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時間的孩子才能創造輝煌
愛因斯坦認為,人與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怎樣利用時間。因為每個人對時間的處理態度、安排內容、使用方式不同,所以他們的收獲也有不同。仔細觀察那些有傑出成就的人,我們會發現,他們無一例外都珍惜時間、利用上天賜予的時間刻苦鑽研,從而創造輝煌業績的經曆。反之,那些平庸、一事無成的人,也同樣有著揮霍時間、揮霍生命的人生曆程。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流浪漢嗚嗚地哭著。時光老人問他:“你為什麽哭呀?”
流浪漢說:“我少年時代玩玻璃球,青年時代玩紙牌,中年時代打麻將,家產都敗光啦!如今我一無所有,我真後悔呀!”
時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憐,便試探地問:“假如你能返老還童……”
“返老還童?”流浪漢驚訝地抬頭將老人打量一番,突然“撲通”一聲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給我一次青春,我一定從頭學起,做一個勤奮好學的人!”
“好吧!”時光老人說完便消失了。
流浪漢一時間如夢中驚醒,他低頭一看,欣喜地發現:自己已變成一個十來歲的少年,肩上還背著書包。
流浪漢想起自己剛才說的話,便向熟悉的小學走去。
路上,他看到幾個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不禁手又癢了,他想,就玩幾把吧,以後肯定不玩了。想著,便擠進去玩了起來。他仍然按老樣子生活,玩紙牌,打麻將……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來。
這一次,他再次碰到時光老人。他“撲通”一聲跪下,請求時光老人再給他一次青春。
“我做了一件蠢事!”時光老人冷笑道,“給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會得到真正的生命。”
從此,時光老人再也沒有多給誰一分鍾時間!
這一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故事中的流浪漢是我們許多人的寫照。因為年輕時不懂得時間的可貴,不珍惜時間,導致年老以後一事無成,追悔莫及。生活中,同樣有許多這樣的孩子,因為缺乏時間觀念,不懂得時間的不可逆性,所以,“做事拖遝,無效率”、“貪玩”、“不按時完成作業”……類似的問題成了家庭教育中讓家長極為頭疼的問題。
今天,我們的孩子麵臨的是一個講時間、求效率、快節奏、高速度的時代。要想孩子今後在事業上有成就,就必須糾正孩子不珍惜時間的壞習慣,教育他們生活起居有規律,從小懂得時間的重要性,珍惜時間。孩子隻有從小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才能形成雷厲風行的作風,培養起做事的責任感與緊迫感。同時,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還能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支配時間,讓生活過得充實而富有意義。
要想讓孩子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家長需要從幾個方麵入手:
1.讓孩子認識“時間”,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時間”是每個人都擁有、也是最易失去的資源。把握時間、珍惜時間,就是把握住現在,不浪費時間。
2.讓孩子遵循一定的作息規律
要讓孩子按照正常時間睡覺、起床。如果孩子沒有時間觀念,連最基本的生活作息都會一團混亂,這樣,孩子上學遲到、曠課的事情就會經常發生。隻有孩子遵循一定的作息規律,才能夠變得勤快而有效率起來。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訂作息時間表,什麽時間起床,洗漱要多長時間,吃早餐要多少時間,放學後先做什麽,然後做什麽,幾點睡覺等,都可以讓孩子作出合理的安排。隻有把作息時間固定下來並形成習慣,孩子才能對時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才能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3.正確利用孩子的“大腦興奮階段”
珍惜時間,不等於說“學習時間越長越好”,不舍晝夜,有張無弛,疲勞轟炸,隻會導致神經衰弱,影響身體健康,學習效果自然也不會好。家長可以通過定期與孩子交流對“時間”的認識來準確地了解其大腦皮層的最佳興奮時段。
每個人的興奮時段都是不太一樣的,比方巴金喜歡挑燈夜戰,艾青則早上詩興大發,福樓拜則慣於通宵寫作。家長可與老師配合,把一天中比較重要的學習任務在這一時段交與孩子完成,這樣花較少的時間可以完成較多的工作,讓孩子產生一種有效利用時間的成就感。培根說得好:“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此種方法亦有功效,而且長此以往還能使孩子培養成一種高效利用時間的習慣。
4.指導孩子按照任務的輕重緩急安排學習順序
孩子往往分不清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他們的事情往往是由父母和老師來安排,這是造成孩子不善於利用時間的一大原因。
事實上,隻有充分認識到自己要做的事情與自己的關係,才有可能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好。父母可以指導孩子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緊迫程度排列順序,就可以保證把重要的事情都完成,把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5.教育孩子把握現在,馬上行動
家長對孩子的“身教”非常重要。在孩子麵前,隻要有了目標,家長就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孩子耳濡目染,自會意識到:立即行動,才能真正把握“今天”和“現在”。這樣可以讓孩子對時間產生一種緊迫感,做事不拖遝延宕,意識到時間是一逝而過的,抓不住,時間就溜走了。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如果你決心珍惜時間並想有所作為,那麽現在就行動起來吧!”
6.尋找節約時間的新技巧
培養孩子節約時間的意識,能夠讓孩子對時間產生一種珍惜之情。如告誡孩子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對沒有做的事情的內疚上,也不要因後悔失敗而浪費時間。同時教孩子逐步養成一種習慣,那就是努力讓自己不要去浪費別人的時間,從而也為自己節約了時間。另外,還可將手表一直撥快幾分鍾,使孩子每天都能趕在時間的前麵,還可讓孩子閑暇時有意識地問自己:“此時此刻,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時間?”
7.讓孩子學會休息
從生理學的觀點看,人的全身是一個整體,各個部位所以能和諧地運動,全靠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學習時間太久,腦神經細胞的興奮狀態就會下降,所以必須休息好。列寧說:“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而休息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不同性質的工作交叉起來。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工作的變化,便是休息。”休息好,效率自然高,時間的利用率也就高。
8.給孩子玩的時間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由於作業做得太慢而沒有了玩的時間,因此就不斷地催促孩子、埋怨孩子,甚至懲罰孩子更長時間地學習,其實,孩子是因為父母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完全沒有自己支配的時間,才會不珍惜時間,才會拖拖拉拉的。在這種沒有希望、沒完沒了的學習過程中,孩子的心態是消極的,沒有目標、沒有興趣,往往心煩意亂、錯誤百出,時間又拖得很長,結果造成了惡性循環。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比如,有的家長要求孩子每天放鬆一小時。在這一小時內,孩子可以玩、聽音樂、休息等等孩子情緒比較穩定和愉快,有了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時,就會比較願意開始較長時間的艱苦學習,學習效果也會更加理想。
總之,孩子隻有從小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才能正確利用時間,最終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