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氣消滅在萌芽狀態

人生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許多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常常會生氣:生怨氣、生悶氣、生閑氣、生怒氣。殊不知,生氣,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傷害感情,弄僵關係,使本來不如意的事更加不如意,猶如雪上加霜。更嚴重的是,生氣極有害於身心健康,簡直是自己“摧殘”自己。

德國學者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古希臘學者伊索說:“人需要平和,不要過度地生氣,因為從憤怒中常會產生出對於易怒的人的重大災禍來。”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憤怒使別人遭殃,但受害最深的卻是自己。”清末文人閻景銘先生寫過一首《不氣歌》,頗為幽默風趣: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

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

氣之危害太可懼,誠恐因氣將命廢。

我今嚐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為研究生氣對人健康的影響進行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支玻璃試管插在有水的容器裏,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冷凝的“氣水”,結果發現:即使是同一個人,當他心平氣和時,所呼出的氣變成水後,澄清透明,一無雜色;悲痛時的“氣水”有白色沉澱物;悔恨時有淡綠色沉澱物;生氣時則有淡紫色沉澱物。

愛爾馬把人生氣時的“氣水”注射在小白鼠身上,不料隻過了幾分鍾,小白鼠就死了。這位專家進而分析:如果一個人生氣10分鍾,其所耗費的精力,不亞於參加一次3000米的賽跑;人生氣時,體內會合成一些有毒性的分泌物。經常生氣的人無法保持心理平衡,自然難以健康長壽,活活氣死人的現象也並不罕見。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斯通博士,經過實驗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遇上高興的事,其後兩天內,他的免疫能力會明顯增強;如果一個人遇到了生氣的事,其免疫功能則會明顯降低。

生氣既不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極有害於自己的身心健康,那麽,我們就應當學會控製自己,盡量做到不生氣,萬一碰上生氣的事,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己給自己“消氣”。要學會息怒,要提醒和警告自己“萬萬不可生氣”,“這事不值得生氣”,“生氣是自己懲罰自己”,使情緒得到緩衝,心理得到放鬆。

應把生氣消滅在萌芽狀態。要認識到容易生氣是自己很大的不足和弱點,千萬不可認為生氣是“正直”“坦率”的表現,甚至是值得炫耀的“豪放”。那樣就會放縱自己,害人害己,遺患無窮。

最後,我們再附上《莫生氣》及《莫惱歌》,請讀者朋友熟讀默記,定能對平和身性有潛移默化之療效。

莫生氣

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它去。

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莫惱歌

莫要惱,莫要惱,煩惱之人容易老。

世間萬事怎能全,可歎癡人愁不了。

任你富貴與王侯,年年處處理荒草。

放著快活不會享,何苦自己尋煩惱。

莫要惱,莫要惱,明月陰晴尚難保。

雙親膝下俱承歡,一家大小都和好。

粗布衣,菜飯飽,這個快活哪裏討?

富貴榮華眼前花,何苦自己討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