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在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的布魯金斯學會,有一個傳統,就是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能力的實習題,讓學生去實習。

20世紀70年代,布魯金斯學會的一名學員成功地把一台微型錄音機賣給了當時的總統尼克鬆,獲得該學會的“金靴子”獎。

在克林頓當政期間,布魯金斯學會給學員出了這麽一道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在這8年間,有無數學員為此絞盡腦汁,最終都失敗了。

小布什上台後,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由於“金靴子”獎已經空置了28年,許多學員對此類實習題失去了信心,知難而退。他們都認為總統什麽都不缺,他根本沒有必要去買一把斧子。

然而,有個叫喬治·赫伯特的學員自願報名,要去向總統推銷斧子。他的親朋好友都勸他別想入非非,可他認為,隻要自己想幹,總會有希望。他有了“我要做”的強烈願望,就產生了熱情。這促使他去思考,去調查研究。然後,他給小布什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參觀您的農場,發現樹上有許多枯樹枝需要砍去。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既能鍛煉身體又能砍伐枯樹枝的斧子。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子。假若您有興趣,請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複。”

最終,喬治·赫伯特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布魯金斯學會把一隻刻有“最偉大推銷員”的“金靴子”獎給了他。據說喬治·赫伯特的能力在這批實習的學員中並不是最好的,他能獲得“金靴子”,憑的就是“我要做”的熱情。

如果把熱情比作火種,那麽潛能就像燃油,用你的熱情去點燃你的潛能,就能把你身上的優點充分地發揮出來。

科學家吉耶曼和沙利,為了研究下丘腦激素,曆經了21年的磨難,一次失敗接著一次失敗,以至於失去了專家們和研究經費資助者的支持。可他們還是毫不氣餒,充滿了熱情,在解剖了上萬隻羊腦之後,終於獲得了成功,並於1977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後來,有人問他們是怎樣成功的。一個說:“靠的是‘我要做’的願望。”另一個回答說:“我們有‘死不改悔’的決心。”

正是這份強烈的願望化作驚人的熱情,從而產生了無堅不摧的力量。我們從他們身上可以發現,人的豐富的想象力,大膽的追求,蓬勃的朝氣,充沛的精力,這一切同熱情是分不開的。

一個英語培訓班的老師問兩個來報名的學生:“你們報哪個班?”一個說:“我要報英語班。”另一個學生回答:“我爸要我報英語班。”

一年後,那個“我要報英語班”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異,排在全班的前三名,而那個“我爸要我報英語班”的學生,口試和筆試都不及格。

這兩個學生在同一個班學習,智力不相上下,但學習成績卻相差很大。

絕大多數失敗者的生活都是建立在不得不做的基礎上的。“我爸要我報英語班”的那個學生,他自己本來就不願學英語,是他爸非要他這麽做。而那個“我要報英語班”的學生,是自覺自願的。這意味著有了“我要學”“我想學”“我喜歡學”的願望,就能產生熱情,有了熱情,英語就自然能學好。

人在做“我想做”“我要做”的事時,才會動腦筋、想辦法,克服一切困難去完成。

每個人身上都擁有熱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熱情隻能保持幾分鍾,有的人隻能保持幾天或幾十天,但是一個真正的成功者,卻能讓熱情保持幾十年,甚至一輩子。

不少人失敗的原因,不是沒有能力,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失去了熱情。一個人一旦失去了熱情,惰性就會乘虛而入,人會變得老氣橫秋,暮氣沉沉,毫無生氣。這樣的人縱有天大的本事,他的才華也“橫溢”不出來,人就會像斷了油的燈,缺少了燃料的飛機、輪船一樣。

鋼琴的琴弦要保持在正確的音符上,就必須反複“調整”。一個人要把自己身上的熱情充分地發揮出來,同樣也需要有意識地去“調整”。如果我們整天為單調、重複、瑣碎的事情所困擾,失去了工作和生活的積極性,那麽我們就要把“要我做”的事,調整為“我要做”的事,讓我們心中的熱情不斷地燃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