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消極的心態是最大的障礙

我們常常在毫無思索的情況下,得出否定自己的結論。同時用這種消極的假設去推論我們的行動目標,從而造成了自我的限定和障礙。積極的心態是理性的心態,而消極的心態往往是非理性的。

在你使用了一些諸如“不可能”“不行”等否定消極並且是針對自己的詞匯時,你需要思考一下,這種觀點理性嗎?其實,有很多觀點經不起推敲,如果你稍稍分析就會發現,它完全是荒謬的。

別被“先入為主”所限

許多偉大卓絕的人物憑借信念的力量和積極的行動承受了巨大的苦難,跨越了難以克服的障礙。同樣也有很多人,他們被自己先入為主的狹隘觀念所左右,隻局限在自己有限的思維和勇氣範圍之內,廣闊的生命畫卷遠遠沒有展開。

“先入為主”這個成語出自《漢書·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今,反複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占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簡單地說,就是人們認為自己先見到或聽到的東西是正確的,而不願意接受後來的新事物。先入為主的危害是很大的,小到一個人因此做錯一件事,大到守舊的力量阻撓曆史發展的進程。

有個笑話:一個品行端正的男人拿四把傘去修理。中午,他在一家餐館用餐,臨走時,他心不在焉地把掛在他帽子旁邊的一把傘也拿了下來。

“那傘是我的,先生。”旁邊一個婦人說道。他道過歉就走了。第二天,當他取回四把傘乘車回家時,剛巧碰見昨天在餐館見過麵的婦人,她也上了車。她看了他一眼,又瞧了瞧他的傘,說:“看得出,你今天運氣很好。”顯然,婦人對這個男人有所誤會,又想起他想“偷”她的傘,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看到他居然拿了4把傘,自然認為他是偷來的。

笑話中的婦人所犯的錯誤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特別是在病人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不管這個病人是聰明還是愚蠢,如果權威人士預測了他的死期,病人很可能會不多不少正好在預計的時候死去。如果醫生告訴病人“你可能還有六個月的生命”,這很有可能就是死亡判決書。如果病人相信醫生的話,他可能正好應驗醫生的預言。

同樣也有很多病人,他們沒有因為醫生已經下了“死刑判決書”就放棄自己的努力。恰恰相反,他們憑著自己的頑強信念戰勝疾病活了下來。妮羅·馬可夫在她的著作《怎樣戰勝艾滋病》一書中描述了她怎樣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觀念,樹立新的生活態度,最終實現了很多人認為“不可能”的結果——她的HIV試驗結果由陽性轉成了陰性。很多研究證明,在生存的願望與身體的免疫係統之間存在著某種聯係。這些“了不起的病人”沒有被先入為主的診斷嚇倒,走向了奇跡般的康複,讓人對他們的生命力讚歎不已。著名的外科醫生伯尼·齊格爾醫生在《愛,醫療和奇跡》一書中寫道:“這些人拒絕聽任疾病的擺布,他們成功地‘保持’了一種信仰,堅信自己身上存在一種能使病痛消除的力量,結果他們果然戰勝了病魔。”

一旦我們有了某種心態和想法,它就好像在我們身上紮下根一樣。除非我們有意識地向它提出挑戰,否則這種觀念會終身陪伴著我們。

一個婦女從小生活在脾氣暴躁的母親的**威下,童年的記憶使她對這個世界疑慮重重。在她心裏,這個世界是個可怕的地方。童年時代她生活的天地確實是個充滿威脅的可怕世界,然而成年以後如果還保持著這種看法,雖然可以理解,卻也未免太幼稚了——她完全可以從別處獲得溫情和安全感。這種偏激的心態對她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當過度敏感的神經受到強大的先入為主的觀念推動時,她會在頭腦中誇大來自他人的“威脅”信號,把一句無傷大雅的話誤解為憤怒,把一個無關緊要的麵部表情當作威脅的表示。於是,她變得好鬥而莽撞,結果就真會引發別人的怒火。就這樣,她一步一步地在先入為主的觀念的基礎上造成了自己的可悲現狀。她堅持認為世界是可怕的,因此常常感到無比恐懼:因為她感到恐懼,所以她相信這個世界是可怕的。

打橋牌時也會經常遇到先入為主的情況。比賽中一旦遇到強勁的對手,有的牌手就會產生肯定打不過對方的先入為主的想法,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實戰時就會出現技術變形,或者特別保守,或者猛衝猛打,很容易敗下陣來。具體到一副牌,叫牌、坐莊和防守時,都會出現先入為主的問題。相當數量的牌手一旦有了初步的判斷後,就很難改變,哪怕是外部條件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這樣說,能否克服先入為主的思想,按照牌情的變化而調整自己的思路,是衡量一個牌手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

先入為主的觀念常常以一種習慣的力量來影響我們的生活。麵對那些帶有局限性、弱化生活質量的先入為主的觀念,則應該加以質疑,並予以改變。

走出封閉的方法

改變行為可以改變心態,自信的行為可以幫助你走出封閉的心境。據專家介紹,下麵這些行為是非常有效的。

第一,挑前麵的位子坐,準備被關注和發言。你是否注意到,無論在會場或教室的各種活動中,後麵的座位是怎麽先被坐滿的嗎?大部分占據後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麵能建立信心。把它當作一個規則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坐。當然,坐前麵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成功的過程和成功的結果都是顯眼的:懼怕顯眼就是懼怕成功。要不懼怕成功,首先要不懼怕顯眼。

第二,正視別人。一個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許多有關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視你的時候,你會直覺地問自己:“他想要隱藏什麽呢?他怕什麽

呢?他會對我不利嗎?”不正視別人通常意味著“在你旁邊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別人的眼神意味著“我有罪惡感;我做了或想到了什麽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觸你的眼神,你就會看穿我。”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正視別人等於告訴他“我很誠實,而且光明正大”。要讓你的眼睛為你工作,就是要讓你的眼神專注於別人。這不但能給你信心,也能為你贏得別人的信任。

第三,加快步伐。許多心理學家將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跟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不愉快的感受聯係在一起。同時,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借著改變姿勢與速度,可以改變心理狀態。你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是拖拖拉拉,完全沒有自信心。另一種人則表現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來比一般人快,像跑。他們的步伐告訴整個世界:“我要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會在15分鍾內成功。”使用這種“走快”的方法,抬頭挺胸走快一點,你就會感到自信心在增長。

第四,當眾發言。一定要這樣去做,因為這不僅是訓練自信的必經之路,而且是成功必需的素質。許多人就是靠傑出的演講技能走上成功之路的。所以,從技能上講,無論怎樣強調當眾發言都不過分。拿破侖·希爾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在會議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麽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他們知道我這麽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發言時,他就又一次被缺乏信心所毒害了,他會越來越不自信。良性的循環是這樣一種強化模式:盡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同時下次也更容易發言。所以,要多發言,這是信心的推進劑。不論是參加什麽性質的會議,每次都要主動發言,或者參與評論,或者提建議,或者提問題。而且,不要最後才發言。要做破冰船,第一個打破沉默。也不要擔心你會顯得很愚蠢。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所以不要再對自己說:“我懷疑我是否敢說出來。”用心獲得會議主席的注意,好讓你有機會發言。

第五,開懷大笑。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給自己很實際的推動力,它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但是仍有許多人不相信這一套,因為他們在恐懼時從不試著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如果你真誠地向一個人展顏而笑,他實在無法再對你生氣。要記住,笑聲、樂觀、自信,這些詞匯總是聯係在一起的。我們常聽到:“是的,但是當我害怕或憤怒時,就是不想笑。”當然,看一部卓別林的影片,誰都笑得出來。笑的技巧是,遇到挫折的時候,釋然一笑。這是重要的成功秘訣。

第六,不做“別人怎麽看”的奴隸。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你的決策是你自己的事情,隻要不侵犯他人的權益,誰都沒有權力控製你。做事情的時候,你盡可能去傾聽智者的建議,但作決定的還是你自己。

別找借口

一個人要從局限性的想法中解脫出來,進行積極的思考,存在的最大障礙是種種借口。一旦把自己看作是周圍環境的受害者,我們就會悲觀沮喪,信心盡失,內心深處的動力也會沉寂下去。最後,人變得慵懶消沉,不再有雄心壯誌,最終完全放棄了改變現實的信念和勇氣。事實上,當你試圖尋找借口進行自我安慰的時候,你已經開始了作繭自縛。

借口思維是人性的一個不良基因,在人類出現時就注入他們的思想,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借口基因”進化得越來越巧妙,人們運用借口的能力也越發出神入化,借口的“作用”也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處理遺憾的過程,從錯誤中尋找正確,從失敗中尋找成功,從黑暗中尋找光明,從不完美中尋找完美。但是,有很多人無法接受失敗,他們認為失敗是一種很不光彩的事,每當失敗時,他們總會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找理由。當他們做事不順心時,當他們學習不好時,當他們參加了各種比賽沒有獲獎時,就會怪罪於他人,就在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找理由,這也是所有不成功的人的共同特征。為自己的失敗找理由,而且抓著這些他們相信是萬無一失的借口不放,以便於解釋他們為何成就有限。

正因為他們將所有的精力與時間都花在尋找一個更好的借口上,因此,即使下一次重新開始,失敗仍是必然的。相反,那些成功人士在遇到困難時,總是在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為自己找一堆無用的借口,以借其掩飾自己的過錯和失敗。他們知道借口是事業成功的最大障礙,凡事都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著名的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個久遠的傳統,遇到學長或軍官問話,新生隻能有四種回答:

“報告長官,是。”

“報告長官,不是。”

“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

“報告長官,我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

新生可能會覺得這個製度不盡公平,例如軍官問你:“你的腰帶這樣算擦亮了嗎?”你當然希望為自己辯解。但是,你隻能有以上四種回答,別無其他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你也許隻能說:“報告長官,不是。”

如果軍官再問為什麽,唯一的適當回答隻有:“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

這既是要新生學習如何忍受不公平——人生並不是永遠公平的,同時也是讓新生們學習必須承擔責任的道理:現在他們隻是軍校學生,恪盡職責可能隻要做到服裝儀容的要求,但是日後他們肩負的卻是其他人的生死存亡。因此,“沒有任何借口”。

從西點軍校出來的學生許多人後來都成為傑出將領或商界奇才,不能不說這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功勞。

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為,有些時候,為了尋找借口而絞盡腦汁,不如對自己或他人說“我不知道”。這是誠實的表現,也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表現。

思路就是出路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是古代的一句名言,是告訴我們規矩的重要性。但如何一個人過於規矩,認為規矩隻能立而不能改變,那就是一種誤區。蕭伯納說:“明智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而不明智的人隻會堅持要世界適應自己。”事實證明,當環境或者形勢發生變化時,我們的思路也應該隨之改變,否則就要吃大虧。

從前,有一個國王,隻有一隻好眼睛,一條好腿,另一隻眼睛是瞎眼,另一條腿是瘸腿。有一天,他召來三個畫家,命令他們給他畫像。國王說:畫得好的有賞,如果畫得不好就要殺頭。

第一個畫家把國王畫得很像:國王有一隻瞎眼、一條瘸腿。但國王一看,氣得直叫,說是有意出他的醜。於是叫衛士把這個畫家的頭砍了。

第二個畫家把國王畫得很美,好手好腳,很有精神,像一個美男子,但國王一看更生氣了,說是畫家是個善於逢迎的家夥。結果把第二個畫家也殺掉了。

第三個畫家見前麵兩個畫家都被殺了,急得直冒冷汗,但他不愧是聰明人,畫的畫叫國王十分滿意,國王賞給他很多錢。你知道這個畫家是怎樣畫的嗎?

原來,這個畫家把國王畫成在山上打獵的姿態,國王把獵槍擱在一塊大石頭上,一隻瞎眼閉著,一隻好眼瞄準,一條瘸腿跪在地上,一條好腿弓在前麵。畫家畫了國王,卻沒暴露國王的弱點,所以國王很高興。

說真話不行,善於逢迎也不行,有沒有第三條路?當然有,那就是在原則允許的範圍內巧妙變通。

有什麽樣的思路,就會有什麽樣的出路——思路決定出路。

1939年10月11日,美國白宮裏正在進行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交談。薩克斯受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委托,正在說服羅斯福總統重視原子能的研究,搶在納粹德國之前製造原子彈。

薩克斯一直等了兩個多月,才得到了這次麵見總統的機會,自然十分珍惜。他先向總統麵呈了愛因斯坦的長信,接著讀了科學家們關於核裂變的備忘錄,一心想說服羅斯福總統。可是羅斯福聽不懂那艱深的科學論述,反應十分冷淡。直到薩克斯說得口幹舌燥,總統才說:“這些都很有趣,不過政府若在現階段幹預此事,看來還為時過早。”

薩克斯心灰意冷地向總統辭別。這時,羅斯福為了表示歉意,邀請他第二天來共進早餐。這無疑又給了薩克斯一次機會。薩克斯心事重重,深知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納粹德國在1939年春夏之間,連續多次召開了原子科學家會議,研究製造“鈾設備”的問題,不久,又突然禁止從它的占領國捷克斯洛伐克出口鈾礦石。如果數百萬人的德國鋼鐵軍團,再裝備上在當時還絕無僅有的核武器,歐洲戰局將難以設想。然而,美國政府對這潛在的威脅還一無所知。為此,薩克斯整夜在公園躑躅,苦苦思索著說服總統的辦法。

第二天早上7點鍾,薩克斯與羅斯福共進早餐。他還未開口,羅斯福就對薩克斯說:“今天不許再談愛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許談,明白嗎?”

可是薩克斯用了一個辦法,居然說服了羅斯福。

他想的是什麽辦法呢?

“我想講一點曆史。”薩克斯看了總統一眼,見總統正含笑望著自己,他說:“英法戰爭時期,在歐洲大陸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在海上卻屢戰屢敗。這時,一位年輕的美國發明家富爾頓來到了這位法國皇帝麵前,建議把法國戰艦的桅杆砍斷,撤去風帆,裝上蒸汽機,把木板換成鋼板。可是拿破侖想,船沒有帆就不能走,木板換成鋼板就會沉沒。於是,他把富爾頓轟了出來。曆史學家們在評述這段曆史時認為,如果當時拿破侖采納了富爾頓的建議,19世紀的曆史就得重寫。”

薩克斯說完後,目光深沉地注視著總統。

羅斯福沉思了幾分鍾,然後取出一瓶拿破侖時代的法國白蘭地,斟滿了酒,把酒杯遞給薩克斯,說道:“你勝利了!”

薩克斯熱淚盈眶。他說,總統的這句話,揭開了美國製造原子彈曆史的第一頁。

這是一個有名的打破思維定式的例子。如果薩克斯仍是照老辦法去說服羅斯福,那肯定不行。現在他打破思維定式,另想辦法,用曆史的故事來說服羅斯福,結果是一舉成功。

由此可見,讓思路轉個彎,讓思路變個道,一念之差,一步之遙,就能化解不少問題,解決很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