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怒

人生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許多人遇到不如意的事常常會生氣:生怨氣、生悶氣、生閑氣、生怒氣。殊不知,生氣,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傷害感情,弄僵關係,使本來不如意的事更加不如意,猶

如雪上加霜。更嚴重的是,生氣極有害於身心健康,簡直是自己“摧殘”自己。

德國學者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古希臘學者伊索說:“人需要平和,不要過度地生氣,因為從憤怒中常會產生出對於易怒的人的重大災禍來。”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憤怒使別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卻是自己。”清末文人閻景銘先生寫過一首《不氣歌》,頗為幽默風趣: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

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

氣之為害太可懼,誠恐因氣將命廢。

我今嚐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為研究生氣對人健康的影響,進行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支玻璃試管插在有水的容器裏,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結果發現:即使是同一個人,當他心平氣和時,所呼出的氣變成水後,澄清透明,一無雜色;悲痛時的“氣水”有白色沉澱;悔恨時有淡綠色沉澱,生氣時則有紫色沉澱。愛爾馬把人生氣時的“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不料隻過了幾分鍾,大白鼠就死了。這位專家進而分析;如果一個人生氣10分鍾,其所耗費的精力,不亞於參加一次3000米的賽跑;人生氣時,體內會合成一些有毒性的分泌物。經常生氣的人無法保持心理平衡,自然難以健康長壽,活活氣死者也並不罕見。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斯通博士,經過實驗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遇上高興的事,其後兩天內,他的免疫能力會明顯增強;如果一個人遇到了生氣的事,其免疫功能則會明顯降低。

生氣既不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極有害於自己的身心健康,那麽,我們就應當學會控製自己,盡量做到不生氣,萬一碰上生氣的事,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己給自己“消氣”。要學會息怒,要“提醒”和“警告”自己:“萬萬不可生氣”“這事不值得生氣”“生氣是自己懲罰自己”,使情緒得到緩衝,心理得到放鬆。

把生氣消滅在萌芽狀態。要認識到容易生氣是自己很大的不足和弱點,千萬不可認為生氣是“正直”“坦率”的表現,甚至是值得炫耀的“豪放”。那樣就會放縱自己,真有生不完的氣,害人害己,遺患無窮。

從前,有個脾氣極壞的男孩,到處樹敵,人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男孩自己也為自己的脾氣而苦惱,但他就是控製不住自己。

一天,父親給了他一包釘子,要求他每發一次脾氣都必須用鐵錘在他家後院的柵欄上釘一個釘子。

第一天,小男孩一共在柵欄上釘了37個釘子。過了一段時間,由於學會了控製自己的憤怒,小男孩每天在柵欄上釘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比往柵欄上釘釘子更容易,小男孩變得不愛發脾氣了。

他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父親建議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從柵欄上拔掉一個釘子。”經過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把柵欄上的所有釘子都拔掉了。

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對小男孩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現在你看一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了小孔,它們不會消失,柵欄再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別人發脾氣之後,你的那些傷人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會在別人的心中留下傷痕。你這樣就好比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其實,口頭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們的肉體沒什麽兩樣。”

有位脾氣暴躁的弟子向大師請教,“我的脾氣一向不好,不知您有沒有辦法幫我改善?”

大師說:“好,現在你就把‘脾氣’取出來給我看看,我檢查一下就能幫你改掉。”

弟子糊塗了,說:“我身上沒有一個叫‘脾氣’的東西啊。”

大師說:“那你就對我發發脾氣吧。”

弟子更糊塗了,說:“不行啊!現在我發不起來。”

“是啊!”大師微笑說,“你現在沒辦法生氣,可見你暴躁的個性不是天生的,既然不是天生的,哪有改不掉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