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可而止

天使看到一個貧窮的農夫居無片瓦、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樣子,動了惻隱之心,決定幫幫這個可憐的人。於是,在一個清晨,天使對農夫說,隻要他跑一圈,並在日落前跑回來,那麽他所跑過的土地就全部歸其所有。

農夫聽了天使的話,趕緊興奮地朝前跑去。他跑啊跑啊,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時,想到家裏的妻子兒女們都需要更多的土地來保障優渥的生活,又打起精神拚命地再往前跑……有人告訴他,你到了該往回跑的時候了,不然你就無法在天黑之前回到起點。農夫根本聽不進去,他隻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錢,更多的享受。直到太陽快要下山,他才拚命地往回跑。然而,那麽遠的距離,要怎樣的速度才能趕在太陽下山前跑回去呢?最後,又累又急又渴又餓的農夫,終因心衰力竭累死了。生命沒有了,土地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貪婪使他失去了一切。

君子好名,小人愛利。人一旦為名利驅使,往往身不由己,隻知進,不知退。欲望如同一把燃燒的火,在召喚我們前行時,一不小心就會被它灼傷。明末清初有一本書叫《解人頤》,其中的有一首詩把貪婪者的心態刻畫得入木三分:“終日奔波隻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供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拴了騾和馬,歎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做了皇帝求仙術,更想升天把鶴騎;若要世人心裏足,除非南柯一夢兮。”當然,這是誇張的寫法,卻形象地反映了一些人的貪婪心態。

老子在《道德經》裏說“知足者富”,至今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參透。貪婪者往往被物所役,導致利令智昏;而知足者卻能役物,保持一種高蹈輕揚的人生態度。

人因貪婪常常會犯傻,不懂適可而止,什麽蠢事都會幹出來。這是十分悲哀的。

任何人不可能一生總是春風得意。人生最風光、最美妙的往往是最短暫的。“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所以,見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贏家。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樣。與人相交,不論是同性知己還是異性朋友,都要有適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勢盡人疏、利盡人散的結局,同時友誼也隻有在平淡中方能見出真情,越是形影不離的朋友越容易反目成仇。

所以,做到適可而止、恰到好處,關鍵在於把握一個度。《鑒藥》指出:“子之病,其興居之節舛、衣食之齊乖所由致也。”他的病,是由於生活沒有把握好度,起居節製失調,衣食調劑不適而引起的,沒有做到適可而止。適可而止的道理似乎大家都知道,然而,怎樣才能做到適可而止呢?適可而止的適度標準是什麽?大家難以把握,在生活中常常表現為“過猶不及”“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難以掌握分寸。其實,適可而止是一種科學的處世哲學,它需要高智商和清醒的頭腦,需要科學的精確判斷。適可而止是遵守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根據事物本來的實際情況做出的科學決策,它追求的是最好的效果。

當然,提倡適可而止不是事事講中庸、當“老好人”,而是要求人們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追求非壞事,但要適可而止。若一味放縱,難免跌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