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小事情要懂得“糊塗”

兩千多年前,雅典政治家伯利克裏曾經給人類說過一句忠言:“請注意啊!先生們,我們太多地糾纏於一些小事了!”這句話,對今天的人們來說仍然值得品味和借鑒。

能夠獲得成功的人,無不是“小事糊塗,大事計較”的人。可是,隻要認真觀察那些計較小事的人,就會發現他們往往是“大事糊塗”的。小事糊塗,大事清楚,才是做人的至高境界。

我國宋朝有個呂端,宋太宗要提拔他當丞相,不少人反對,說呂端這個人糊裏糊塗(外號“端糊塗”),恐怕難擔大任。宋太宗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還是讓他當了丞相。呂端拜相之後,“為相持重,識大體,以清簡為務”。公元998年,太宗故亡,李皇後與內侍王繼恩等密謀廢太子,“端知有變”,即將王繼恩拘鎖起來,輔佐宋真宗即位,挫敗李皇後等人異謀,可見呂端“大事不糊塗”。

對於一般人來說,生活就是由無數的小事組合而成的,甚至對那些大人物來說也是如此。每個人的生活中,小事都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如果過多地拘泥、計較小事,那麽人生就根本沒有什麽樂趣可言,觸目所及的必然都是矛盾和衝突。

想一想,擠公共汽車時,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腳;或者去買菜時,有人無意間弄髒了你的鞋;有時走在路上,說不定從道旁樓上落下一個紙團,打在你頭上……此時此刻,如果你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口出汙言穢語,大發雷霆之怒,說不定會鬧出什麽禍事來。

某地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年輕女子在看電影時,被後麵的男觀眾無意間碰了一下腳,盡管男觀眾當麵道歉,但那名女子仍然不依不饒。她硬說對方要耍流氓,竟然回家叫來丈夫將那個人用刀砍傷解氣。結果,因觸犯刑律,夫妻倆雙雙鋃鐺入獄。

一些“不疼不癢”的小事,就應該裝糊塗一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一定不會忘記《紅樓夢》裏那個模樣標致,語言爽利,心機深細,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所以說,糊塗也是心理上的一種自我修養。

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其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縣令相托,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後,立即賦詩回書:“千裏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稍後,他又寫下“難得糊塗”,並在“難得糊塗”下加注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有時,我們確實要“難得糊塗”,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就為人處世而言,凡事不要太認真。

古語雲:“讓一讓,三尺巷。”人生之事,隻要不是原則性的大事,得過且過又何妨?人活在世上,理應開朗、豁達,活得超脫一些:凡事斤斤計較,隻是徒增煩惱罷了。

很明顯,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如果對小事計較得過多,那麽對大事的注意力和處理能力必然淡化,甚至根本無暇顧及。

通常,喜歡計較小事的人往往私心都是比較重,他們過多地考慮個人的得失,如麵子、利益、地位等,而這些東西又最容易使人動感情。

因此,小事過於認真的人往往容易衝動,一旦感情代替理智,就會不顧後果和影響,不考慮別人的接受程度。如此一來,就會影響正常的人際關係,在社會上失去他人的理解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