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藥NO1:言辭刻薄

一則法國諺語說:“語言造成的傷害比刺刀造成的傷害更讓大家感到可怕。”布雷姆夫人在其《家》一書中說:"老天爺禁止我們說那些使人傷心痛肺的話,有些話語甚至比鋒利的刀劍更傷人心;有些話語則使人一輩子都感到傷心痛肺。”

在我們身邊,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女人:長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利嘴,可用錯了地方,嘴損,尖酸刻薄,說話不講情麵,不給人留絲毫餘地。在社交中,隻要誰得罪了她,她會不遺餘力地對人極盡冷嘲熱諷、惡毒攻擊之能事。這種尖酸刻薄的人通常有兩種類型,低級別的和高級別的。

所謂低級別的,除了心胸狹窄“長舌婦”之外,最常見的就是那些沒心沒肺的“快嘴嬸”。前者是處心積慮來傷害別人,後者是無心之錯,想啥說啥,可是說完就忘。

一個樵夫在砍柴時,救了一頭被機關卡住的母熊。母熊非常感激樵夫,對他說:“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有什麽需要我幫助,我會盡力而為。”

一次上山砍柴,樵夫遇見了老虎,幸虧熊舍命相救,方才躲過一劫。那天因為天色已晚,熊邀請樵夫到了熊窩,安排他住了一宵,並以豐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晨,樵夫起身走。熊吻了吻樵夫,說,"原諒我吧,兄弟,沒有能好好的招待您。"

"不是這樣的,"樵夫回答,"招待得很好,隻是我唯一不喜歡的一點,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

熊聽了怏怏不樂。她對樵夫說:“拿斧子砍我的頭。”樵夫舉起斧子輕輕打了一下。"砍重一點!"熊說完,搶過樵夫的斧子使勁砍了一下,鮮血從熊頭上迸出來,熊沒吭聲,樵夫就走了。

若幹年後,樵夫在砍柴時遇見了熊。樵夫問:"你的傷口愈合了嗎?"“什麽傷口?”熊問。“我打你頭留下的傷口。”

“噢,那次痛了一陣,後來就不痛了,傷口愈合後,我就忘了。不過那次您說的話,就是您用的那個詞,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尖酸刻薄的話,傷在人的心上,是看不見的暗傷。看得見的明傷好治療,看不見的暗傷難痊愈。嘴上損人是需一句話,別人記恨或許是一輩子。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幾字六月寒。某高僧在給其弟子的一封信中寫道:“禍從口出而使人身敗名裂,福從心出而使人生色增光。”它的意思是:有時說話的人並無惡意,但對聽者而言,卻可能是傷及其自尊心的惡語,所以勸誡人們,說話應謹慎,隻說該說的話。

我們再來看看高級的嘴損。這些人有一定知識層次的人,這種人看上去全不像潑婦和莽漢那樣沒素質、缺乏教養,可要損起來卻十個潑婦抵不上他:潑婦的無非是匹夫之勇,而他卻是智者之謀。這類人最大的特點是:不露聲色,娓娓道來,轉彎抹角,可結果卻是讓別人狗血噴頭。

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剛剛登基,就爆發了一場反對他的叛亂。尼古拉一世平定了這場叛亂,並將抓獲的叛亂領袖李列耶夫判處絞刑。

在行刑的那一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李列耶夫在絞刑架上還沒有斷氣,勒在脖子上的繩索居然斷裂了!

在當時,執行絞刑時的繩索斷裂被當成是上帝恩寵的旨意,犯人因此能夠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在恍惚中摔落在地,他睜開眼睛,看了看四周驚訝無比的圍觀者。在確信自己保住了性命後,李列耶夫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興奮地對著人群大喊:"你們看,在俄國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做任何事,甚至連製造繩索也不會。"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宮殿向沙皇報告行刑失敗的消息。雖然懊惱於這令人失望的變化,尼古拉一世還是依照慣例提筆簽署赦免令。

“奇跡發生之後,李列耶夫有沒有說什麽?”沙皇好奇地問信使。“陛下,"信使便回答,"他說俄國人甚至不懂得如何製造繩索。”

“哦?這種情況下,”沙皇頓了頓,說,“我們有必要證明事實正好相反。”於是沙皇撕毀了赦免令。

第二天,這個叫李列耶夫的幸運兒再度被推上絞刑台。很顯然,這一次他的好運氣不會在來了,行刑人為他準備了一條足可以吊死一頭大象的繩索。

禍從口出,李列耶夫其實是死於自己他刻薄的嘴下。不知道第二次站在絞刑架下的李列耶夫,是否會後悔當初的刻薄。

在我們身邊,說話尖酸刻薄的女人並不少見。這類人中甚至有的人其實是“豆腐心”,隻是管不足自己開合的嘴,讓刀子從嘴裏一把一把地飛出來。為什麽要字字句句直逼對方的要害呢?是為了突出自己的伶牙俐齒,還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

三思而後行——這是古代聖賢留給我們處世的寶貴經驗。具體到說話來說,是叫我們在開口之前先想一想,掂量掂量:說出來能不能做得到?說出之後有什麽效果?更重要一點,會不會傷人?如果傷人,能不能換一種方式說?

那些嘴甜的女人,總是注意自我克製,努力避免心直口快、尖酸刻薄,絕不以傷人感情為代價而逞一時口舌之快。比如,有的人在工作中看到別人幹活不好時,他不會在旁邊指手劃腳,說三道四,更不會把別人攆走,顯示他的能幹,而是很客氣地說:“我試試看怎麽樣?”這樣說了,即使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幹不好也不會丟麵子;如果幹得好,即使別人嘴裏不說,心裏也會佩服她。尤其是她沒傷別人的麵子,又幫了別人,別人於是從心底裏認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