會薄呀,咱師徒這麽多年,還有什麽事要遮遮掩掩的呢?”顏回知道孔子的意思,頓時滿臉羞愧。

孔子說:“茶杯摔壞了沒什麽,跟我說一聲,以後做任何事要謹慎細心就好了,何必為這點小事兒還掖掖藏藏的,把簡單的事情反倒弄複雜了呢?”

孔子的學生就是這樣向孔子學習如何做人的。

向孔子學做人,是我們繼承和發揚祖國優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當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的。曾聽過一個網上流傳的故事,說有一個記者,在家寫稿時,他的4歲兒子吵著要他陪。這記者感到很煩,就將一本雜誌的封底撕碎,對他兒子說:“你先將這上麵的世界地圖拚完整,爸爸就陪你玩。”

過了不到5分鍾,兒子又來拖他的手說:“爸爸我拚好了,陪我玩!”

記者很生氣:“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說謊話就不好了。怎麽可能這麽快就拚好世界地圖?”

兒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拚好了呀!”

記者一看,果然如此。不會吧?家裏出現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問:“你是怎麽做到的?”

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麵是一個人的頭像。我反過來拚,隻要這個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隻要這個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他兒子一句無意之中說出來的很單純的話,卻有著十分深刻的哲理——做事先做人!隻要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小孩子當然不能完全領悟這種人生道理,但小孩子的話卻讓我們大人不得不反思:你在做事前先學會做人了嗎?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有人品,人有人德。做事先做人,比如,一件很容易辦成的事,因做人不好就會辦不成;一件很難辦的事,因做人好就會辦成了。凡事講德,“看那個人的德行都沒有了”,誰還敢與其共處?德高才望重啊!

記得老師說過:“好德如好色!厚德才能載物!”如果每一個人都把德擺在第一位,做事將省力很多,這個世界也將和諧很多……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縱觀古今中外,凡成功者都能以德服人,以德服天下。得人心者德也!

大學時曾讀過《道德經》,這是一部讓人覺悟的經典著作,我們覺悟的目的不是出家,是讓大家來以道禦術幹事業。以道禦術解釋為以道義來決定方法。道是境界、修養,術是方法、技巧。悟道比煉智更高一籌,所以有“以道禦術,則無往不勝,以術禦道,則處處碰壁。”隻有遵循大道,才可發揮出它的靈性。

華人首富李嘉誠說過:“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商人?我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商人!”這話說得多好啊!它表達出了成功經商的關鍵,是做人。

現在書店裏的勵誌書很多,其中有一本書的名字就叫《做事先做人》。裏麵講的全是一些成功人士或者社會名流的成功感言以及做事方法。其學會做人並不是說有一個十分準確或者說統一的標準,可以具體指明每一件事該如何做,做事的方法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如何來先做人呢?看看那些相對於自己來說比較成功的人他們是怎麽去做每一件事,或者他們的生活態度是什麽樣的,他們麵對困難時是怎麽調節自己的心情,怎樣想對策的。他們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們會做人,這裏說的做人就是他們的處世哲學,也許,對他們自己適用的處世方法並不適合其他人,但總結眾多成功的人的共同點可以發現一些規律,換句話說,雖然他們成功的途徑不同,但他們成功的方法勢必會有相同之處,他們的處世原則總有相似之處,這些相似的方法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我們為人處世要用的東西,就像數學裏的公式、物理裏的定理,題是不同的,但抓住關鍵的公式或者定理就能解決許多類似的題目。

人生也是一樣,做人的定理很多,雖然不適合自己的定理也很多,但我們就要在實踐中去挖掘,去發現,看看到底適合自己的定理在哪裏。說得通俗一點兒,就是我們應該怎樣為人處世,就像說我們要懂禮節、守法一樣,

其實也是一種定理,你不懂禮節不會被大家所接受,不守法必然會受到法律的製裁,這就是一種最基本的定理。那麽見到什麽樣的人說什麽樣的話,比如,見到單位領導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見到刁蠻的人自己應該持什麽樣的做人原則,是不卑不亢還是阿諛奉承,這都是做人的定理,隻是我們應該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那條罷了。

聽新來的同事說過一件事:小王和小胡都是公司新分來的大學生,兩人被安排在同一個部門,做同樣的工作,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上也不相上下,但兩個人在為人處世方麵卻有很大不同。

小王比較“直爽”,見到人要麽直呼其名,要麽小趙、老魏地喊。有一次,小王的頂頭上司張經理正在會議室接待客人,小王突然出現在門口,大聲喊:“老張,你的電話。”剛剛35歲的張經理,竟被人喊老張,又是當著客人的麵,而且喊自己的人還是自己的部下,自然心裏很不舒服。

而小胡就不同了,見到誰都畢恭畢敬的,小心翼翼地喊張經理、馬主任;沒有職務的,她就喊陳大姐或劉大哥;年齡稍長的職工,她就喊郭師傅。

小王隻有上班時才來公司,下班就走人,與公司裏的人也沒有過多交往。小胡下班以後,看有人沒走就會留下來,與人家聊聊天兒。誰有什麽困難,她也會盡力幫助。當然,她也會經常向別人求助。

有一次,她來到張經理的辦公室,說有一件大事,務必請他給參謀參謀。原來她表妹參加高考,想請經理“指點一下,看填什麽誌願好”。張經理很高興、很認真地給她分析了近幾年的就業形勢,然後慎重地給她提了一個建議。

後來,張經理手下的一個副經理調到別的部門主持工作了,公司決定采用公開競聘的方式選拔新的副經理。小王和小胡因為都是本科學曆,又都是業務骨幹,符合公司規定的競聘條件,於是兩人都報名競聘。評委由公司中層以上幹部和職工代表組成。競聘的結果大家可能已經猜到了:小胡以絕對的優勢擊敗了小王,成為公司最年輕的中層幹部。

由此可知,學會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根本。工作的成功同樣處處是技巧。年輕人應該考慮先做人,後做事。不急功近利,漸漸會徹底明白,為什麽“小勝靠智,大勝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