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無知勝有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是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學習的長處。

你知道的越多,就應該越謙虛,就如蘇格拉底所說:“我知道越多就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孔子帶著學生到魯桓公的祠廟裏參拜,看到一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形體傾斜地放在祠廟裏。

守廟的人告訴他:“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邊用來警戒自己,如‘座右銘’一般的器皿。”

孔子說:“我聽說這種用來裝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沒有裝水或裝水少時就會歪倒;水裝得適中,不多不少的時候就會是端正的;裏麵的水裝得過多或裝滿了,它也會翻倒。"

說著,孔子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們說:“你們往裏麵倒水試試看吧!"

學生們聽後舀來了水,一個個慢慢地向這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裏灌水。果然,當水裝得適中的時候,這個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裏。不一會兒,水灌滿了,它就翻倒了,裏麵的水流了出來。再過一會兒,器皿裏的水流盡了,就又像原來一樣歪斜在那裏了。

這時候,孔子便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道:“唉!世界上哪會有太滿而不傾覆翻倒的事物啊!”欹器裝滿水就如同驕傲自滿的人那樣容易傾倒。

因此為人要謙虛謹慎,不要驕傲自滿。

法國數學家笛卡兒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偉大學者,但他也如同蘇格拉底一樣,聲稱學習得越多就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有一次,有人問這位偉大的數學家:“你學問那樣廣博,竟然感歎自己的無知,是不是太過謙虛了?”

笛卡兒說:“哲學家芝諾不是解釋過嗎?他曾畫了一個圓圈,圓圈內是已掌握的知識,圓圈外是浩瀚無邊的未知世界。知識越多,圓圈越大,圓周自然也越長,這樣它的邊沿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麵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當然就顯得更多了。”

“對,對,你的解釋真是絕妙!”問話者連連點頭稱是,讚服這位學問家的高見。

知識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你覺得這奇怪嗎?一點兒不奇怪,笛卡兒的比喻十分形象。知識多者,在於他知道世界還有很多奧妙,也就是知道自己無知。而無知者,在於他不知道這世界是怎麽回事,他怎麽會知道自己無知呢?

人類世界浩瀚幾千年的文明史,個人所掌握的知識相比之下就如同沙漠裏的一粒沙。所以永遠不要說自己無所不知。隻有愚蠢的人才會那樣妄自尊大、自鳴得意。

莫裏斯·斯威策說過:“驕傲自大的人喜歡見依附他的人或諂媚他的人而厭惡見高尚的人。而結果這些人愚弄他,迎合他那軟弱的心靈,把他由一個愚人弄成一個狂人。”

豐收的稻子總是彎腰向著大地。無論在任何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評價得多麽高,你永遠都要清醒地對自己說:“我是一個一無所知的人,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