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讚美替代批評

有些人專愛道人短長,他們善於挑剔別人的短處,卻很少看見他人的長處;他們喜歡說人的壞話,很難說人家一句好話。

有些雇員常常議論他們的領導,說他隻會大聲訓斥他們做錯的事,卻從來不會表揚他們。這種抱怨多得有些出乎人的意料,而且還是來自那些多年來忠心耿耿、努力工作的人。有經驗的領導都會讚美他人,而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和抱怨。如果你是真心地幫助別人,就用讚美代替批評,用鼓勵代替抱怨吧,這樣就會在他的潛意識裏堅定自己成功的信念,同時他在內心裏也有了反省的時機。

心理學家史基諾經由動物實驗證明:“因好行為而受到獎賞的動物,其學習速度快,學習效果亦較佳;因壞行為而受處罰的動物,則不論學習還是學習效果都比較差。最近的研究顯示,這個原則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樣結果。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隻有招致怨恨。”另一位心理學家漢斯·席爾也說:“更多的證據顯示,我們都害怕受人指責。”因批評而起的羞憤,常常使員工、親人和朋友的士氣大為低落,並且對應該矯正的事實狀況,一點也沒有助益。

“以鼓勵代替責備,以讚美代替嗬斥。”這不但是教育上最好的方法,也是為人處世最妙的高招。

人與人相處,產生摩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因為責備太多,給予鼓勵讚美太少。所以這是為人處世不成功的最大缺陷。

每人有兩個眼睛,都是用來看人的:有的人專門看人的過失,看人的錯誤,看人的缺點,看人的不好之處;但就是看不到自己有什麽不對。

人有一張嘴巴,有的人就是喜歡說人的不是,說人的缺點,說人的短處,甚至於詆毀他人。因為嘴巴的聲音是講給別人聽的,自己不會聽到。有些父母對子女責備過度,使子女遠離他們而去;有些夫妻相互指責過多,婚姻就亮起了紅燈;有的朋友之間隻知道指責對方情義不夠,卻不肯自我檢討,如此要想結交患難道義之友,就很難了。

人之相處,也不是不能責備。春秋責備賢者,但必須是賢者,才能接受責備。沒有力量的人,更需要給他以鼓勵。馬拉鬆賽跑需要很多的掌聲,幫助那些參賽的運動員發掘本能的力量。國家的獎章、獎狀、獎金以及各種榮譽,都是要給人鼓勵的。

動物也喜歡聽到主人的讚美和鼓勵;樹木花草也是要有和風雨露的滋潤才能成長;灰心失意的人們可能會因為一句溫言慰語,因而走上光輝燦爛的前途。

現在的社會,下屬容易受到上級的指責。其實,在高位的人,由於不能滿足大家的要求,他也會招致大家的責備。

過去,寺院裏曾有一句話說:“當家三年狗也嫌!”因為責備太多,也可能會使人忘卻了他曾做過的好事;甚至不當的鼓勵,有時也會招致不良的後果。不過,我們還是寧可“用鼓勵代替責備,用讚美代替嗬斥”,因為人畢竟還是希望受到鼓勵、讚美,那我們又何必吝於給人一些讚美,以此來幫助別人、成就別人呢?

俄克拉荷馬州的喬治·強斯頓是一家建築公司的安全檢查員,檢查工地上的工人有沒有戴安全帽,是強斯頓的職責之一。據他報告,每當發現有工人在工作時不戴安全帽,他便會用職位上的權威要求工人改正。其結果是,受指責的人常顯得不悅,而且等他一離開,就又把帽子拿掉。

後來強斯頓決定改變方式。當他再看見有的工人不戴安全帽時,便問是否帽子戴起來不舒服,或是帽子尺寸不合適。並且他用愉快的聲調告之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然後用商量的口吻提醒他們在工作時最好戴上。這樣的效果果然比以前好得多,也沒有工人顯得不高興了。

人們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但有人在遇事時隻會怨天尤人,就是不會責怪自己。我們也都曾有這樣的時候。所以,明天你若是想責怪某人,請記得那些你曾經指責過別人卻吃力不討好的例子吧!讓我們認清:批評就像家鴿,最後總是飛回家裏。也讓我們認清:我們想指責或糾正的對象,他們會為自己辯解,甚至反過來攻擊我們,或者隻是對你無奈地說:“我不知道所做的一切有什麽不對。”

假如你想引起一場令人至死難忘的怨恨,隻要發表一點刻薄的批評即可。讓我們記得:我們所相處的人,並不是絕對理想之人,而是充滿情緒變化、成見、自負和虛榮的一群人。本傑明·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並不擅長交際,但後來卻變得富有外交手腕,善與人應對,因而成了美國駐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訣是:“我不說別人的壞話,隻說大家的好處。”

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會批評、指責或抱怨別人,但是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需要修養和自製的功夫。卡萊爾說過:“偉人是從對待小人物的行為中,顯示其偉大。”

常聽到周圍人抱怨:與朋友交往抱怨朋友不講義氣;乘坐公交車抱怨人多擁擠;購物抱怨營業員的態度冷冰冰;工作抱怨上司沒有人情味;回家抱怨妻子沒有做飯、抱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總是看到生活中的種種不快。其實,如果換一種心情看問題,將抱怨換成讚美,生活將是另一個天地。

有位作家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因為工作關係,必須時常出入鄰鎮那家郵政所,並與該所某服務小姐經常接觸。由於頻頻打攪,服務小姐雖未曾對我橫眉冷目,但也從未給過好臉色,總是滿臉不耐煩。

兩個月後,我遇到以前關係相當不錯的老鄰居,言談之間,得知我的鄰居竟是那名服務小姐的頂頭上司。我趕緊把握住眼前機會,狠狠地在鄰居麵前數落她一頓,發泄心中長久的不滿,同時請鄰居將我的不悅傳到她的耳中。

第二次我再到郵政所辦事時,她的態度果然大有改善。前腳才剛進門的我,被她史無前例地奉茶問好,嚇了我一大跳。她還從抽屜拿出一本有利於我辦事的書遞給我,主動表明借我帶回好好閱讀。事後我將她態度改善的情形告訴鄰居,感謝鄰居把我埋怨她服務態度太壞的話轉告她,讓她痛改前非。

“不!我並沒有把你的原話告訴她。”鄰居出乎我意料地說,“其實我說的話正好相反,我告訴她你相當欣賞她的服務態度,因為很少有人能和顏悅色忍受你三番兩次地打攪而不發脾氣。”

鄰居一席話,讓我當場愣住,驚訝於將抱怨的話換成稱讚,竟有如此效果,而且還事半功倍。顯然用讚美的語言遠比埋怨來得更令人動容!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卡耐基曾說過的一席話:“用你的表情、聲調和動作來表示他犯了錯誤,你這樣的表示就好比是當麵告訴人家,他錯了。但是你能夠當麵對著他說出他的錯誤嗎?決不可!因為這樣做會傷害了他的自尊、判斷力和理智。如此,對方隻會反擊,也不會更改他的主張,即使用柏拉圖或康德的理論去說服對方,也不會使他改變意見,因為你已經傷害他了。”

鮑伯·胡佛是個有名的試飛駕駛員,時常表演空中特技。有一次他從聖地亞哥表演完後,準備飛回洛杉磯。上升到100米高時,剛好有兩個引擎同時出故障。幸虧他反應靈敏,控製得當,飛機才得以降落。雖然無人傷亡,飛機卻已麵目全非。

胡佛在緊急降落後,第一個工作是檢查飛機用油。正如他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螺旋槳飛機,裝的不是螺旋槳飛機應該用的航空汽油,而是噴氣式飛機用的航空煤油。回到機場,胡佛要見那位負責加油的機械工。年輕的機械工早為自己犯下的錯誤痛苦不堪,一見到胡佛,眼淚便沿著麵頰流下。他不但毀了一架昂貴的飛機,甚至差點造成三人死亡。

你可以想象出胡佛的憤怒。這位自負的飛行員,顯然要為險些讓他丟掉性命的加油工大發雷霆,痛責一番。但是,胡佛並沒有責備那個機械工人,隻是伸出手臂,指著那個工人的肩膀說道:“為了證明你不會再犯錯,我要你明天幫我的F-51飛機再加油。”

讓我們盡量去了解別人,而不要用責罵的方法!讓我們盡量設身處地地去想: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做?這比起批評責怪還要有益和有趣得多,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事實上,夫妻、家人、同事之間相處也是如此。如果多想想對方的優點,將埋怨換成讚美,很少人會因此勃然大怒或惡言相向的。所以,多多讚美你的朋友與家人吧!

林傑波先生在他的報告裏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決定以稱讚別人來代替挑剔別人的過失。當我們看到他們做的都是負麵的事情時,這非常不容易做到,要找些事情來讚許,真的是很難。我們想辦法去找他們值得讚美的事情,而他們以前所做的那些令人不高興的事,真的不再發生了。接著,他們一些別的錯處也消失了,他們開始照著我們的讚許去做。他們竟然超乎尋常,乖得連我們也不敢相信。當然他們並沒有一直堅持下去,但總比以前要好得多了,現在我們不必再像以前那樣糾正他們。孩子們做對的事要比做錯的事多得多,這些全是讚美的功勞,即使讚美他們最細微的進步,也比斥責他們的過失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