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人時要讓對方樂於接受

人與人今天合作,明天分手,或者今天與你合作,明天跟他合作,都是正常的,但走到一起與分手前後,恰到好處地處理彼此的關係卻是關鍵。最怕朋友搞成冤家,親人成為路人。有人說,我讓著對方就是了,把東西送給對方就是了,可是仍得不到對方的感激,甚至還因此傷了對方的自尊,“誰稀罕你的東西!”大有被羞辱的感覺。

所以幫助別人與付出也離不開技巧。在具體的情景下,當你想幫助某個人時,你要注意具體方法,你對他人的幫助與向朋友付出,對方樂於接受才是最好的幫助和有效的付出。

要了解對方是不是真的需要幫助

一個商人在街頭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心中頓時生起一股憐憫之情。他把一元錢扔進出售鉛筆人的杯中,就走開了。

沒有走幾步,商人好像聽到了有人在吼什麽,他一回頭,隻見那個賣鉛筆的人紅著臉衝自己大聲說:“你為什麽無緣無故給一個健康的、並且是推銷員的人一元錢?”商人趕忙折轉身來,從賣鉛筆人的攤位上拿起幾支筆,他抱歉地解釋說:“對不起,我忘了取鉛筆了,希望你不要介意。”賣鉛筆的人說:“你我都是商人,我賣東西,而且有明碼標價。你給我一元錢,為什麽就不肯拿鉛筆呢?你是不是瞧不起我,認為我是一個需要人同情的小販?”商人連連說“對不起”,然後離開了。

很快過去了幾個月,在一個社交場合,一位穿著整齊的賣鉛筆的人與商人又見麵了,他雙手遞上名片,並且自我介紹說:“您可能已經忘記我了,我雖然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遠忘不了您,是您傷了我的自尊,我一直沒有把自己當作乞丐,即使您跑來給了我一元錢,我仍告誡自己:我是一個商人!"

商人聽了,尷尬地笑了笑。

向一個人伸出熱情之手給予無私的幫助,的確是重要的,但更為關鍵的是,我們不能讓對方感到傷了自尊。幫助一個人,要體現自己的心意是好的,同時要了解對方是不是真的需要幫助,否則你的幫助是多餘的。

不能讓好意變成“壞心”

有兩個女中學生看見一個孤獨的盲人鄰居很可憐,想為他做點兒好事。有一天,她們發現盲人一盆已洗好的衣服放在繩子下,還沒來得及晾曬。她們想做“無名英雄”,就悄悄地去晾曬。可是當她們剛晾好衣服的時候,看見盲人走過來了,一個女生脫口而出:“瞎子來了。”說罷兩個人就要離開,可是盲人已經聽到了女生的說話聲。他發現自己的衣服不在

盆裏,第一判斷是幾個女孩把它藏了起來,他頓感自己受到了她們的欺負和羞辱,就破口大罵起來。這件事被其他鄰居知道了,也以為兩個女生欺負了盲人。兩個女生的父母聽到這件事,就批評自己的孩子。可是兩個女生感到很委屈,她們並沒有欺負盲人,而是真心幫助他。

這兩個女生做好事幫助人,結果反而搞得雙方都不痛快。如果她們掌握了正確的方法,直接對盲人說:“我來幫您晾衣服吧。”那麽就不會出現這樣“幫人惹禍”的事。

好朋友也要分清你我

中國有一句古話,“親兄弟,明算財。”朋友交往,有的人很講義氣,不分你我,我花你的錢,你隨便用我的東西,像一個人似的,可是往往發展到後來都是因為扯不清的經濟賬而心存芥蒂,甚至分道揚鑣。到了算賬的那一天,就又要爭出個高低來,還不傷害感情嗎?

所以,最好的關係也要分清你我,這是處事的經驗,你是你,我是我,才是正常的與人性化的。朋友之間的利益有重合的方麵,也有不能重合的方麵。

即使是相愛的戀人也需要分清你我,你的時間、你的事業、你的隱私,我的想法、我的空間,劃清界限是為了讓愛情保持新鮮。愛情是一種感受,產生愛情沒有固定的模式,留住愛情卻有許多規律可循,適時地劃清界限是愛情和婚姻的保濕因子。在愛情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的確不很容易。不妨給自己定個約法三章,提醒自己凡事不能過;熱戀也要保持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朋友。

財產要分清

夫妻都有吵鬧的時候,或者說都有為花錢而吵鬧的,何況朋友,再好的朋友財產都要分清。

有這樣一首詩:你是一團泥,我也是一團泥,兩團泥搓在一起,你裏麵有我,我裏麵也有你。

在教堂舉行的婚禮,神父說:“你們以後是一體了。”男人對心愛的女人說:“我的東西都是你的。”女人對男人說:“我是你的。”不幸,愛情消逝了,兩個人或其中一個人不想再成為對方的一部分,覺得這是一個負擔,認為這是分清你我、劃清界限的時候,於是說:“與其要一段破碎的婚姻,不如保存兩個完整的人。”男人女人所追求的,向來都是合二為一,感情如是,身體也如是,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兩個完整的人。實際上,如果要保持自己完整,便是有所保留。

朋友間同樣如此,關係親熱得願意把頭砍下來送給對方的時候,要特別冷靜,想想以後如何相處,因為日子長著呢,不如從一開始就你是你、我是我,反而更好些。消費上與其每次為埋單做一番“苦鬥”,不如實行AA製。

各人的角色要分清

有一則寓言很有意義。話說在很久以前,26個英文字母還未被人編排先後次序時,當以字母S、字母B、字母T和字母E這四個字母感情最要好。

一天,這四個好兄弟如常聚在一起聊天。大夥兒聊得興起,突然有隻小螞蟻經過,便打岔問道:“你們四兄弟感情那麽好,到底誰是老大?誰是老小啊?”四個好兄弟一直以來相處和睦,不分你我,倒還未認真分清彼此長幼先後次序的問題。小螞蟻這突然一問,四兄弟待了片刻,竟未能即時答上話來。

字母B片刻後似乎想到了什麽。他立即說:“T代表Toleiranee(寬容),平時總是包容我們的過錯,能有如此偉大美德的人應該當我們的老大。S就是Smart(精明能幹),還有E就是Elegant(優雅),應該當老二及老三。至於我,B就是Bottom(最後),顧名思義應該當老小。”

大家聽了8的建議後,都沉默了一會兒,隨即不約而同地有了共識。T、S和E很有默契地一致認為B就是他們的老大,因為他們最珍惜的是B代表的Brotherliness(兄弟情誼),而不是Bottom!結果,T以他偉大的包容心選擇當老小,S則認為E的優雅猶重要過自己的精明,於是當了老三。就這樣他們四兄弟依先後次序排出了“BEST”這個最佳組合,後來“BEST”也就自然代表著最佳的意義了。

小螞蟻聽了他們的解說和安排後,終於明白了兄弟間最重要的是什麽。他興奮地跑回去將這信息傳達給螞蟻兄弟們知道。從此螞蟻兄弟也受了這信息的影響,大家總是一條心地進行工作。

你的朋友與我的朋友要分清

朋友的朋友並不必然可以成為你的朋友。小章有位朋友是知名畫家,另一位朋友是外企白領小江。畫家與小江並不相識。有一天,小江得知小章有位畫家朋友,便想去結交,纏著小章上門拜訪。可是為難了小章,他知道畫家朋友不想多交朋友。在小江一再地催促下,小章隻得把小江帶去見畫家。畫家果然不高興,寒暄了不長時間他們就離開了畫家家。畫家後來對小章說,你隨時都可以到寒舍來,但不要隨便帶別人來,哪怕是你的朋友。

活動圈子要分清

你的那些朋友如果不是一個圈子或層次的人,那麽在交往中,還得注意彼此的活動範圍,不能把張三帶到李四活動的地方去,也不能把李四帶到張三活動的地方去。因為張三不一定習慣李四的活動環境,另外,李四也不一定歡迎張三。打個比方,你老家有位朋友進城了,他的身份、學曆和生活方式的限製,就不宜跟你去上流社會活動的場所。否則你不是為老鄉開眼界,而是讓他陷入難堪的境地。另外,他過多地了解你在其他社交圈子的情況,有可能產生副作用,因為他的宣傳或許會變味。

距離不是情感的隔閡以致拒絕相互的付出,但保持適當的距離可以把對方看得更清楚。

過多地了解對方惹人煩

朋友是一種相遇。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茫茫人海,紅塵滾滾,朋友能夠彼此遇到,能夠走到一起,彼此認識,相互了解,實在是緣分。在人來人往,聚散分離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經曆和背景,你想完全了解一個人是難的,也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說對朋友或他人也不要了解過分。不該了解的,不了解反而有利於交往。如果你想把朋友的所有的一切都了解透了,以為越了解得多就越表示你對他的關心,那就大錯特錯了。朋友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非常需要的,你進入他個人生活太多,反而讓他感覺與你交往是種負擔。

有個人家裏出了一點兒麻煩,可他並不想讓別人介入這件事。可是有個朋友一次到他家去,感覺氣氛不對頭,於是就不斷地問:“怎麽回事?你家出什麽事了?”搞得朋友很厭煩。

經常遇到一些喜歡刨根問底的人,“無微不至”地關懷,讓人不堪忍受啊!假如有人沒完沒了的打聽你的生活,你感到煩不煩呢?不妨來連珠炮似的問一問:

你現在正在聽誰的歌?你在哪裏讀書(工作)?你最後吃的一樣東西是什麽?現在天氣如何?戴隱形眼鏡嗎?你們家養過什麽?什麽星座?兄弟姐妹和他們的年齡?

有幾個耳洞?你有文身嗎?你喜歡你目前的生活嗎?喝過酒嗎?

暗戀過幾個人?會因為害羞而不敢跟人表白嗎?不敢吃的東西有哪些?最喜歡吃的是什麽東西?最喜歡喝什麽?最喜歡的數字?最喜歡的電影?喜歡看的哪一種電影類?最喜歡的卡通人物?最喜歡的品牌?

最懷念的日子?最傷心的經驗?最喜歡星期幾?最喜歡春夏秋冬哪個季節?最喜歡的花是什麽?喜歡的運動是什麽?喜歡的冰淇淋種類?最怕什麽東西?如果有來世?

討厭做的事是什麽?擅長的事是什麽?臥室地毯的顏色是什麽?

想做什麽職業?你們家住幾樓?你覺得碟仙如何?你覺得自己10年後會在哪裏?寄這封郵件給你的上一個人是誰?

無聊的時候你大多會做些什麽?你住的最遠距離的一個朋友是誰?世界上最好的事是什麽?目前有男(女)朋友嗎?覺得同性戀如何呢?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態度如何?

如果有人誤會你怎麽辦?如果有人誤會你,又不聽你解釋怎麽辦?有想過要怎麽對付你討厭的人嗎?你認為你的另一半幫你付錢是理所當然的嗎?通常幾點上床睡覺?現在心裏最想見的人是誰?想要幾歲結婚?今天心情好嗎?有想過自殺嗎?

……你如此的了解,煩不煩啊?累不累?朋友相處,不該知道的就不要知道。知道多了反而惹是生非。

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保守秘密的東西,都有不想讓別人知道某些事的權利。你的朋友因一個不願讓他人知道的事鬧得情緒很低,而你又敏感地從他的神色上猜出了他有心思,於是就問對方遇到了什麽麻煩,可對方覺得告訴你不好,不告訴你又怕得罪你,這不是難為他嗎?

那麽怎樣去了解才恰到好處呢?

1.不需要什麽事都問,對他們不要有好奇心。

2.看你與朋友的親密度,關係越親密了解得越多,但也要顧及對方的隱私。

3.看情趣。有的人說話時很興奮,主動地介紹自己的一些事情,這時不妨去了解想了解的東西。

4.如果真有了解的需要,可以通過側麵了解,如向第三者打聽,但要裝作無意的樣子,以防第三者把話傳給他。

所以,交友時,必須把握好交往過程中主客體間的空間距離,以及心理距離,要考慮到雙方彼此問的關係、客觀環境的因素,不要隨便去了解對方。

計較會影響朋友關係

朋友之間,有時為“誰付出多了,誰沒有付出”而發生爭執和衝突是正常的,關鍵看你如何處理,千萬不要計較,一計較就像一盤菜裏落進了灰塵,那就難吃了,所以吵歸吵,不能老是抓著問題不放。頭一天爭了幾

句,第二天見麵,就應該好像前一天沒有發生爭吵一樣,盡可能地改變話題,而不要接著昨天的話題接著說。

爭吵是傷害朋友感情的,但爭吵的時候,把窩在心裏的話倒出來,也不無是一件好事,所以不能以為一旦發生了爭吵兩個人的關係便籠罩了陰影。想一想過去的友誼,再針對衝突的性質來恰到好處地處理。首要消除因為爭吵而產生與對方分手的想法。

弄清吵架的原因

假如你與同事的爭辯十分滑稽可笑的話,它很可能自然而然地過去。或是你們倆在某個觀點上意見不統一,其實這些問題都沒什麽大不了的。

更多的時候,不是任何人的錯,或是兩個人都有錯,或是沒人能真正搞清是誰的錯。不去追究,才是言歸於好的奧妙所在。

尋找和嚐試言歸於好的辦法

吵架後,同事彼此之間會直接出現一種心境——擔心。大多數人最擔心的是遭到拒絕。深呼吸,讓自己輕鬆一下,這偶然的行為會幫助你和同事驅散緊張的氣氛。

邁出第一步

你一旦告別恐懼和擔心,那麽和同事的交談就會更容易些。別等同事

來找你,能邁出第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讓爭吵惡化,那麽你們兩個人會一起失去友誼。如果你們言歸於好,你們就都是勝利者。不要等待別人解決問題,你自己應負起責任。時間不等人,你越快越好。

循序漸進

不能假裝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過,需主動去嚐試,用積極的態度喚起彼此的信心。“嗨,還生氣呢?”“喂,有空咱們聊聊。”假如你麵對麵地向她提問,不妨帶著真誠的微笑。

傾聽彼此的心聲

假如你們雙方都堅信自己是正確的話,那麽很難聽進對方的傾訴。但是你如何弄清同事的感受呢?你可以開誠布公地說:“我想聽聽你的意見,告訴我你是如何想的好嗎?”而且當對方談話時,不要打斷她或是與其爭辯,讓她感到你尊重她,也許矛盾好解決一些。

當衝突無法避免時,不妨製定處事“爭吵法則”:任何爭端事出有因,不能借題發揮,故意製造事端。

不能和任何人發生肢體衝突,除非出於自衛,否則絕對是最瘋狂的行為。不要碰他人最敏感的話題。比如,有人很介意別人叫他“大頭”,結果你偏偏不知好歹,即使對方明知你是開玩笑,還是會恨你入骨。

不要透露你在某方麵根深蒂固的偏見或意識形態,比如,種族好惡、性別歧視等,通常,這類爭執會讓你成為眾矢之的。

當你在與對方的較量中占得上風時,千萬不要得意揚揚,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樣子,否則,對方看在眼裏,恨在心上,就會想方設法地奉還今天的屈辱。如果你向對方表示尊敬之意,表明自己隻是僥幸取勝,對方就會怨恨頓消。

在與人交往中造成了衝突,本來你的目的是使事情對自己有利,而不是為自己樹敵。從利益出發,主動求和以減輕敵意,以免發生更激烈的衝突,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毫無疑問,這是處理矛盾的上策。

在恰當的時候送上一份禮

做任何事都有個恰當與不恰當的問題,送禮也不例外,隻有在恰當的時候送恰當的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人與人之間交往,送禮雖說是一種常見的活動,很少有人輕易拒絕禮物,但是不分時間、場合的送禮,就不能達到送禮的目的,反而讓雙方人難堪尷尬。有個朋友與一位領導隻見了一次麵,雖然身上有他的名片,當時也約他以後到他家去玩。可是這位朋友以為可以與這位領導交往了,不久他就送禮,結果被人家擋了出來。所以送禮一定要選準時機,不能亂送。一般來說,送禮的最佳時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生日禮物送祝福

平常日子不妨把上司、同事和下屬以及親朋好友的生日記在一個小本子上,並在家裏的掛曆上用紅筆畫個圈標個記號,待到某某人過生日的這天或前一天,你可以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甚至為他籌辦生日宴會,這會很令他感動,是達成辦事效果的有效手段。

②偶發事件送感動

比如,當你聽說某家樓房煤氣爆炸,某棟住宅樓發生盜竊,某個住宅突發火災,或是某個地區遭遇洪災,而這些出現災情的地區正好有你的親戚、朋友或熟人,這時你不妨打個電話去探問探問。這樣,得到你關心的人會有遇見真朋友的感覺,從而會對你銘記於心的。日後有事去求他,他一定會盡心盡力幫助你的。

③臥病在床送溫暖

人一旦生病臥床不起,都會變得脆弱與煩躁,名聲、虛榮也都顧不上了,這時候他最需要的是別人來探視他,你要很好地利用這個機會。

如果親朋好友因病休假在家,你就應該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後,帶著禮物去他家裏探病慰問。閑聊時不要談及工作,多講些輕鬆、有趣的故事和消息。告辭時說些祝福的話,要表現出真心、關心、同情與誠懇的樣子。

如果你因故沒有機會去探視,可以派家人去探視,或在其病好後與之相遇,最好隻問一下他病好了沒有,或裝作不知道他生病了,千萬不要愧疚地說沒有去探病、請原諒之類的話,因為那聽起來讓人感到很虛偽。

探視看病,時效性強,越快越好,不要猶豫不決。

④婚喪嫁娶送真情

結婚、生小孩以及死亡舉行喪禮等等婚喪嫁娶是送禮的好時機。親朋好友、上司或下屬的孩子有婚嫁之喜、生小孩之喜時,要及時地送去禮金禮物,對於結婚會場、宴客應酬也要盡心幫忙。最好在這樣的時刻替他們照相,日後可作為一份禮物送給他,這樣會很討得他們歡迎的。

當你聽說有人去世了,應主動慰問死者的家屬,舉行葬禮時還要去送行。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可以用電話致意。

抓住送禮的機會,既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又有利於你所辦的事獲得成功。常言道:“禮不可亂送,藥不可亂吃。”

再來看個送禮不恰當的例子。汪某的頂頭上司張主任過50歲生日,他為了討主任歡心,特地花1000多元買了一座精致的座鍾,包裝得漂漂亮亮的,前往張家祝壽。汪某到張家就恭恭敬敬地把禮物送上,說:“主任,今天您過壽,這是我送您的小禮物,不成敬意。"

張主任笑眯眯地說:“謝謝,謝謝,讓你破費了,什麽禮物,可以現在瞧瞧嗎?”汪某立即笑嘻嘻地把包裝打開給張主任看。張主任見送米的是一座鍾,頓時臉黑下來,生氣地說:“什麽意思?你小子是不是巴不得我早死?”汪某愣了半天,然後囁嚅道:“沒有啊,這是從何說起呢?”張主任回答:“那你為什麽送鍾(終),觸我的黴頭?”

汪某送禮的時機把握得很好,可他選擇的禮物卻不甚恰當,花了錢反而沒有討得上司歡心,真劃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