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矛盾”這個詞大概是源於《韓非子》中那位賣矛和盾的生意人,表示事物之間的強烈衝突,有很強的喜劇色彩。現代生活中,我們常說的自相矛盾是指人物言行不一,言語前後衝突,行為相互抵觸。

我們知道,一般人講話不應該出現自相矛盾,這是邏輯思維得以順利進行的起碼條件;自相矛盾是智力低下的表現。正因為如此,有些邏輯上的自相矛盾,卻可能產生出幽默的趣味,而有時幽默的趣味性恰恰是從邏輯上不通的地方開始。這是因為,這不通的邏輯作為一種結果引起了我們的震驚,推動我們去思考它產生的原因,而這原因往往是十分有趣味且有一定意義的。

一對新婚夫婦爭吵,妻子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我決定跟你吹了。我這就去收拾東西,離開這裏回娘家去。”

“很好,親愛的,車費在這裏。”丈夫說。

妻子接過錢數起來,突然說:“不夠,我回來的路費怎麽辦?”

既然是宣告要吹,不言而喻的就是不再回來了,可是又問回來的路費怎麽辦,說明還想回來,二者自相矛盾。自相矛盾對於表述一個理性的決定來說是失敗的,對於表達夫妻間的微妙的情感來說卻是十分成功的:不管口頭上說得多麽決絕,可是在內心深處還是不由自主要回來。妙就妙在她雖不願講出來,但仍然由自相矛盾泄露了出來。而且這並不是虛假,而是很真誠的。如果矛盾而不真誠那就沒有什麽幽默可言了。

有時自相矛盾像是一種天真的錯誤,以真誠和不加掩飾為特點,而真誠的、不加掩飾的“錯誤”成為一種幽默的手段並加以利用時,就成為一種藝術了。

一個嗜賭如命的酒徒,他為了從賭場上贏回輸掉的酒錢,熬更守夜,孤注一擲,最後連褲子也輸掉了。這時候他醒悟過來了,發誓戒賭戒酒。

他用筆寫上“堅決戒賭”四個字貼在床頭,又將“誓死戒酒”四個字貼在床尾。一天,一位好朋友看到了床頭這條誡示後,好奇地問:“你真的要戒賭戒酒了?”

“真的!”

“我不信。”

“不信?”賭徒瞪著一雙通紅的眼睛,大聲說,“咱們賭三瓶二鍋頭!”

這裏,用自相矛盾的方式展示了幽默的藝術,取得了鮮明、強烈的效果,讓矛盾活了起來。矛盾若在不經意中產生,更為可笑和逗人。在運用自相矛盾的幽默技巧時,一定要沉住氣,平穩自然,幽默效果更佳。

我國古代有個笑話:

一“妻管嚴”被妻暴打,無奈鑽入床下,其妻喝令:“出來!”

答曰:“不出來。”

妻大怒:“到底出不出來?!”

答曰:“男子漢大丈夫說話算話,說不出來就不出來。”

這種自相矛盾,正是表麵上理直氣壯,實際上心虛理虧。在人際交往中可以故意製造這種自相矛盾的幽默,抬升對方地位,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