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熊孩子

第二日一早,陳易之在一陣急促的排油煙機轟鳴之聲中醒來,許久許久,沒有這樣嘈雜瑣碎的清晨了。

他飛快地將意識清明過來,一個翻身坐起,穿上得體的衣服走出房間。柳玉曉穿著圍裙,兩隻手指捏住鍋鏟柄的尖端,雙臂伸直,身子如同舒展的貓一般用盡全力向遠處延伸,這一副生怕被油濺到身上的樣子,笨拙而生疏。

陳易之嘴角勾了勾,走上前拿過鏟子,將支離破碎的煎蛋從鍋裏拯救出來,笑道:“我來吧,你這架勢,我害怕你把廚房炸了。”

柳玉曉如蒙大赦,趕緊鬆了手,躲遠了站在廚房門口嘟囔道:“反正我是盡力了。”

陳易之拿出兩顆雞蛋,熟練的用左手敲開蛋殼,右手利落的將鍋中的蛋勻了勻,翻了個麵,空出的左手指了指柳玉曉手邊的電飯煲道:“電飯煲不吃人,你研究著把粥做了吧。”

柳玉曉低頭認真研究起電飯煲上的文字:“好,我知道啦,我也不是五穀不分,還是有點常識的。”

陳易之中途看了看柳玉曉,無奈笑笑。

早飯上桌,清粥小菜家常便飯,卻勾的柳玉曉食欲大開。

陳易之慢條斯理咀嚼著,一舉一動得體而從容:“今天去那兩個學生家拜訪,總要找些理由攀談,所以我想等會先去書店,買點練習題之類的材料帶去。你可以說是劉靜的遠方表妹,她臨時回了趟家,叫你幫忙布置一下作業,怎麽樣?”

柳玉曉點點頭:“挺好的,毫無邏輯漏洞,等會我就照著你的吩咐開始我的表演。”

陳易之想著,這姑娘雖不算很聰明,好在理解能力很強,合作起來挺順暢。

飯後二人十分愉快的合作洗了碗,簡單收拾一下出了門。

陳易之看著柳玉曉白色的帆布包問道:“還需要背包麽?”

柳玉曉點點頭:“女孩子的習慣,你不懂。”

陳易之挑了挑眉,沒接話。

陳易之帶著柳玉曉到了成才書店,因書店靠近學校,所以大多都是教輔材料。陳易之挑選了一本小學生啟蒙英語繪本,正想問一問柳玉曉意見,卻見柳玉曉盯著小說書櫃,便走過去問道:“怎麽了?”

柳玉曉拿出一本《瓦爾登湖》道:“這書封麵真好看,我想著劉靜另外一個學生是上口語交流課,應該有些英語基礎,不如買本全英的小說,好像比做練習題貼切。”

陳易之拿過《瓦爾登湖》翻看一下,貌似是本哲學類的散文書籍,他沒看過,卻隱約聽過這名字。既然有些名氣,送給學生似乎也很恰當,便接過柳玉曉手中的英文版《瓦爾登湖》結了賬。

柳玉曉拉開帆布包,陳易之十分默契的將書放進了包裏。

“我們先去小孩子家吧,晚點再去另一家。”柳玉曉建議道。

陳易之沒意見,繼續領路去了小朋友家裏。

有小孩子的家中總是比較吵鬧的,還未等到3樓,就聽見小孩子的哭鬧聲,以及憤怒的敲砸鋼琴的聲音,這讓柳玉曉不好意思湊近敲門。

他二人在門外等了等,聽到門內一個女人叫嚷的聲音:“李博,你能不能好好練琴,就這一首曲子你彈了20遍了,每遍都錯,每遍都錯,你認真點不行嗎?”

“我不彈我不彈!我不要彈!我要出去玩,我要出去玩!”孩子拚命叫嚷著。

“你不彈完,不彈好,別想出去玩!”聽著似乎是那女人走到孩子身邊,拉著孩子的手向鋼琴上放,孩子在與女人爭執期間,不停用手砸著鋼琴。

“啊……”孩子拚命的嘶吼大叫:“你這個壞媽媽,你不讓我玩,你每天不工作呆在家裏什麽都不幹,就知道說我,批評我。你又不給家裏掙一分錢,憑什麽這麽說我?你能不能別在家裏了?能不能走遠點?”

一時,屋內安靜下來了,不久,屋內逐漸傳來孩子媽媽帶著哭腔的訓斥,至於內容,便是意料之中的抱怨、控訴,那音量越演越烈,而後傳來聲嘶力竭的尖叫。

“啊!媽媽被我氣哭啦!壞媽媽,壞媽媽受到報應啦!”孩子在屋內亂跑亂跳,狂呼起來,宛如是世界大戰的贏家。

柳玉曉看了看身側的陳易之,低聲問道:“我們,還要敲門嗎?”

陳易之搖了搖頭:“先走吧。”

柳玉曉點點頭,和陳易之一起離開了a5棟。

“那熊孩子也太討人厭了,怎麽能這樣呢?一點教養都沒有。”柳玉曉為孩子的媽媽憤憤不平。

“養不教父母之過,父母也有責任的。”陳易之沉聲道。

柳玉曉聽著陳易之教科書一般的發言,屈肘懟了懟陳易之:“幹嘛這麽正經?”

陳易之頓首沉默。

似乎很多人知道他的父母是a大教授,書香門第,家境優渥,卻不知他的父母為祖國事業獻身,每年見他的次數屈指可數。外婆帶他長大,也教他許多道理,卻終究無法代替父母的教育,他不明白父母如此熱愛工作,卻為何生下他?生下了他,讓他明明可以站在父母的思想高度上觸摸世界,卻留他一人探索。別人的父母都是言傳身教,可是他,卻是靠自己在認知。好在他早已習慣了自己學習,自己做決定,或許獨立,才是他那對致力於為科研事業奮鬥終生的父母,所教會他的最重要的一課。

他不偏執,卻難免與父母保留疏離;他不叛逆,卻難免有些孤獨。

當然這些,是在別人眼中自己的光環,是無法與別人傾訴的落寞。這別人,正如柳玉曉。

柳玉曉是泡在糖罐子裏長大的,父母一生庸庸碌碌,卻能與她分享簡單的早餐、晚餐,能讓她分享日常生活的見聞,這樣的平凡夫妻,奉獻給孩子全部的愛與關懷。

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孤島,島上的生息,隻有島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