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

什麽算是出人意料的幽默法呢?即事物發展的結果有多種可能,本來可以順理成章讓人們產生多種想象與預測,但實際的結果卻與這些想象推測的結果是完全大相徑庭的、不一樣的,想象的結果與實際的結果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反差,從而產生出幽默的效果。

出人意料法也是我們在與他人對話時用得較多的一種幽默方法,它的幽默效果是十分明顯的,也最能激起人的心理反差。

一位有5個孩子的父親,手裏拿著一個剛買的玩具回到家裏,他把5個孩子全叫到跟前,想問他們這個新買的玩具應該給誰。他說:“是誰最聽媽媽的話,從不頂嘴,而且總是把媽媽交代的每一件事做得很好,那麽這個玩具就給他,好不好?”

5個孩子沉默了一會兒,異口同聲地說:“爸爸,這個玩具應該留給您玩。”

這個幽默使用的就是出人意料法。

因為按照我們的想象,這個玩具不是給老大,便是給老二、老三或老四、老五,而實際的結果呢?卻是給爸爸,因為他“最聽媽媽的話,從不頂嘴”。想象與實際的反差令人意想不到,需要細心體味。

物理課上,教師正在講振動和共鳴,為讓學生理解,老師提問道:“如果朝魚塘裏扔一塊石頭,會發生什麽現象?”

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罰款5元!”

出人意料幽默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想象部分,即要盡可能地激起人們對事物結果的種種想象,想象得越多,就越成功。

一位年過半百的貴婦問劇作家蕭伯納:“您看我有多大年紀?”

“看您晶瑩的牙齒,像18歲;看您蓬鬆的卷發,有19歲;看您扭捏的腰肢,頂多10歲。”蕭伯納一本正經地說。

貴婦高興地笑了起來:“您能否準確地說出我的年齡來?”

“請把我剛才說的數字加起來。”

蕭伯納機敏過人,能言善辯,也是歐洲文壇出了名的幽默家。他在這裏使用的也是出人意料幽默法,先是調動貴婦人的種種想象,以為蕭伯納不能準確地說出她的準確年齡。貴婦以為蕭伯納會說自己18歲、19歲或是10歲,而實際的結果則是大出貴婦之意料,是將這“三個數字加起來”。蕭伯納這樣的諷刺方法,會使當事人覺得挖苦得過分了些,但在旁人看來卻是恰如其分的幽默。

出人意料法的第二部分是結果部分。結果部分一定要和想象部分不同,而且這種不同必須反差相當的大,反差越大產生幽默感就越強。因此,實際的結果一定要不符合常規,因為人們的想象是常規想象,是符合事物發展一般規律的想象,結果如果不合常規,性質一下子就變了,縱然你常規想象再多,也難以與結果相同了。

舉個例子,在開往日內瓦的快車上,列車員正在檢票。一位先生手忙腳亂地尋找自己的車票,他翻遍所有的衣兜,終於找到了。他自言自語地說:“感謝上帝,總算找到了。”

“找不到也不要緊,”旁邊一位紳士說,“我到日內瓦去過20次都沒買車票。”

他的話正巧被站在一旁的列車員聽到了,於是火車到達日內瓦車站後,這位紳士被帶到了車站辦公室受到了嚴厲的質問。

“你說過,你曾20次無票乘車來到日內瓦。”

“是的,我說過。”

“你知道,這是違法的。”

“不,我不這麽認為。”

“那麽,你如何向法官解釋無票乘車是正當的呢?”

“很簡單,我是開汽車來的!”

出人意料法在我們的言語交際中使用得也相當多。值得注意的是,它在實際的語言交往中,實際的結果可以不合常規,但一定要符合情理,即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是我們語言交往要達到的目的,舍此目的,再幽默也是白搭。

一個人問農夫道:“你用什麽喂豬?”

“用吃剩的東西和廢棄的菜葉子。”農夫答道。

“這樣說來,我該罰你,”那人道,“我是大眾健康視察員,你用營養欠缺的東西去喂供大眾吃的動物,是違法的,罰金一百美元。”

過了不久,另一個穿著整齊的人走來向農夫問道:“多肥的豬啊!你喂它們什麽?”

“魚翅、雞肝、海鮮之類的東西。”農夫答。

“那麽,我該罰你,”那人說,“我是國際食物學會的視察員,世界上有超過總人口三分之一的人在餓肚子,我不能讓你用那麽好的食物喂豬,罰你二百美元。”

又過了數月,來了第三個人,如前兩個人一樣,他在農夫的圍欄上探頭問道:“你用什麽喂豬?”

“老弟,”農夫答道,“現在我每天給五美元,它們想吃什麽就買什麽。”

“出人意料”是幽默手段中很常用也很容易掌握的一種方法。在操作時,關鍵是要注意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前後落差應該愈高愈好,這樣才能形成強大的衝擊力;二是在轉換過程中要符合邏輯,能誤導別人按自己設計的思路想象,維持假象的合理性,這樣才便於產生突然爆發的效果;三是抖包袱時要幹淨利落,語言明確、簡潔,便於欣賞者迅速把握這急遽出現的變化,體味這變化的奇妙或者荒唐,從而讓心中溢滿快樂。

20世紀60年代,老作家秦牧寫過一本散文集——《藝海拾貝》,其中的一個故事可說是出人意料的典型幽默。說有一位富貴人家的老太太過生日,非要請一位詩人為老太太題詩賀壽。詩人很看不起這個沒有文化卻攀風附雅的“暴發戶”,但又不得不為之,所以,就在詩中極盡嬉笑怒罵,卻又出人意料讓“暴發戶”挑不出毛病。可以說,上述三點要求都達到了。

詩人先寫了第一句“這個婆娘不是人”,舉座失色,人們麵有怒色;但是他接著寫下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那家的兒孫們自然也就轉怒為喜了。不料詩人意猶未盡,又寫了第三句以出口惡氣:“兒孫個個都是賊。”大家看了不禁又勃然震怒;但是詩人又把筆鋒輕輕一轉,寫出了結句:“偷得蟠桃奉至親。”大家又隻好改顏讚許了。

無論是在演講或是日常生活交談中,如果能成功地運用出人意料這一幽默技巧,就可以得到舒展聽眾情緒、吸引聽眾注意、傳達幽默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