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機智果斷地控製場麵

一個善於表達的人,最重要的因素是他能機智果斷地控製場麵。尤其是有一定負麵作用的攪場。攪場就是擾亂、打攪交流活動的現場。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單向交流中,如上課、作報告、大會發言、演講等場合。聽眾開小會、串座位、隨意進出、喧嘩、嘲笑、喝倒彩、吹口哨、瞎鼓掌。

攪場出現的原因有三種,要區別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1)聽者本就對發言者有成見,是反對者。

聽者之所以來聽,就是想來鑽空子、找岔子,不管你怎麽說,他都要攪。對待這種場麵的方法是:堅定信心,置若罔聞。

1860年2月,林肯第一次競選美國總統,在紐約庫鑰學會作演講。他到紐約時,當地報紙已發表了許多攻擊他的文章。在他登台時,還未開口,台下便掀起一片嘲笑起哄聲浪。演講開始不久,台下已十分混亂,一些共和黨人高聲叫嚷要他滾下台去。但林肯全然不為所動,十分鎮靜地按事先準備講下去。漸漸地,會場安靜下來,除了林肯的聲音,隻有煤氣燈的燃燒聲,聽眾都聽得入迷了。第二天,報紙又紛紛發表起讚揚林肯演講異常成功的文章來。

(2)發言者思想、學術、業務等水平不高,聽者覺得聽下去是浪費時間。

對待這種場麵應該謙虛謹慎,自剖自責。1986年菲律賓大選,競選者科·阿基諾夫人曾被人指責為啥也不懂的家庭主婦。她上台發表競選演說,不少人以這種眼光看待她。反對派則公開叫嚷說她隻配圍著鍋台轉,要她回去燒飯菜。她一開口便說:“我隻是一個家庭主婦,對政治和經濟都不甚了解,也沒有經驗。”這誠懇、真摯的大實話使聽眾一下靜了下來。接著她又說:“對於政治,我雖然外行,但作為圍著鍋台轉的家庭主婦,我精通日常經濟!”聽眾旋即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3)發言的內容完全不合聽者之意。

這時,可采取幽默風趣,生動活潑的方式。某廠宣傳部長按廠的宣傳工作計劃,到一分廠宣傳時事政策。分廠一些工人正為下崗問題憂慮,但在這節骨眼兒上又不敢不來聽。當分廠廠長講了部長要宣講的時事政策內容後,台下一下炸開了鍋,吵吵嚷嚷,不可開交。部長扯開喉嚨大喊道:“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台下頓時靜了下來。部長故意停了一下才說;“我愛人下——崗——了!”台下先是一愣,隨即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接著部長就從自己愛人如何主動要求下崗講起,將夫妻的對話、兒女反對的言辭惟妙惟肖地描述一番。待聽眾情緒完全調動起來後,才簡要講了講為什麽要下崗,當前下崗的形勢等問題。宣傳部長的這番發言贏得了聽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