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決定孩子的成功與幸福

近年來,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最終能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人、有成就的人、幸福的人,情商往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因此斷言,高智商並不一定能給孩子帶來成功,而高情商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為了證實情商對孩子學習的影響,外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澤爾勒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

他讓甲、乙兩組學習能力相同的學生都學習無意義音節,同時讓他們做排列方塊實驗,然後測驗他們對所排列圖形的記憶效果。

當甲組做排列方塊實驗時,他給予讚賞與鼓勵,接著再讓他們繼續學習無意義音節;而對乙組的學生卻給予非常嚴厲的批評和指責,隨後讓他們再學習無意義音節。

結果發現,乙組學生受到批評後,心情沮喪、緊張,方塊實驗成績越來越差,無意義音節的學習效果也大大降低;而甲組學生卻積極性高漲,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實驗證明,良好的情緒和情感狀態與學業成功之間存在著一種必然的關係。對於孩子的成功來說,情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21世紀報》報道,美國對733位擁有數百萬美元的富翁所做的調查顯示,對他們的成功起作用的前幾位因素均為“誠實地對待所有的人”、“嚴格地遵守紀律”以及“與人友好相處”等被稱為情商的因素。香港富商李嘉誠在歸納自己的人生之路時也曾講到,在他經商的道路上,有助於他麵對現實生活中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對他的成功起著很大作用的也是情商……

那麽,情商對於人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呢?

1.情商能有力地補充一個人智商的不足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等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與那些過早失去後勁的神童們不同,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裏授課,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為止。

卡爾·威特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恰恰相反,他出生後被認為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但他的父親相信通過適合的教育能夠使孩子成才,當然卡爾·威特本人也擁有常人所不具備的良好的情緒、勤奮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即很高的情商,正因如此,他才取得了非凡成就。

這個例子說明,在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中,其智商高低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情商。這也從另一方麵說明了,要想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父母本身也應具有高情商。比如,有的時候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打罵,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就是情商低的表現。再如,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很多家長專找孩子的問題進行批評,這就難以控製孩子的情緒,所以孩子逐漸就會背離父母的要求。

2.情商可以促進一個人的全麵發展

情商和智商雖然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有關,但是,它們與遺傳、環境因素的關係是有所區別的。智商與遺傳因素的關係遠大於社會環境因素。情商主要是靠後天培養的。但是在一個人情商培養的過程中,智商及其他能力也會自然而然地得到發展,這是不容置疑的。

雙耳全聾的周婷婷的成功事跡可謂人盡皆知,她創造了一係列不平凡的人間奇跡。當初百分之百應該上聾啞學校的周婷婷,不僅沒上聾啞學校,進了普通小學,還連跳兩級。她8歲時能將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的數字倒背如流,3年時間學完了小學的全部課程,繪畫、書法、寫作等都獲了獎,小學畢業時,她以全校排名第二的優異成績考入中學。她10歲時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16歲成為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20歲時在美國最著名的聾人大學——蓋勞德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2002年榮膺首屆海內外中國婦女十大人物,並排名第六。

周婷婷是一個身殘誌堅的成功者,她在成功的道路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她的身上透射著高情商的品質。由此說明,一個具有積極進取、良好品德、頑強意誌、勇於克服困難、情緒穩定、樂觀向上、積極探索等情緒智力特征的人,可以促進其全麵的發展。

3.情商能有效地提高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情商實際上是一種生存技巧,自知、自控、熱情、堅持、社交技巧等品質,構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生活智慧,它反映了一個人的社會適應性。

大家都熟悉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在尋找適合做燈絲材料的試驗過程中,做了1200次試驗,全都失敗了。他總是找不到一種能耐高溫又經久耐用的好材料。這時,有人關心他,也有人嘲諷他。但他說“我並沒有失敗,我已經發現有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愛迪生的精彩回答中透露出一種百折不撓的意誌和樂觀進取的精神,他從失敗中看到發現,從挫折中受到鼓舞,並麵對現實,從正麵思考問題悅納自己、相信自己,這就是一個高情商的人所具備的品質。有研究表明,高情商的人通常對生活比較滿意,並能以積極的態度看待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孩子被公認為是很聰明的,但這個孩子最後卻沒有獲得應有的成功。反之,一些人的智商並不怎麽高,由於在社會交往中,他們表現出極強的親和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常常如魚得水,左右逢源,逢凶化吉。盡管他們在專業上沒有優勢,但具有良好的環境和廣闊的舞台,也就比那些雖有專業技術知識卻不善於與人交往、不能恰當地處理問題和人際關係的人能取得更輝煌的成果。久而久之,兩者的差別就越來越大,命運也就大不相同了。

培根曾經說:“讀書的目的不在它本身,而在於一種超乎書本之外的,隻有通過細心觀察才能夠獲得的處世智慧。”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可見,決定一個人能力高低的,不僅僅是智商,還有情商。在日常生活中,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顯然比一個人的智商更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達爾文在他的日記中說:“教師、家長都認為我是平庸無奇的兒童,智力也比一般人低下。”但他成了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1955年的一封信中寫道:“我的弱點是智力不行,特別苦於記單詞和課文。”但他卻成了世界級的科學家。

顯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正如心理學博士張眙筠女士說的那樣:“任何一個父母可以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一份超高的情商。”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在3歲之前,有很多基本的人格形成,情商都起了很大的影響,而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如果一個兒童此時無法學會集中注意力,且性格急躁、易怒、愛發脾氣,具有破壞性,並時常感到孤獨、焦慮等,那麽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他將很難把握機會,發揮潛力,迎接挑戰,克服困難。所以,在幼兒階段進行正規、係統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這是奠定人生成敗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