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體移置

將某一語體的表達移置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語體風格來表達。這叫“語體移置”。柏格林認為,移置是幽默致笑的一個重要方法,將某一思想的自然表達移置為另一筆調,即可得到幽默效果。

例如,易中天在“品三國”的講演裏,就常常運用語體移置的幽默招數,令聽眾如癡如醉。他說:“韓信是待業青年”“當時的諾,相當於現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吳王,也沒有發現什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嘛”“太子家令是個什麽級別呢?大概算是一個中層幹部”……甚至連網絡新興詞匯也不放過:“劉備對諸葛亮的好,好到讓關羽和張飛覺得,就像老鼠愛大米。”外語也順手拿來了:“司馬懿自己打馬上前,大為驚詫,說牛鼻子老道搞什麽搞?城門大開,他開Party啊。於是撤軍。”

移置可以打破語體間的界限,實行“橫向交流”,造成語體的互相倒位。因此,此法具有極大的幽默性,被大量運用於喜劇小品的表演中。

如相聲《雜讀(空城計)片段》:

甲:諸葛亮當中一坐,前邊是滿營將官,他對當前敵人的活動進行了一係列的宏觀分析!

乙:怎麽分析的?

甲:諸葛亮說:“根據我們偵察的情況,以司馬懿為首的反動軍隊,自祁山一帶向我方蠕動,從他們的行動來看,很可能進犯街亭,進一步占據西城,其目的是要把西城作為大規模侵略漢中的跳板。我們知道,西城不但是通往後方的交通幹線,也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街亭又是西城的橋頭堡。因此,我們必須主動出擊,把進攻的敵人一網打盡。”

這裏,諸葛亮流利地使用現代語言,今詞古用,悖反了言語交際規律,很有情趣。

總之,突然改變特定語言環境中的特定意義,“褒詞貶用”“貶詞褒用”“今詞古用”“古詞今用”“俗詞雅用”“雅詞俗用”,可令自己的語言表達充滿幽默的張力,增加情趣。

不過,使用語體移置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別把幽默和開玩笑混淆起來,否則那就不是可笑了,而是傷人,聽眾可能會笑,但在他們心目中,你會讓人看不起。

有這樣一個例子:某個旅遊團遊覽完某個城市後,當地的導遊小姐提前下車回家並向大家告別。遊客們也紛紛向導遊小姐道謝,有的說“再見”,有的說“byebye”。但有兩個小青年自認為是有幽默細胞,說:“導遊姑娘,走好。”另一個添油加醋地說:“一路走好。”從字麵上看,這些話沒錯,但他們把追悼會上用於悼詞、挽聯一類的語體移植到了與活人告別上來。倘若是很熟的人,權當開個玩笑,但對半生不熟的人這樣做,就是玩笑開過度了。所以,千萬別讓移置的語體傷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