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往上攀爬

一個人最糟的是不能成為自己,不能在身體與心靈中保持自我。

一個人放棄自我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去模仿別人,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麵跑。像這樣把別人的特色誤以為是自己應該追逐的東西,多半不能成大事,即使能有所成,恐怕也是毫無特色的。這一點,對於想要成功的人來說,是一大忌諱。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艾莉絲從小就是個個性極為敏感羞怯且身材略胖的女孩兒,再加上她母親古板的教育方式,灌輸她穿漂亮的衣服是愚蠢的表現,告訴她那樣的“洋娃娃”充其量隻是這個世界的裝飾品。而且衣服太合身容易撐破,不如做得寬大一點兒。因此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她,從不參加任何聚會,也沒有什麽事值得她開心。上學後,她也不參加同學們的任何活動,甚至連體育活動也不參與。原因是,她總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長大後,她嫁了一位年紀大她幾歲的先生,但她還是沒有任何改變。她的丈夫來自一個穩重而自信的家庭。她想要成為丈夫家人那樣,但就是做不到。她努力模仿他們,卻總是不能如願,她丈夫幾次嚐試幫她突破自己,也都適得其反,她的情緒越來越容易失控,變得緊張易怒,害怕見到任何朋友,甚至一聽到門鈴聲都非常驚慌!

後來,她覺得自己就快要崩潰了。但她仍盡力維持一切安好,不希望丈夫發現真相,所以每次在公共場合,她都盡量裝得十分開心,有時會誇張過了頭,甚至她竟然產生了自殺的念頭。

但艾莉絲最後沒有自殺,而是充滿自信地活了下來。是什麽事改變了這位想自殺的婦人呢?隻是一句不經意的話。

有一天,她的婆婆和她談起她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她說:“不論遇到什麽事,我都堅持讓他們保持自我……”“保持自我!”這幾個字像一道靈光閃過艾莉絲的腦袋,她發現所有的不幸都起源於她把自己套入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模式裏了。

一夕之間她變了!她開始試著保持自我。她首先研究了自己的個性,認清自己,並找出自己的優點。她開始學習怎樣配色與選擇衣服樣式,以穿出自己的品位。也開始主動結交朋友,並加入一個團體——雖然隻是一個小團體。當他們請她籌辦某項活動時,她剛開始很害怕,但是通過每次上台,她獲得了更多的勇氣。盡管這是一段相當漫長的過程,她花了相當長的時間來培養自信,但現在她比過去快樂許多。

這個故事說明了保持自我的重要性。保持自我這一問題,“與人類曆史一樣久遠了”。詹姆士·戈登·基爾凱醫生指出,這是全人類的問題。很多精神及心理方麵的問題,其隱藏的病因往往是患者不能保持自我。著名作家安吉羅·派屈寫過13本書,還在報上發表了幾千篇有關兒童訓練的文章,他曾說過:“一個人最糟的是不能成為自己,不能在身體與心靈中保持自我。”

盡管大多數人都知道保持自我的重要性,但這種模仿他人的現象仍相當嚴重,無論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眾星閃爍的好萊塢。好萊塢著名導演山姆·伍德曾說過,最令他頭痛的事,是幫助年輕演員學會如何保持自我。剛剛入行的年輕演員幾乎都想成為二流的拉娜·特納或三流的克拉克·蓋博,“觀眾已經嚐過那種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誡他們,“觀眾現在需要點兒新鮮的。”

山姆·伍德在導演《別了,希普斯先生》和《戰地鍾聲》等名片前,經營房地產事業好多年,因此他自己培養出一種銷售員的個性。他認為,商界中的一些規則在電影界也完全適用,完全模仿別人絕對會一事無成。“經驗告訴我,”山姆·伍德說,“盡量不用那些模仿他人的演員,這是穩定票房的最保險做法。”

保羅·伯恩頓是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他曾談及求職者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麽。他麵試過的人數超過6000個,也寫過一本名為《求職的六大技巧》的暢銷書,所以對這個問題他的看法應該是最可信的。他說:“求職者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能保持自我。他們常常不能坦誠地回答問題,隻想說出他認為你想聽的答案。”可是那一點兒用也沒有,因為沒有人願意聽不真實的、虛偽的話。

威廉·詹姆士曾說過,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過10%,大部分的人不太了解自己還有些什麽才能。與我們應該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實我們還有一半以上的能力是潛在的、等待“開發”的,我們隻運用了自身能力的一小部分。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設的限製中,我們擁有各式各樣的潛力,卻不能充分地運用它們。

既然你我都有這麽多未加開發的潛能,又何必擔心自己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呢。遺傳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由父親和母親各自的24條染色體組合而成,這48條染色體決定了你的遺傳,每一條染色體中有數百個基因,任何單一基因都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所以,你在這世上是獨一無二的。以前既沒有像你一樣的人,以後也不會有。

即使你父母相遇、相愛孕育了你,也隻有三百萬億分之一的機會有一個跟你完全一模一樣的人。換句話說,即使你有三百萬億個手足,他們也都跟你不同。這隻是猜測嗎?當然不是,這完全是有科學根據的事實。如果你還是不相信,那就去看看有關遺傳學的書吧!

“做你自己!”這也是美國作曲家歐文·柏林給作曲家喬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與格希文第一次見麵時,其名聲早已聞名全國,而格希文卻隻是個默默無名的年輕作曲家。柏林很欣賞格希文的才華,以格希文所能賺的三倍薪水請他擔任音樂秘書。但柏林勸告格希文:“不要接受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隻能成為歐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堅持下去,有一天,你會成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柏林的忠告,並漸漸地成為當代的知名作曲家。

查理·卓別林也曾經經曆過這樣的教訓。當他開始拍片時,導演要他模仿當時的著名影星,結果票房慘淡,直到他開始成為他自己時,才漸漸受到矚目;鮑勃·霍伯也有類似的經驗,他之前有許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發揮自己的個人魅力才真正走紅;當瑪麗·馬克布萊德第一次主持電台節目時,她試著模仿一位愛爾蘭明星,但始終默默無名,直到她還原自己本來的麵目——一位由密蘇裏州來的鄉村姑娘,才成為紐約市最紅的廣播明星,在廣播界占得一席之地;吉瑞·奧特利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得州口音,在外貌上也學習都市流行的時尚裝扮,他還對外宣稱自己是紐約人,結果是招致別人背後的訕笑,後來他開始演唱起鄉村歌曲,才奠定了他在影片及廣播中最受歡迎的牛仔地位。

你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全新的、獨一無二的自我,為此而歡呼吧!追根究底,所有的藝術都是一種自我的體現。你隻能唱你自己,畫你自己,演你自己。你的經驗、環境和遺傳造就了你,不管好壞,你都必須好好經營自己的小花園,也不論好壞,你都得在生命的管弦樂中演奏好屬於自己的那份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