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不較真是抵擋不良心態的雄關

別為了麵子而活受罪

有個笑話很有趣味。

有個書生家裏很窮,卻很愛麵子。一天晚上,小偷來到他家中,搜尋之後,沒有發現值得一偷的東西,便跺腳歎道:“晦氣,我算碰到了真正的窮鬼!”書生聽了,趕緊從床頭摸出僅有的幾文錢,塞給小偷,說:“您來得不巧,請您就把這點錢帶上。但在他人麵前,希望您不要張揚,給我留點麵子啊!”

這個書生是一個死要麵子的人,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有很多。

比如,張三的兒子結婚,張三非要大操大辦,一定要辦得排場,在全村數第一。結果呢,兒子的婚事辦完後,他不僅把十幾年的積蓄都花光了,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債。這裏,“死要麵子”和“活受罪”的都是張三自己,有點自作自受的味道。

撒謊者自古有之,其花樣無奇不有。但在同一時期說同一謊言者多達好幾百萬,恐怕查遍史書也難找到類似記載。

據意大利誌願心理學家協會“幫幫我”的統計,2003年有300萬意大利人向親友謊稱外出度假,而實際上卻隱藏在家中。他們在冰箱裏塞滿食品飲料,適當調節空調的溫度,打開電話錄音,放下百葉窗……仿佛真的去度假了。

這些撒謊人由於手頭拮據或其他原因,無法像其他人那樣歡度美好假日。可又出於麵子,不願在他人麵前示弱,就采取了這種荒唐的做法。

“幫幫我”協會援引一家統計機構夏初進行的調查說,19%的意大利人(約1100萬人)在家度夏。他們當中的5%~6%采取“打腫臉充胖子”的做法。他們宣布將赴遙遠的異邦體味神秘的異國情調,煞有介事地與熟人告別,一本正經地把約會推遲到9月份,甚至把花木搬到鄰居家請他們照料,把汽車存到收費車庫。此外,24%的撒謊者還購買日光浴燈和防曬油,13%的人通過因特網買紀念品,7%的人特意進行體操集訓,讓肌肉發達。他們為自己“度假歸來”做了細致的規劃。為了對佯稱要去的地方了如指掌,對當地的商店餐廳非常熟悉,他們閱讀大量材料,還編造一些“親身經曆”的趣聞逸事,並向親友寄送明信片,讓收件人好不羨慕。

然而,要想充胖子就得以打腫臉為代價。離群索居的孤獨和度日如年的乏味就是那些假稱去天涯海角度假的人為換取“羨慕目光”所付出的犧牲。這時,電視和廣播成了撒謊者們打發時日的救命稻草。那些“自我禁閉”者大都患上了“電視癮”:他們中的80%甚至每天看10小時電視。廣播的收聽率在這個時期也陡然上升,來自度假地的消息成了他們倍加關注的焦點,免得歸來時有人問起,萬一不知,豈不露了馬腳?

有一種死要麵子,實際上卻不要臉的人。《孟子》裏麵就有這樣一個故事。

齊國有一個人,娶了兩個老婆。這個齊國人很愛麵子,經常在妻子麵前炫耀自己在外麵跟大人物來往。他常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大老婆問他:“你跟什麽人喝酒?”他揚揚得意地回答:“都是些有錢有勢的大官人!”

大老婆便告訴小老婆,說:“丈夫外出,總是飯飽酒醉而後回來;問他同一些什麽人吃喝,他說全都是一些有錢有勢的,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什麽顯貴人物到我們家來,我準備偷偷地跟蹤他,看他究竟到了些什麽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來,大老婆便偷偷跟隨在丈夫後麵,走了很久,全城幾乎走遍了,也沒發現一個什麽顯貴的人物站住同她丈夫說話。最後,來到了東郊外的墓地,看見丈夫走向一些祭掃墳墓的人,討些殘菜剩飯;此處不夠,又東張西望地跑到別處去乞討。他吃飽喝醉的辦法於是真相大白。

大老婆回到家裏,便把情況告訴小老婆,悲痛地說:“丈夫是我們仰望而終身依靠的人,現在他竟然這樣欺騙我們,我們還有什麽指望呢!”兩人便在家裏一起哭起來,咒罵著自己的丈夫。但丈夫還不知道,高高興興地從外麵回來,又向這兩個女人擺起威風來了。

也許有人會說,男子漢大丈夫,怎麽能夠不要麵子呢?那麽到底什麽是大丈夫的麵子呢?難道大丈夫的風度就是在妻兒麵前發號施令、頤指氣使的樣子嗎?難道大丈夫的風度就是在眾人麵前喝酒賭博、狂言亂語的樣子嗎?俗話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大丈夫連一點小事也覺得丟了麵子,如果在妻兒麵前也要做個贏的樣子才覺得是挽回了麵子,那還是大丈夫嗎?魯迅說:“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的寫照。

要了麵子,就丟了裏子。麵子是表麵的,是虛浮的,要麵子是虛榮心的表現。裏子是深層的,是實在的,是實力的表現。麵子華而不實,裏子表裏如一。外看一朵花,內心一團糟。這是徒有外表美的繡花枕頭。外看一團糟,內心一朵花。雖然沒有外表美,但是卻有內心美,最終會得到人們理解和尊重。一個人如果沒有靈魂,那麽這個軀殼還有什麽用?一個人有靈魂的話,還需要這個軀殼幹什麽。

最有趣的是,科學家們發現,有的野獸如人般死要麵子。

動物行為學家珍尼·古德爾在叢林中發現了一隻死要麵子的非洲黑猩猩。有一次,她發現這隻好炫耀自己的雄性黑猩猩,在一隻黑猩猩首領麵前的樹上**秋千,賣弄自己的本領。誰知,樹枝斷了,這隻雄性黑猩猩重重地摔了下來。它顯得很窘,偷偷地看了看首領的表情,發現首領並未注意它。它緊張的表情一下鬆弛了下來,一個翻身爬起來,上了另一棵樹,怡然自得地吃起東西來。

想一想,這與我們生活中有些人是不是有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