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胸無點墨的人,很難想象他如何與人對答如流。如果你擁有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體驗,那麽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話題你都能夠參與其中,而且能夠在交談中“如魚得水”。

如何才能讓自己擁有淵博的學識並將這些學識運用到談話當中去,使得自己的說話水平得到提高呢?其實,淵博的學識大都來源於書本和思考。一個人的博學,不在於知曉天下之事,而在於對天下事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高爾基也說:“學問改變氣質。”由此可見,讀書是氣質、精神永葆的源泉,也是與人交往所需話題的重要來源。

讀書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但是如果隻讀而不去實踐,就會使其變成毫無意義的死知識。所以,在與人交談前,必須要預備一些知識性的話題。無論這些話題的來源是生活還是書本,記住它們,然後將其輸入自己的大腦,再視時機或氣氛,適當地加以運用。

美國總統林肯就使用這個方法獲得了驚人的成就。現在,就讓我們深入地學習林肯如何豐富自己的內涵的。

我們可能會問,林肯是不是具有特別的語言天賦而成為天才的演講家呢?林肯的父親是個木匠,不識字;他的母親沒有特殊的學識、技能;林肯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語言訓練。沒有數據證明老天垂愛林肯,給了他突出的語言天賦。林肯當選為國會議員之後,官方的記錄中用一句話來描述他所受的學校教育:“不完全。”父母沒有培養林肯特殊的才能,他所受的學校教育又“不完全”——時間不超過兩個月,那麽,誰是他的良師呢?

肯塔基森林內幾個巡回小學教師,一個是薩加林·伯尼,一個是卡裏伯·哈吉爾,一個是亞吉爾·都賽,一個是安德魯·克諾福。這些巡回小學教師從一個拓荒者的屯墾區“巡回”到另一個屯墾區,隻要當地的拓荒者願意給他們火腿、玉米等食品,他們就教小孩子讀、寫、算等知識。林肯的啟蒙就是從這樣的巡回教師身上開始的,可是林肯從這些老師的身上學到的東西也並不多;而日常環境對林肯的幫助也不大,他接觸的那些農夫、商人、律師、訴訟當事人,都沒有什麽特殊或神奇的語言才能。

林肯到底是靠什麽成功的呢?其實,林肯的口才是從書本裏學來的。林肯能夠很熟練地背誦整本的柏恩斯、拜倫、布朗寧的詩集,還寫過一篇評論柏恩斯的演講稿。在他的辦公室裏,一直放著一本拜倫的詩集,在家裏也準備了一本拜倫的詩集。在辦公室的那一本拜倫詩集,因為經常翻閱,隻要一拿起來,就會自動攤開在《唐璜》那一頁。

林肯入主白宮之後,內戰的負擔消耗了他大量的精力,他的臉上因此刻下深深的皺紋,可是他仍然在少許空閑的時間拿一本英國詩人胡德的詩集躺在**翻閱。有時候,在深夜醒來時,他也會隨手翻開這些詩集。如果湊巧發現自己特別喜歡的一些詩,他就會立刻起床,穿著睡衣,吸拉著拖鞋,悄悄找他的秘書,把一首又一首的詩念給秘書聽。

他在當總統的時候,經常抽空複習他早已看熟的莎士比亞名著,有時還發表一些言論,批評有的演員念錯了莎劇的台詞,並且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林肯愛詩讀詩,不僅在私底下背誦及朗誦,也經常公開背誦及朗誦,有時甚至還試著寫詩。在妹妹的婚禮上,他曾朗誦自己的一首長詩。到了中年時期,林肯的筆記簿寫滿了自己的作品,可是他對這些詩作缺乏足夠的信心,甚至最好的朋友也不準翻閱。

羅賓森在《林肯的文學修養》一書中寫道:

林肯這位自修成功的人物,用真正的文化素材把他的思想包裝起來,他簡直是一個天才。他的成就過程與艾默頓教授描述的文藝複興運動領導者之一的伊拉斯莫斯的教育情形幾乎是一樣的。林肯很早就離開了學校,他用一種獨特的方法來自己教育自己,並且最終獲得了成功,這個方法就是:永不停息地練習和研究。

毋庸諱言,林肯不過是一位舉止笨拙的拓荒者。青年時代,他在印第安納州鴿子河的農場裏幹活,一天隻能得到三角一分的微薄工資。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蓋茨堡發表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精彩的一篇演講”。由於這次演講,17萬大軍浴血奮戰,7000人陣亡。

林肯死後,著名演講家索姆奈說:“這次戰鬥的記憶從人們的大腦中慢慢消逝了,可是林肯的演講仍然活生生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而且,如果這次激烈戰鬥能夠再度被後人記起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們不能忘記林肯的這次演講。”

在蓋茨堡戰役之後,著名政治家艾維萊特一口氣演講了兩個小時,可是他的話早已被人們遺忘,而林肯的演講不到兩分鍾——據說,有位攝影師企圖拍下他發表演講的照片,可是攝影師在架起那架老式的照相機並對準焦距之前,林肯的演講就已經結束了。

林肯在蓋茨堡演講的全文被刻在一塊不會腐爛的銅板上,陳列於牛津大學的圖書館,作為典範。學習演講的每一位人士,都應該好好地朗誦、背誦這篇不朽之作。

很多人認為,這篇演講稿結尾的那個不朽的句子是林肯創造出來的。其實,這些不朽的句子卻是林肯從先賢聖哲那裏學來的。

林肯當律師的時候,他有個朋友叫作賀恩登,在林肯發表蓋茨堡演講的幾年前,曾送他一本巴克爾的演講全集。林肯很認真地讀完了全書,並記下書中的這句話:“民主就是直接自治,由全民治理,屬於全體人民,由全體人民分享。”

而巴克爾的這句話很可能是從韋伯斯那裏借來的。韋伯斯在一封寫給海尼的複函中說:“民主政府是為人民而設立的,由人民組成的,對人民負有責任。”

韋伯斯的這句話則可能來源於門羅總統。門羅總統在幾十年前發表過相同的看法。而門羅總統是從誰那裏借用來的呢?

在門羅出生的500年前,英國宗教改革家威克利夫在聖經的英譯本前文中說:“這本聖經是為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而翻譯的。”

遠在威克利夫之前,在耶穌基督誕生的400年前,克萊翁向古雅典市民發表演講時,也曾談及“民有、民治及民享”。克萊翁究竟是從哪位祖先那兒獲得這個觀念的,那已是不能考證的古老往事了。

林肯喜歡讀書,吸取了前人的經驗之談,他把這句話用在了最恰當的地方。

因此,如果你希望自己有內涵有修養,多讀書,細讀書,並且把書中的精華在實踐中不斷應用,你就能夠與時俱進。如果希望不斷地獲得更多的靈感,你就應該經常讓自己的頭腦接受洗禮。

※妙語點睛

若想在講話的時候“觀古今與須臾,撫四海於一瞬”,旁征博引,文思泉湧,見解獨到,出口成章……那你必須擁有博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