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寬容

如果說苛責、仇恨和嫉妒是人心中的沙漠,那麽寬容便是那沙漠之中的綠洲和河流。一個人的胸懷能容下多少人,才能贏得多少人。多一分諒解,多一分寬容,多一分寬待,多一分善意,我們身邊就會更加和諧,人生也就會變得更加精彩。

阿諾德說過:“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寬容使人清醒、明智、坦然、明辨是非,同時,不計個人得失,可以讓人著眼於一生一世,而不是一時一事。總之,寬容勝過一劑良藥,不僅能給對方帶來好心情,而且可以使自己身心舒暢。寬容使軟弱的人覺得這個世界溫柔,使堅強的人覺得這個世界高尚。

寬容是美德

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白岩鬆在兒子出生時給他寫了一封信,作為兒子人生之始的禮物。他以自己的方式,把這封信投進了未來歲月的信箱。他在信中寫道:“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選,那麽孩子,就先把寬容挑出來吧!在馬上到來的世紀裏,也許和平和安靜很昂貴,不過,寬容能鬆弛別人,也能撫慰自己,它會讓你把愛放在首位;寬容會使你隨和,讓你把一些看似很重的事情看得很輕;寬容還會使你不致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衝突,都不會在寬容的心靈裏過夜。”

懂得寬容的人不會把人情冷暖看得太重,不會把人生磨難看得太重,不會把功名利祿看得太沉。他們懂得“處處綠楊堪係馬,家家有路到長安”的道理,寬容待人,容納是非,他們不會患得患失,不會斤斤計較,他們會一路歡笑著瀟灑走過。

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解放了農奴,打贏了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然而,在競選總統前夕,因為出身卑微,他在參議院演說時遭到一個參議員的羞辱。那參議員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自己是個鞋匠的兒子。”這話說得真是太狠了,大廳裏有人開始嘲笑起來。

沒想到林肯微微一笑,接過話說:“謝謝你這個時候還能記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記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總統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好。”

參議院一下子變得沉默了。接著,林肯轉過頭來對那個傲慢的議員說:“據我所知,我的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我的父親學會了做鞋子的技術。”然後,他又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參議院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地幫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說到這裏,所有的嘲笑化作了真誠的掌聲。

林肯待人總是格外寬容,即使遇到政敵也是如此。有人擔心林肯這麽做是對敵人的一種縱容。他們反對說:“你為什麽試圖讓他們變成朋友呢?你應該想辦法打擊他們、消滅他們才對。”

“我們難道不是在消滅政敵嗎?當我們成為朋友時,政敵就不存在了。”林肯總統溫和地說。

這就是林肯總統消滅政敵的方法——將敵人變成朋友。他用自己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贏得了選民的支持,曾經兩度被選為美國總統。今天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紀念館的牆壁上還刻著這樣一句話:“對任何人不懷惡意,對一切人寬大仁愛……”

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會遇到不開心和不如意的事情,諸多煩惱也無時不在困擾著我們。無端的指責、無中生有的猜疑,甚至背後的流言蜚語……倘若我們因為不懂得或不善於寬容,事事逞強,處處患得患失,必然活得心累至極,人生也會因此失去許多愜意與美好。

古人雲:“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人處世,當以寬大為懷。寬容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宰相肚裏能撐船,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生活之中難免有磕磕碰碰,一句善意的道歉,一個真誠的笑臉,就足以讓矛盾冰消雲散,就足以讓不快隨風而去。從曆代的帝王將相,到民間的凡夫俗子,從一個大國到普通的小家庭,之所以能夠和睦相處,就因為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盛開著一朵寬容之花,那是天底下最美的花朵。

沒有淡泊無以明誌,沒有寧靜無以致遠。懂得寬容的人,生活將達到一種恬靜、超脫的境界,不至於承受憎恨與報複的壓力,不至於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挖空心思對付別人,這樣,可以專心致誌於自己的事業,在平凡崗位上亦能幹出一番輝煌業績。同時,生活在相互寬容的環境中,是人生的幸福,會使你忘卻煩惱,忘卻痛苦。

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當別人有意無意地傷害了你的時候,你會怎麽辦呢?是以牙還牙?還是以德報怨?還是讓我們先來看以下這則故事吧。

從前,有一個叫海格力斯的大力士,有一天,海格力斯在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於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踩破,反而膨脹了起來,加倍地擴大著。海格力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給堵死了。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力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理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步入海格力斯式的陷阱。遇到矛盾時,不少人步步緊逼、據理力爭,最終隻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其實,忍讓是成熟、冷靜、理智、心胸豁達的表現,一時退讓可以換來別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豈不更好!

《聖經》上有個關於“寬恕”的典範:約瑟因得寵於父親,而招來兄弟們的不滿與嫉妒,兄弟們費盡心機最終把他以奴隸的身份賣到埃及。在埃及奴隸主家裏,本來他的表現將會使他深受重用,卻無端遭到家主的妻子冤枉誣陷,結果他被判入獄。在獄中他表現了自己解夢的能力,此事傳到法老王的耳朵裏,法老王正被自己每晚接連不斷的噩夢纏身,聽說有這樣一個能解夢的人,立刻把約瑟招到身邊,之後約瑟因為幫法老王解夢而被提升成為埃及的宰相。並且憑借他的解夢術,使法老王渡過了七年饑荒威脅。而他在鄉間的哥哥們由於連年的饑荒,也來到埃及購買糧食,不巧與約瑟不期而遇。約瑟也曾想過要懲罰他們,但他又想如果他們不賣他到埃及,他哪有今天的輝煌?雖然他們的初衷是要害他,但神卻為他開了另一個出路,使他得以高升,而百姓們也因此免去了饑荒之苦。想到這裏,他的心靈創傷終於得到釋放。他完全把自己的心門敞開,非常平靜地接待兄長們,由於他的仁慈與寬恕,使兄長們感到非常慚愧,他與兄長們抱頭痛哭,並且盡釋前嫌。

學會寬恕別人的過錯,就是學會善待自己。仇恨隻能讓你的心靈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寬恕卻能讓你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放。

有一年秋季,有兩個少年在加州的一個林場裏玩,惡作劇地點燃了那片叢林,他們想象著消防警察們滅火時的慌亂和焦灼,得意不已。他們卻萬萬沒有想到,因為這一次火災,一名消防警察在撲救火災的時候不幸犧牲了。

這名消防警察才22歲,在全力以赴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時,他被濃煙熏倒後燒死在叢林裏。更讓人心痛的是,這名消防警察早年喪父,是母親獨自將他撫養長大的。成長的過程充滿艱辛,他常常對母親表示,成人後要好好回

報她。而這正是他參加工作後的第一周,連第一次薪水都沒領到就犧牲了。

在查明這是一起蓄意縱火案後,整座城市的人們頓時憤怒了,市長表示一定要將罪犯抓捕歸案,讓他們接受嚴厲的懲罰。警察開始四處追捕,那兩名被列入嫌疑人的少年的頭像也開始出現在各個角落。

而這一切都不是這兩個少年能想到的,他們隻能驚恐地離開這座城市,四處流竄。聽著來自四麵八方的憤怒的聲音,他們陷入深深的悔恨、無奈和恐慌之中。

除了這兩個少年,媒體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到那位消防警察的單身母親身上。可是,當她說出第一句話時,所有人都震驚了。她是這樣說的:“我很傷心地看到我的兒子離開了我,但是我現在隻想對製造災難的兩個孩子說幾句話——你們現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生不如死。作為這個世界上最有資格譴責你們的我,我想說,請你們回家吧,家裏還有等待你們的父母。隻要你們這樣做了,我會和上帝一道寬恕你們……”

那一刻,全場的記者都無語了,沒有人會想到這位剛剛失去兒子的母親居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他們以為等來的聲音會是哀傷或是憤怒,沒想到竟然是寬恕!

而人們更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母親發表講話後的一個小時,在鄰城一個小鎮的一家旅館裏,兩名少年投案自首了。

兩名少年告訴警察:“就在那位母親發表電視講話的那天下午,我們因為承受不了這巨大的社會壓力而購買了大量安眠藥,準備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但就在這時,我們從電視裏聽到了那位母親的聲音。我們頓時淚如雨下,而後,將安眠藥丟到一邊,撥通了警察局的電話……”

現在這兩名魯莽的少年已為人父,他們會時常領著自己的孩子去看望那位可敬的母親,那已經是他們心靈上的另一位母親。

一個悲劇故事就這樣以溫馨的結局收尾了,而誰都可以想象,如果這個母親當時說出的是另一番話語,這兩條鮮活的生命就將從此逝去,母親也會永遠陷入孤寂之中。

這就是寬恕的力量!

感謝批評你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聽到別人讚揚自己的話,願意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因為這是對每個人努力做事的最好認可與安慰。反之,很少有人會從心底裏樂意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與責備。但是,我們要明白,一遇到批評和責難就怒火中燒或暴跳如雷,這可以說是一般人的表現,而遇到批評和責難卻心存感激的人才更受人歡迎。

接受別人的批評與責難,甚至願意去尋找那些批評與責難,對我們來說,可謂有益無害,那些對我們的否定、打擊,是可以照出我們人生誤區的鏡子。

喬治在紐約郊外一個著名的度假村做廚師。一個周末,喬治正忙得不亦樂乎,服務生端著一個盤子走進廚房,對他說,有位客人點了這道油炸馬鈴薯,他抱怨切得太厚。喬治看了一下盤子,跟以往的並沒有什麽不同啊,從來也沒有客人抱怨過切得太厚,但他還是把馬鈴薯切薄些,重做了一份請服務生送去。

幾分鍾後,服務生端著盤子氣呼呼地走回廚房,對喬治說:“我想那位挑剔的客人一定是遭遇了什麽麻煩,然後將氣借著馬鈴薯發泄到我身上,還是嫌切得太厚。”喬治忍住脾氣靜下心來,耐著性子將馬鈴薯切成更薄的片狀,炸成誘人的金黃色,又在上麵撒了些鹽,然後第三次請服務生送過去。沒多久,服務生端著空盤子走進廚房,高興地說:“客人滿意極了,餐廳的其他客人也都讚不絕口,快,再來幾份。”

這道薄薄的油炸馬鈴薯片從此成了喬治的招牌菜,慢慢傳開後發展成各種口味,到了今天,這已經是地球人都喜歡吃的休閑零食了。

如果我們能在批評和責難中冷靜克製,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嚐試做一做,說不定也能在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中找到讓自己進步和成功的階梯。

在人生奮鬥的過程中,我們必然會遭遇各種困難,經曆各種風雨,遭受別人的批評和責難,不要害怕,勇敢接受,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會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在這方麵,很多成功人士給我們樹立了善待責難的榜樣。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有超強的演講能力。他的演講既振奮人心、**四射,又言簡意賅、緊扣中心。可是我們中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所遭遇的批評與責難呢?奧巴馬的演講能力並非天生的,曾經,他也為自己低下的演講能力而焦慮萬分,每次上台演講,台下的人很快就睡著了,有時甚至有人批評他。於是,奧巴馬下定決心,努力訓練演講能力,克服一道又一道難關,每次演講他都要抓住機會,承受著巨大壓力進行到底,最後終於征服了台下的聽眾,他成功了。

善待別人的批評和責難是成功的基石。我們都知道一代功夫巨星李連傑和他現在建立的慈善事業“壹基金”。其實在他開始決定成立“壹基金”時,也曾遭受過很多人的攻擊,認為他是在借慈善之名來炒作自己,為自己爭得更多的名譽。然而,李連傑並沒有因為別人的譴責和謾罵而停止“壹基金”,反而更加重視它,他也沒有因為別人的批評而生氣、憤怒,而是以他博大的胸襟去善待這些攻擊。他說他感謝那些批評和責難他的人,因為他們的態度,才使他更加堅定地去努力把慈善事業做得更好,把“壹基金”創辦得更好。所以,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們見證了“壹基金”的重大作用,我們認可了李連傑的成功。

善意對待批評和責難我們的人吧,無論對方是惡意還是善意的,無論批評使我們惱羞成怒還是恬然省悟,無論批評讓我們無地自容還是良心發現。感謝批評和責難我們的人,惡意的批評更能刻骨銘心。隻要我們懂得調整心態,就會發現批評無所謂惡意還是善意,因為競爭無處不在,不能通過內省激發向上的力量,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換個角度,人們不會對路邊的死狗再踢上一腳,而總是會對有足夠力量妨礙你的人表示憤懣與不滿。

善意對待批評我們的父母,試想一下,撇開一切血緣與親情等理由,誰還願意為我們的行為負責到底。

善意對待批評我們的上司,無論親和或者苛嚴,他都是提早開啟我們認知人性差異的老師,苛嚴與高標準是在逼迫我們快速成長。

善意對待批評我們的同事,不管價值觀是接近還是相去甚遠,同事的指責甚至謾罵也完全能讓我們變得智慧而包容,心胸有多寬廣,舞台就有多大。

善意對待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對手的遊戲會變得乏味枯燥,唯有競爭才更加驚心動魄和扣人心弦;沒有對手的世界形同沙漠,死氣沉沉,唯有對手的天空更顯得悲壯,更能夠激發雄心壯誌。無論情感還是經濟利益的爭奪,都能讓遊戲變得更加好玩充滿樂趣。

善意對待批評和責難我們的人吧,無論他們是老生常談還是花樣翻新,前者在鍛煉我們的耐力,後者讓我們適應變化。不同的人總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講述同一個異常淺顯的道理,能不能去領略其中的奧妙,全在於個人的造化。

學會換位思考

有一位老婦人,她家住在二樓。她在屋裏走動時,總像怕踩著地雷似的小心,因為她怕踩得太響會使住在樓下的張爺爺受不了。可住三樓的常把聲音弄得很響,她都沒怪罪,她說,樓上有個3歲的小孩,要長大,需要運動。當孩子對此疑惑不解時,她就心平氣和地說:“當你站在別人的立場多替別人著想的時候,你就明白了。”

老婦人的話告訴我們,生活中不僅僅要懂得謙讓,更要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這是我們學會做人、做事的第一步。

有些人過度強調個人感受,因此在與他人溝通時總會遇到各種阻力;家庭成員中有人總習慣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即使是出於美好的願望,也往往以不愉快收場;在職場上,一個人若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再努力也總是失敗……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同理心”,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關注、認同,但很多人眼中看到的別人,不過是他自己內心感覺的投射,籠罩著個人情緒。比如,早上你出門,如果已經積累了很多負麵情緒,那麽來到辦公室,可能就會把別人一些無意識的小問題解讀成是故意針對你;如果你在公司鬧了不愉快,回到家可能會誤讀家人的關心,拿家人當出氣筒。

我們經常遇到溝通不暢的問題,這往往是因為雙方所處不同的立場、環境所造成的。因此,為了達成良好的溝通,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真正了解對方的感受是至關重要的。擁有同理心,也就擁有了感受他人、理解他人行為和處事方式的能力,我們不僅可以知道對方明確表達的內容,還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並把握對方隱含的感覺和想法。同理心因此飽含著溫暖與關愛,成為我們與他人順暢溝通的心理橋梁。

20世紀30年代的一天,英國倫敦一家珠寶店的業務員珍妮在接待顧客時,不慎將一粒價值連城的珍珠滾落到地上。當時,人多手雜,珠子滾到一位男青年腳邊時就再也尋不見了。珍妮必須找回這顆珠子,否則她不但要被“炒魷魚”,而且終生都難以賠償。

無人能體會珍妮當時的心情。憑眼神,珍妮斷定那位裝作若無其事的男青年多半是一位失業者。這就意味著那顆珍珠足以改變他的下一段人生,這無疑增添了珍妮索回珍珠的難度。珍妮來到他跟前,眼含淚花,輕聲地說道:“先生,在這樣艱難的時期,找一份工作很不容易吧?這才是我上班的第三天!”男青年怔住了。細心的珍妮看在眼裏,於是她又將這話重複了兩遍。終於,男青年將背在後麵的手抽出來緊緊地握住了她,等他轉身快速奔出大門的時候,珍妮看到了自己手中的那粒珍珠。

珍妮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請把那粒珠子還給我”。但如果她那樣說,等於向公眾宣布了青年的不義行徑,很容易導致意料不到的極端事件,甚至發生不堪設想的後果。此時,珍妮選擇的是站在別人的立場博取同情,從而順利地達到目的,在拯救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

學會替別人考慮,學會換位思考,學著理解對方,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你將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同時,朋友之間互相幫助,同事之間互相理解,陌生人之間互相溝通,彼此將心比心,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