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口出狂言法

——我孫子比林肯總統還聰明

故作大言就是暫時把自己想象得偉大一些,讓自己的想象自由地飛翔,然後把荒謬的內容掩藏在勉強的形式邏輯之中,使主客觀形成強烈反差。

中國人的傳統心理是不欣賞口出狂言的人,而喜歡那些口齒木訥老老實實的人。但是,幽默的意識至少在形式上,或者語言的表層結構上,是與日常的道德意識不完全一致的。許多時候,在自我調侃的時候,把自己有限的缺點誇大到荒謬的程度,甚至明明很聰明,卻裝作連普通常識都沒有,說出一些顯而易見的蠢話來,更能顯出自己在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

故作大言就屬於這種幽默方法。

先看一個例子:

一個祖母評價她孫子說:“我孫子比林肯總統還聰明。他現在才8歲,就已經會念葛底斯堡演說詞了,而林肯到50歲時才會念。”

葛底斯堡演說詞是林肯在南北戰爭期間所做的一篇著名演說。這位祖母在這裏把才學會念短文的孩子,與在重大戰役之後,以驚人的簡短演說而震驚美國的著名總統之間的反差顯示出來,並通過這種反差突出祖母故作大言的樂趣。

叔本華說:“笑是觀念與實體之間的不協調。”在這個幽默中,結論與原因之間的不相稱,所突出的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老祖母主觀的感情,我們因迅速頓悟了二者之間的反差而感到自己對老祖母的同情和自己智能的優越而發出輕鬆的微笑。

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長,剛任職的時候,有人問他對這個新職位的感想。他並沒有用謙虛謹慎的態度,而是說:“畢竟,這不像匹茲堡海盜隊贏了一場棒球。”

董事長說得很有分寸,並沒有顯得很傲慢,但是他也沒有掩蓋自己內心的得意。在美國,贏得一場棒球比賽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是他覺得比起他的新職位來說,贏場棒球已經算不了什麽。把大話隱藏在曲折的暗示之中,因而顯得比較精致。

故作大言的幽默,在相聲演員身上表現得特別突出,他們每每以大言不慚地胡吹引起人們的笑聲。明明不會唱歌而冒充內行。明明不懂外語而裝著很精通,結果弄巧成拙、狼狽不堪或者是歪打正著、偶然巧合而蒙混過關。

延伸閱讀

一個女人用擀麵杖追打丈夫,丈夫情急之下躲進床下。

女人生氣地用擀麵杖捶打著床板,大聲命令:出來!

丈夫回答:不出來!

女人:出來!

丈夫:不出來!

女人:到底出不出來?

丈夫:男子漢,大丈夫,說不出來就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