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出對方的真實意圖

每位推銷員都經過嚴格的職前訓練,他們都熟知如何抓住顧客的心理。除非把他們擋在大門外,否則很容易掉進陷阱,卷入一場拉鋸戰中。

一般對商品知識完全外行的家庭主婦,碰上口才高明的推銷員隻有聽的份,加上推銷員利誘,如什麽永久售後服務、可獲贈品等,到最後一定會掏腰包。而推銷員絕不會放過任何機會,所以顧客難逃他們的算計。

“也不知道是為什麽,他說得頭頭是道,一不留神就買下了。”這位太太似乎很後悔買下該產品。為避免發生這種情形,聽者與說者之間應保持適當距離。

尤其是顧客更須冷靜,豎起耳朵,仔細聽推銷員說些什麽,而避開不談什麽。推銷員當然是強調優點為主,消費者本身須聽清楚,便於判斷真正想了解的。

比方說,該產品的使用價值、性能等,當然還要考慮是否真正需要。一切都確定後才能買下,如此才不至於買到沒用的東西而懊惱。

不僅對待推銷員如此,與一般人應對也必須掌握這個原則。因為有些人說話常拐彎抹角,而不直接表達,使得聽者需連蒙帶猜才能明白。舉個簡單的例子,原本直接說明真相可能會遭受指責,但以其他言辭代替情況可能有所轉變。

推敲說者真正的意思,也是學習聽話技巧的課題之一。隻要集中精力聽人說話,自然能聽出內容以外的意思,也能認清對方的真麵目。

不久前,某著名百貨公司因經營不善而宣告破產。據了解,該公司的董事長作風獨裁,由於是白手起家,對別人要求也特別嚴格,尤其是對待屬下。長此以往,屬下為避免董事長的責備,經常隱瞞事實,隻報告董事長所喜歡的。

像這種情形,最常見於老板獨裁的公司。屬下為討老板歡心,通常隻上呈有利於自己的報告,等到老板發現時,公司或許已瀕臨危機。這當然與老板的聽法有關,無法區別報告中的“真實性”與“主觀性”。

1.注意真實性

人們在發言時難免會摻雜主觀成分,所以聽者須注意其中的真實性。例如向上司做報告,任何人都想獲得好評,往往會在事實外,加上自己的觀點。

又如汽車公司推銷員,預先報告銷售成績是常有的事,這是因為想博取上司的讚賞或向同事炫耀。

基於這種心理,聽者聽人說話時,應從對方談話中,確定是否可靠。倘若無法區分真偽,不妨要求對方提供證據,這樣就能辨明真偽。

2.不可先入為主

此外,聽人說話前不可抱著先入為主的觀念。上司聽屬下報告時,時常會發生這樣的情形:“這家夥的話不能相信,我要特別當心。”如果采取這種態度對待屬下,結果往往會犯下嚴重的錯誤。

關於這點,再以刑警和新聞記者為例。按常理,他們須到現場勘察,再對整個事件做分析整理。不過,如果事前已聽到屬下或同事談起,再到現場時,不免就會先入為主,誤認事實的真相。

連這些受過專門訓練的人都可能會犯這種毛病,何況是一般未接受專門訓練的人,誤認事實的可能性當然更高。

據此,判斷說者的話或報告書之前,必須先區分哪些是事實,哪些是主觀臆想,同時須一麵聽一麵整理,才能掌握正確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