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控製微觀環境,重視國際環境

微觀環境是決定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環境,除了企業能夠直接控製的內容環節之外,在開放的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還受到國際環境的製約。

(一)企業的微觀環境

企業的微觀環境是指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具體環境,即與企業的人、財、物、產、供、銷、技術、信息等直接發生關係的客觀環境。創業者尤應重視對微觀環境的分析,也就是要分析研究市場,市場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十分大。

1.顧客

顧客是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購買者,包括企業產品或服務的用戶和中間商。企業與顧客的關係,通常表現為服務與被服務、購買與銷售、選擇與被選擇、爭奪與被爭奪的關係。因此要對顧客進行分析,了解顧客的需求內容、趨勢及特點、顧客的消費心理、消費習俗及層次等。既要努力去滿足顧客的需求,又要積極引導需求,創造新的市場。中小企業應針對不同顧客群體的消費心理,設計生產出不同的產品,如兒童消費群體喜愛的產品,外包裝必須顏色鮮豔,並夾帶式樣不同的低值饋贈品;中青年消費群體求新求異,對新潮商品有獨到的追求;老年消費群體更講究實惠,價格競爭優勢能夠在這一消費群體中體現。

2.供應者

供應者是指為本企業提供生產經營活動要素(人、財、物、信息、技術等)來源的單位。供應者的基本要求是與企業建立穩定、合理的交易關係並取得合理的利潤。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在資金緊張、能源及原材料緊張、勞動及技術供應也不理想的情況下,企業為獲得低成本、高效用的資源,還應主動出擊,與供應者之間建立起吸引與被吸引的關係。大多數中小企業麵臨的都是完全競爭的生產要素市場,中小企業應與供應者之間建立穩定的市場關係,同時注意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的發展趨勢,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本競爭優勢打下基礎。

3.競爭者

所謂競爭者是指與本企業爭奪市場與資源的對手。他們或生產與本企業相同或相似的產品以爭奪市場;或使用與本企業相同的資源,形成資源競爭的關係。從不同角度,可以把競爭者區分為直接競爭者與間接競爭者、現實競爭者與潛在競爭者等。

企業與競爭者的關係主要有以下三種:

(1)相互爭奪市場與資源的關係。競爭雙方爭搶市場和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資源,都企圖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更多的資源,還積極爭奪潛在的市場和新的資源。誰占有了市場與資源,誰就有了長遠發展的良好條件與穩定基礎。

(2)相互削弱對方競爭能力的關係。這是一種破壞對方經營能力和對方努力維護其經營能力的關係。為對付這種競爭,企業應全麵了解和研究競爭對手的長處和短處,了解競爭對手的經營思想、經營戰略、經營計劃、經營特點及作風等,從而明確本企業的競爭地位及相對優勢,為本企業製定戰略提供環境依據。

(3)與競爭對手相互妥協的製衡關係。有時,競爭雙方若開展激烈競爭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企圖削弱對方壯大自己也有困難,此時企業為了維護自己的競爭地位與競爭者之間通過談判在某些方麵達成協議,進行合作,從合作中雙方都得到利益,這是一種協作型競爭關係。

中小企業的競爭者大多數屬於第一種情形,企業采取的對策應立足於強化自身的實力,在產品、成本(價格)和銷售等方麵建立起競爭優勢。

4.同盟者分析

在企業經營中,對同盟者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從不同角度來看,可將同盟者分為基本同盟者(全麵與本企業合作)、臨時同盟者(某時、某事、某方麵合作)、直接同盟者與間接同盟者。現實同盟者與潛在同盟者、長期同盟者與短期同盟者等等。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同盟者的立場、態度、行為及同盟程度都可能改變,甚至成為競爭者。因此,企業應對各類同盟者的狀況、發展趨勢及特點進行分析。中小企業往往能夠與供應者之間建立同盟關係。

5.其他微觀環境因素

企業還應對運輸部門、外貿部門、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財政、稅務等部門進行分析,與企業所在社區的機構,如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學校衛生、環保等部門的關係也要處理好,否則,都可能會給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直接的不利影響。

(二)國際經濟環境

當今的時代,可以說是“變化的時代”。而這種“變化”,在經濟發展方麵尤為突出。其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麵:

1.全球信息化

全球信息化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提供了技術支持,1996年7個發達國家和32個發展中國家和科技部長在南非開會,得出了全球信息社會正在加速形成的結論。

全球信息化的五個特點:

(1)互聯性。世界互聯網及各種內部網絡的發展,使得各國經濟及其發展具有相互依存性。

(2)整合性。信息的整合就會產生生產力的突破,並推動生產力高速發展,如目前的電腦、電信、電視三電合一,就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整合活動。

(3)敏捷性。信息傳遞是以光速傳輸的,這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時間利用率。

(4)虛擬化。一方麵信息化使世界空間變小,世界成了地球村,另一方麵又使空間變大,出現了虛擬商店、虛擬市場、虛擬銀行、虛擬公司、虛擬醫院、虛擬學校、虛擬研究中心等等。

(5)組織機構的扁平化。由於信息化使得企業組織再次集權,最高決策層可以直接同最基層執行單位聯係,企業的中間管理機構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也縮短了。

麵對全球信息化的國際環境,中小企業隻有充分把握技術、能源、材料、設備、生產工藝等方麵的發展趨勢,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才能掌握新產品的主動權。

2.全球經濟一體化

全球經濟一體化最突出的特點是跨國公司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全世界跨國公司有7276家,其子公司共有170000家,由此使得世界各個國家、企業、管理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聯係越來越密切,形成了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製約的複雜關係。

全球經濟一體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的空間,中小企業可以為跨國公司提供配套零部件、包裝以及材料的生產服務。像福特、通用等大型的製造業企業都有幾萬家中小企業提供配套服務。

3.國際企業間的兼並形成**

由於競爭的需要,國際上許多大公司相互聯合、兼並已成為一種趨勢,如美國波音飛機公司與麥道飛機公司聯合,又如美國埃國森石油公司與美孚石油公司聯合等等。大企業的兼並往往集中在大型產品的生產製造方麵,但即使這些企業也同樣需要中小企業的配套服務,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往往不會與大企業在市場上產生競爭。在這種背景下,中小企業關鍵是要選準其立足點,也就是要明確其經營戰略。

4.知識經濟在世界範圍內崛起

所謂知識經濟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以智力資源為依托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知識經濟的特點:

(1)經濟發展的可持續化。傳統經濟是要盡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資源,以獲取最大利潤,以致目前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幾乎到了枯竭的地步,環境危機日益加劇,而高新技術是要開發目前尚不能利用的自然資源,如人類將來可以利用水中的氫氣或二氧化矽中的矽來做新的能源。

(2)資產投入無形化。傳統工業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資金、設備等有形資源,而知識經濟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知識、智力的投入。雖然知識經濟也需要資金投入,甚至是風險基金的投入,但若沒有信息、知識、智力的投入,則經濟發展會更加緩慢,甚至會停滯不前。

(3)決策知識化。知識經濟的決策和管理必須知識化,才能應對各種挑戰,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機遇。美國的大多數信息產業公司都是由中小企業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對市場、信息的反應敏感,能夠將技術迅速轉化為產品。與此同時,在全球環境日益惡化、人們的環境意識日益增強的時候,人們對產品使用的原材料、生產工藝、生產的排泄物、產品的使用處理等環節提出了多方麵的新要求,這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5.企業管理的新特點

知識經濟也對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造成衝擊,並由此產生出新的管理思想和方式。目前國際環境中企業管理的五個特點是:

(1)重視社會整體目標。即企業不僅追求經濟利益,更重視對社會進步所承擔的債務。

(2)重視精神激勵。傳統工業經濟重視精神激勵,但更重視物質激勵,而信息化及知識經濟尤其重視精神激勵,不僅給予表揚,更重要的是要賦予人們更大的責任和權力,使被管理者意識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員,進而發揮自己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重視知識和人才。傳統工業經濟以物質資源和資本管理為中心,現在則要以人為中心,重視知識和人才,對企業內外的專家作用更為重視,企業被看成學習型組織,發揮著知識和團隊整合效應。

(4)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傳統工業經濟的管理隻重視規章製度的建設,現代企業組織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用共同的價值觀熏陶全體員工。

(5)重視領導方式的轉變。未來的領導要組織學習,提高企業成員的學習能力。未來的領導是集體領導,是集中公眾智慧、統一公眾行業的領導。領導必須以身作則發揮示範作用,充分施展個人權力。即領導者主要不是靠他的職位權力,而主要依靠其模範權力和專長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