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積極的信念戰勝悲傷

動不動就做出一副“我內心好受傷”的慘樣,似乎世界末日因他受挫而來臨。這種人離成功的路還有十萬八千裏!

痛苦會使痛苦者處於一種極端的狀態,它有可能毀滅一個人。痛苦能打破一個人的心理平衡,使他陷入長期的內疚、憤怒、自責、苦難、沮喪以及悲慘和顧影自憐的孤獨之中。這個時候,痛苦是毀滅性的,它留給人們的不僅是臉上的皺紋,還有心靈上的創傷,甚至會奪走受害者的整個生命。

痛苦還會影響到一個正常人的判斷力,它會使我們的生活處在混亂狀況之中。陷於痛苦中的人,難以像平常人那樣去對周圍的事物做出準確評判,難以像平常人那樣去享受生活中的種種樂趣。因此,當你不幸正處於失落、痛苦、悲傷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被痛苦表麵的可怕影像所嚇倒,以免自己的生活更加淩亂,一發不可收拾。

萬一在你麵臨極大的悲傷與失落時,最好不要做出任何人生重要的決斷,哪怕是環境需要或迫不得已時,也不要輕易做出馬上搬家、換工作、再婚、購買新屋等生活中的重要決斷。因為處於悲傷中的人,判斷力往往不足,一旦你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又會導致你的壞情緒加重,形成可怕的惡性循環。

懊悔使人感到不安,而已做出的選擇又無法收回,所以我們在悲傷中的選擇應該慎重一點!多普勒在他的《未來的衝擊》一書中,寫道:“人類有著高度的應變能力,卻也有限度,不可能無限製地適應。”

因此,我們應該保持生活和心理上的穩定,並且要對生活中的其他方麵:如睡覺和飲食習慣、娛樂和社交活動以及生活等方麵的變化有心理準備。一般來說,那些能夠帶來太多變化的重大決斷,在你身處痛苦時都應該暫緩。

悲傷、痛苦容易使人遺忘明顯而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對於過去生活中那種舒適、安逸的體驗。悲傷的人應強迫自己創造能使自己愉快的事情,這才是自愛行為,簡單來說就是自我關懷活動。從悲傷、痛苦中掙脫出來,進行心理複原應該是一件完美而自然的事情。

就如同去放牧羊群,根本不必去控製它們,因為遼闊豐饒的草原已經能很好地滋養它們。同樣,當人處於失落狀態的時候,也需要心靈上的一處綠洲。悲傷的人如果真能追求到舒適與慰藉,那麽失落感的陰影就不會籠罩著他們。

所以戰勝悲傷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用信念和意誌去戰勝痛苦。

我們不會無限期地聽從痛苦的擺布。若一個人甘冒生命危險去得到一種滿足感,其背後自有支持他這樣做的正當理由。如:為了把心愛的人從危險中拯救出來,而甘冒生命危險;戰時,許多人不懼怕死亡去保衛他們的國家。

當然,家庭也好,國家也好,其促使人們忍受痛苦做出的犧牲還是有限度的。一個人願意為國家而犧牲自己的程度,取決於他是否認為這個國家值得他去做這種犧牲。信仰是一塊礁石,周圍是洶湧澎湃的大海,信仰是一個固定的點,周圍的一切都圍繞著它而轉動。一個認真的人,對信仰堅定不移的人,時時刻刻都準備好為自己的信仰去忍受痛苦。可見,每個人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由他的人生觀來決定的。

我們常看到生活周圍有些人深陷種種艱難困苦時,依然過得快樂而有自信。有些人更為了一種更高尚的目標,為了人類的未來,而不惜犧牲世俗的快樂,甚至為了人類而遭迫害也不在意。因此當我們選擇了信仰,也就選擇了一種承擔。我們之所以能克服壞情緒,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信念是正確的,而且是自願地去承受的。如果說我們甘願經曆痛苦,那是為了得到使我們一生中更加燦爛的東西。

痛苦是一種毀滅自我的力量,但是痛苦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磨煉的機會,盡管它使我們無法享受那種安逸的生活。有人曾說:“我相信,蒼天不會給尚未經曆過磨難的人太多的幸運。”的確,磨難使我們在蒼天麵前變得成熟穩重起來,這是在安逸的生活中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所以人們常說,刀在石上磨,人在苦中練。在與悲慘命運搏鬥的當口,我們會感覺到自己完完全全地處於一種正在升華的意誌之中。

隻有經曆過磨難的人,才能對生命有深刻的體認;也隻有經曆過磨難的人,才會心甘情願地把痛苦當作是生活的饋贈。他們會懷著這樣的信念:即使人生是一杯苦酒,也要把它喝得有滋有味;即使人生是一場悲劇,也要把它演得有聲有色;即使生活欺騙了自己,也要對生活懷著感激之心。有堅定生命意誌的人,會從自身中尋找勇氣和決心,置痛苦於不顧,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