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質量與管理誤區

理想中的質量

1.百分之百的檢驗保證質量第一

許多事例證明,百分之百的檢驗幾乎不可能。

舉例來說,軍火製造廠的所有飛彈都予以實施彈道測試的話,結果會是無貨可賣。很多測試都與此相類似,對產品本身具有破壞性。

因此隻能檢驗部分產品來證實製造過程是否在控製中。如果答案肯定,則推斷已測試產品質量與同批未測試產品近似,也就是如果已測試產品符合標準,則同一批尚未測試產品可能也符合標準。

當然如果測試產品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同時測試對產品本身又不具破壞性,或許百分之百檢驗是必要的,但這種費時費力的檢測方法還是謹慎使用為好。

每種產品檢驗的規定都不相同,從驗出足以造成致命傷害的機械裂縫,到檢查化妝品促銷而提出的特點。隻要有危險存在,就必須采取每一個合理的預防措施以保護消費者。

對於無關緊要的產品特性的檢驗,通常受製於經濟考慮,而不是產品責任的訴訟糾紛。這時統計方法和取樣程序一樣能協助減少廢料、重製和顧客抱怨,以此來增加利潤。

2.接受低於完美狀況的結果是不好也不壞

事實上,假如對任何環節都隻是做到剛剛好就滿足,總有什麽地方會出問題。

問題重點在於:“萬一出現次品的後果是什麽?”假設該項瑕疵無關緊要,沒人在乎,那麽將出現頻率由1%降至0.01%的花費,顯然毫無意義。沒道理投資於改善消費者並不在意的品質特性。

但對消費者十分看重的品質特性,就要傾全力剔除任何瑕疵,縱使要實施百分之百的檢驗也要在所不惜。

3.科學取樣可以控製質量

事實上,科學取樣僅能協助決定樣本是否和要求的質量一致;而無法控製質量高低。

一旦使用科學取樣方法,其程序必須嚴格遵守。假設必要條件被忽視,則“科學”取樣反而不科學了。

取樣不能保證產品質量,當產品質量下降時,則樣本試驗中的可接受概率一樣下跌——但絕不至於是零。

嚐試光憑取樣試驗來揪出次品批次,以此來控製質量相當不劃算。況且產品質量越糟,次品在取樣試驗中渾水摸魚的概率也越大,結果更多漏網之魚送至消費者手中。這是不論取樣多少次都無法避免的。

4.符合設計就能保證質量

事實上,符合設計僅代表產品質量和設計品質一致而已。

假設設計過程本身並未將產品可能受到的待遇考慮周詳,消費者可能會不小心損壞它——反過來責怪產品質量不良。雖然消費者的期望和製造商會有所差距,但設計工程師仍須進行足夠的試驗,以保證產品必定能發揮如說明書上的功能。

事先假設消費者的各種不可思議行徑,然後才會有滿意的客戶和數量萎縮的產品責任訴訟案。

5.檢驗越多越好

除非取樣、檢驗標的、使用方法、使用工具及進行的程序都正確無誤,上述說法才成立。除此之外,還必須選擇適當時機、適當地點,以及正確地解釋檢驗結果。

舉例而言,想要計算某地的年均溫,當然不能全以中午時分的觀察值作計算值,否則集取1000年的觀察值,也無法算出正確的年均溫。中午的溫度最高,因此得出的年均溫也會超高。這樣的例子或許過於簡化,但類似的錯誤卻在工廠內屢次發生。

報酬遞減律也是考慮要素之一,檢驗5個單位,再檢驗5個的確能使檢驗結果更精確,但如果已檢驗50個之後,再檢驗5個,或許也能提升檢驗的精確性,但提升幅度卻已有限。

6.質管部門編製越大越能保證質量

質管部門人員過多,往往是製造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美國西岸太空科技公司調查產生次品的因素,發現最具影響力的變數竟是質管檢驗人員的工作負荷。檢驗員擁有的時間越多,找到產品的瑕疵就越多。很多檢驗員覺得必須讓他人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因此當有空閑時,就開始找出一些不重要且表麵的瑕疵。

假設所有的質量問題都可通過增加部門人員的方式來解決,其謬誤正如以不斷加氣來修補漏氣的輪胎一般。

當出現產品瑕疵時,首先要問“為什麽?”一旦查出真正原因後才能決定做法。可能質管人員必須加強訓練,或是質管部門必須重新組織,或是使用的工具和設備需要更換。

有些主管人員認為應該由質管部門對質量負全責,這是不公平的,這種指責有如因為自己忘了太太的生日而責難秘書。

7.優良的產品宣傳保證維持良好的企業形象

優良的產品宣傳有助於企業形象的塑立,但前提是公司產品質量值得稱頌,否則再好的公關也回天乏術。

某酒廠為縮減產品成本而犧牲質量。自以為消費者感覺不出其中的差異,同時隻要增加廣告預算,甚至還能提高銷售量與利潤!然而不久,該酒廠在自己鋪天蓋地的廣告聲中陷入了虧損的境地。

廣告文案上最常見的是:從公司創立以來,產品的質量是公司第一宗旨。時間越久遠,意義越深遠。任何公司如果能生存50年以上,必定擁有嚴密健全的質量管理製度,名稱或許不同,手法卻是一致。

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的確能吸引顧客,但如果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遠不如所宣傳或承諾的那樣,沒有幾個顧客會重新登門。銷售的要件是提供具競爭力的售價和優良的品質。

8.讓消費者自行發現產品缺點的代價相當低廉

當有瑕疵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時,倒黴的可就輪到製造商了。許多企業就是因為消費者自行發現產品缺點,而終於關門大吉。

9.具有質量意識的生產工人就能製造優質的產品

具質量意識的員工,也隻能製造出由下列因素決定的質量水準:工程設計、原料、生產機器的製能、工作環境、工人所接受的訓練和指導。具質量意識的員工嚴守指示和訓練守則。然而太多變數他們無法控製,因此光有質量意識也不足以保證能製造出優質的產品。

10.高層管理者不必涉獵品質管製知識

沒有高層管理者的知識,質量管理將流於口號、標語之類的活動。

很多執行者回避質管職責,要求屬下獨力負責產品的質量,卻不授予相稱之職權。寧願無視其存在的價值,也不願嚐試跨出鴻溝。

執行者麵對質管的專業技巧,如老鼠麵對饑餓的蟒蛇。如果拒絕學習對手的優、缺點和語言,將會成為自己無知的受難者。反之,隨著學習時間的久長,執行者將化品管之敵為友。

日本管理階層能精通質管的專業技巧,日本的執行者也都熟悉質管用語,他們了解質管部門的強勢,也知道如何彌補其弱勢。

管理中的誤區

1.質量管理製度無須高層經理人員參與

有些公司將質管經理列在看門和打字室主管之間的等級。這樣的安排,能代表該公司視質量為第一嗎?要知道來自越低層管理者的指示,越容易被暫置一旁。

想要解決質量不良的問題,需要各部門的協助。對於職位第四等級的管理者而言,很少能夠順利取得這樣的團隊合作。第三層的管理人員(如董事或助理副總裁)或許成功的機會多一點兒,至於第二層管理人員(如執行副總裁)出馬的話,幾乎每戰必捷,如果是董事長親自出馬,一句話即足以定江山。

2.質檢人員必須負責清除所有瑕疵

領航員如果不知道航道何處有暗礁,就不能讓船平穩地行駛。

在現實工作中,鍥而不舍地努力,能使95%的產品瑕疵無從遁形。如果產品瑕疵真的探測不易,數字可能降至90%以下。

檢驗的正確度視可供使用的工具、質檢員的態度、質檢的程序,以及待檢驗的質量特性而定。

工具的運用深受預算的控製,追本溯源也就是決定權掌握在最高層管理者手中。不過千萬別隻是提供鏽蝕的劍、易燃的盾給質檢員,因為他們是身負屠龍重責的武士。

質檢員的態度一樣深受管理層的影響。質管經理是否要巧立各種名目,掩蓋探查檢測的身份,以接近現場的工作?質檢人員是否獲得和生產部門人員同樣的升遷機會?績效評估時,品質是否和生產數量、效率同樣受到重視與強調?

產品本身用以分辨品質是否良好的特性,通常會選出具代表性的幾種來檢驗。而每一項又有很多方法可以檢驗。公司是否鼓勵檢驗員,協助選擇最適合的檢驗工具和技巧。

無論是現場作業員或品管檢驗員,當他們發現某種作業方式更好時,馬上脫離既定的作業程序,照自己喜好從事,不如事先給予參與選擇的機會,否則一旦做好決斷,他們的意見就很難融入其中了。

3.可靠的、高品質的產品都是不經濟的

試著把這個觀念和勞斯萊斯公司聯想看看。假設勞斯萊斯停止生產高品質汽車,很快就會在汽車業中三振出局。購買勞斯萊斯汽車的人,全是因為其卓越的品質,價格反而是次要的考慮。

即使是中價位汽車的製造商,也須打一場嚴酷的品質戰,低價位不代表即取得允許售出劣質品的執照。小至牙簽,大至太空飛船,都必須在預定的期限內、預計的環境條件下,維持其應有的質量水準、使用狀況。

4.隻是某一部門的職責而已

這是一個煙幕彈:到處彌漫“質檢部門必須負責創造品質,如同機器是製造零件”的假設。

質檢部門的功能是整合其他各部門的力量,以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當然,這項產品必須符合高層管理所設下的標準、政策及目標。

質檢部門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包括發展符合品質的工作說明、評估品質特性、衡量差異、並負責協調將錯誤的行為予以更正。質檢部門的發現,隻要管理部門願意采納,絕對有助品質提升。否則,他們的存在價值還真不如一杯隔夜的咖啡呢!

5.質量活動保證能提升質量

標語的運用的確能鼓舞工人製造更高的產品,隻是高層管理人員的鼓勵活動不要就停頓在張貼標語上。如果沒有進一步增強的管理措施,反而造成對質量和士氣的傷害。

管理者是否盡其所能提供作業員所有必備的工具?管理者給予質量優良者的獎金,是否和獎勵生產數量第一者一樣豐厚?

當管理者的做法和標語所揭示的口號大相徑庭時,工人也就不再相信牆上的一字一句。當員工升職的主要決定因素隻在於生產數量的多寡,那麽他們將不再努力追求質量。

6.所有次品的產生都是因為工人的懶散

大部分次品的產生,原因在於管理者態度的偏差遠勝於工人的懶散。激勵士氣的手段很多,而且大部分掌握於管理層手中。

員工認為自己受到怎樣的待遇?假設人們認為自己受到公平待遇,則多半傾向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管理者吝嗇給予訓練和愛的關懷,甚至在原料、機器設備、燈光、冷暖氣等方麵斤斤計較,那麽員工會認定身處一線的工人毫無價值,就更不用提了。

7.意外的瑕疵不可避免

事實上,隻要真心預防各種潛在危險,大部分的瑕疵都可以預期到。怎麽做呢?不要假設顧客都會按照指示來使用產品。現實生活中,如果一時找不到鐵棒,人們會隨意拿起螺絲起子、鉗子、小刀,甚至鞋跟來敲擊。假設梯子不在附近,他們會站上椅子、木桶、箱子或是牌桌。

產品的濫用程度如此廣泛,製造商不會期望擁有不高興的顧客吧!

20年前,牌桌製造商不會想到將產品設計成足以承受健碩健美運動員。現在,無論如何他們必須考慮到,就是會有這種大塊頭顧客,恰巧踩上這張桌子準備換燈泡。沒有人期望看到桌子垮了的慘狀。

千萬不要低估你的顧客折磨你產品的能力。

8.報酬遞減律阻礙質量提升的追求

報酬遞減律的內容說,一項工作投入越多的時間和金錢,所獲得的邊際利潤反而越少。不錯,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最終的一小步,往往必須花費巨額成本。問題在我們總是太快放棄。隻要事先經過嚴密的計劃,不須追加預算,就可向完美無瑕再挺進一步。

一般解決質量不良,總是傾向於擴大質檢部門編製或增加檢驗人員,其實隻要在事前計劃與控製手法上稍事改善,往往即能定下江山。

9.完美的設計和生產必能製造優良產品

完美設計和生產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質量絕不僅隻如此。產品必須完美到足以售出賺取到利潤(行銷);原料必須夠堪使用(采購);運送過程必須足以提供良好保護(包裝和船運)。沒有以上各部門的支持,世界上最好的設計或製造部門也無法使公司保持運作。

要製造出可靠、高質量而且有利可圖的產品,必須各部門同心合作。而隻有最高層管理者才有能力指揮並督導必要的協調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