囉嗦絮叨

《大話西遊》裏的唐僧就是一個絮叨的典型。諸如“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之類的經典語言不絕如縷,令悟空心煩意亂,頭疼不已,起到了搞笑的作用。

絮叨這種手法如果能運用自如也會很精彩,絮叨到馬三立的水平便可以稱為大師了。下例是馬三立的一個經典段子:

我寫,我寫小說!我上比巴金,下比柳青,超過托爾斯泰,不讓巴爾紮克,外國有馬雅可夫斯基,中國有馬三立!高爾基寫《母親》,我寫《二姨》!短篇,中篇,長篇。稿費,源源不斷,郵局匯款:“馬三立,拿戳兒!馬三立,拿戳兒!”有了錢,怎麽辦?我先買一頂帽子戴。

已故的絮叨大師是位溫厚的長者,隻有在溫厚胸懷與境界裏,方能生出“心靈光輝與智慧豐富”相得益彰讓人會心微笑的作品,在這個意義上說,溫厚是幽默之母,也是做人之最高境界。

說話囉嗦向來為人們所討厭,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或特殊氣氛中,“囉唆”幾句也無妨。巧妙地運用囉嗦語言,不但能活躍談話氣氛,增加談話的趣味,而且還可以使你隨機應變,接受一些正常語言無法勝任的局麵。

在一對新人的婚禮上,賓客們故意指著新娘問新郎:“這位是誰呀,也不介紹介紹?”新郎略思片刻,順口答道:“她是我丈母娘的大女兒,也是我媽媽的大兒媳婦。”

兩句囉嗦話,說得賓客們哄堂大笑。若按常理,像這樣的問話,可簡練地回答:“她是我妻子。”而新郎卻采用囉嗦的語言繞了幾個圈子,一下子使婚禮的氣氛活躍起來。當你處在極為窘迫的境地時,不妨囉嗦幾句,它可幫你增添幽默感。

有一對青年夫婦,結婚幾年還沒有孩子,倆人都非常苦惱。有一天,他們在路上碰到老同學和他的孩子,說話間,老同學的兒子突然發問:“阿姨,媽媽說要把你的兒子給我做幹弟弟,我什麽時候才能見幹弟弟呢?”

麵對小朋友的問話,妻子十分為難,答吧,怎麽答?不答吧,又下不了台。這時丈夫靈機一動,答道:“不在今年,就在明年;不在明年,就在後年……”幾句囉嗦話,不但幫妻子解了圍,而且不會使小朋友失望。

對那些明知故問,以別人取樂者,囉嗦也是一種有力的武器。

有位好事者,經常搜集他人隱私。當他得知鄰居小李的妻子比小李大7歲時,便來到小李家,想取樂一番。

他問小李:“你妻子多大了?”小李知道此人不懷好意,便沒好氣地答道:“籍貫山西,性別女,芳齡多少看你智力,她比我大7歲,我比她小7歲,她的年齡減7是我的年齡,我的年齡加7是她的年齡……還有什麽需要知道的嗎?”囉嗦話像連珠炮一樣射出去,使對方沒有插話的機會,好事者最後隻好悻悻離去。

要在常人,小李是不會那樣回答的。但麵對這位好事者,小李不采用囉嗦式的幽默回答,對方便會喋喋不休地發問,使自己難以下台。

有時,“囉嗦”式的幽默語言也是一種比較親切的語言,在一些送別、歡聚等人際交往場合,適當地囉嗦一下,往往會使人感到溫暖、體貼,亦或使人感受到你對某種事物的重視,當然更會增加你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