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陌生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但很多人都有一種害怕陌生人的心理。這種心理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對對方的不了解,但正是這樣,才更需要我們有效交流,以達到溝通的目的。所以,消除害怕陌生人的心理是和陌生人溝通的首要問題。

美國著名記者阿迪斯·懷特曼指出,害怕陌生人這種心理,我們大家都會產生。但是,懂得怎樣毫無拘束地與人結識,能使我們擴大朋友的圈子,使生活豐富起來,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多年來,阿迪斯以記者身份往返於世界各地,他和陌生人的談話有許多是畢生難忘的。他說:“這就好像你不停地打開一些禮物盒,事前卻完全不知道裏麵有什麽。老實說,陌生人引人入勝之處,就在於我們對他們一無所知。”

我們過去從來沒有見過的人甚至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因為我們可能對一個陌生人說出我們時常想說但又不敢向親友開口的心裏話,他們因此便成了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麵新鏡子。

事實上,我們身邊的朋友,哪一個不是從陌生人變成朋友的呢?阿迪斯說:“世界上沒有陌生人,隻有還未認識的朋友。”

那麽,我們應該怎樣把和陌生人的第一次交談進行下去呢?

要試著了解對方

我們害怕陌生人,正是因為不了解對方導致的。我們不了解對方的喜好、對方的職業特點、對方的家庭情況等等,這些都讓我們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去和對方交談。如果談話不是對方的興趣點,那麽很可能無法順暢地進行下去。所以,我們可以先從側麵了解對方。比如從對方的衣著、發型、舉止等揣摩對方。如果是拜訪某人,則可以在拜訪前有目的地收集資料。

選擇合適的話題

在和陌生人的交談中,由於緊張或者不知談話該如何進行,很容易導致談話中斷,出現令人尷尬的冷場,這時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主動坦白自己的緊張和真實想法,你的坦白不僅能緩解尷尬的場麵,還可能因自己的真誠打動對方,讓對方放下戒備心理,談話的氣氛就會輕鬆一些。無論如何,坦白說出“我很緊張”或“我在這裏一個人也不認識”,總比讓自己顯得拘謹冷漠好得多。

再比如,可以談談周圍的環境,以此來轉移對方的視線,從邊緣入手,逐漸向核心問題靠攏。單刀直入往往讓對方感到唐突,戒備心理比較重。而周圍身處的環境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甚至可能引起對方某一個方麵的興趣,也就達到了繼續談話的目的。總之,可以多試試改變話題來尋找對方的興趣點。

還可以以對方為話題。一位太太對一個陌生的女士說:“你長得真好看。”也許,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說這種話的勇氣,不過我們可以說:“我遠遠就看見你進來,我想……”或是:“你看的那本書正是我最喜歡的。”總之,以對方為話題很容易引起對方的注意。

很多時候,由於不知道陌生的對方的喜好,在不敢貿然改變話題的時候,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去尋找對方的興趣點。其實,許多難忘的談話都是從一個問題開始的。但是,提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避免令人掃興的話題。比如,丘吉爾就認為孩子是不宜老掛在嘴邊的話題,有一次,一位大使對他說:“溫斯頓·丘吉爾爵士,你知道嗎,我還一次都沒跟您說起我的孫子呢。”丘吉爾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我知道,親愛的夥伴,為此我實在是非常感謝!”

有意識地引導對方交談

要想交談很好地進行下去,就要把交談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就是不能僅僅去找對方的興趣點,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對方進入交談。

很簡單的一點就是,你向對方提出的問題需要對方認真思考才能回答,而不是諸如“今天天氣還不錯吧”這樣的問題,而應該用這樣的問題來引導:“為什麽會……”“你認為怎樣不能……”“按你的想法,應該是……”“你如何解釋……”“你能不能舉個例子?”等等。總之,“如何”“什麽”“為什麽”是提問的三件法寶。

還有,你的講話應該要簡潔而有條理,切不可讓對方去猜測你的真實意圖,也不可讓對方聽到最後也沒弄明白你的真實想法,那就太失敗了。生活節奏的加快,讓許多事情都呈現著快節奏的態勢,所以,如果你說話的目的是要告訴別人一件事,那就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不必扯得過遠。

避免過多的口頭語,也是使你的講話更具有吸引力的好辦法。口頭語使你的講話不能夠連貫流暢地表述出來,而且口頭語還導致你表述的停頓,把完整的意思切割成一個個小小的部分,也直接導致了你傳遞給對方的信息的缺失,也就必然導致對方理解上的偏差,那溝通的目的顯然就偏離了。偶爾的口頭語可以幫助你思考,但切忌過多地使用口頭語。

學會傾聽

隻有真正聽懂對方的意思,你才能做到正確的應答,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跟新認識的人談話的時候,你要看著他,積極地給予反饋,鼓勵他繼續說下去。這樣,傾聽就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就像做很多事情一樣,人們都是被好奇心驅使著的,溝通也是一樣的。你對對方好奇,對方也對你好奇。這樣既增加了雙方的了解,還增加了彼此的生活內容。

我們需要陌生人的刺激——一個跟我們不同的、暫時是個謎的人。此外,和陌生人見麵還會多少對你有所影響。最好的情況是彼此心靈相通、意氣相投,一次邂逅就能成為你以後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當中許多人都想說別人期待我們說的話,而且總怕自己與別人不同。然而,正因為有這種不同,社會才會豐富多彩,與人交流才會變得有趣。如果我們彼此坦誠相對,不為別的,而隻為互相了解,那麽我們就能談得投機,相見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