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克服依賴的惡習

有這樣一個故事:

東海中有一個小島,島上住著一位老漁翁和他的妻子。

平時,漁翁搖船捕魚,妻子則在島上麵養雞養鴨,除了買些衣物油鹽,他們很少與外界往來。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鵝來到島上,它們是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的。老夫婦見到這群海外來客,非常高興,因為他們在這兒住了很多年,還沒有誰來拜訪過。

漁翁夫婦為了表達他們的喜悅,拿出喂雞的飼料和捕來的小魚來招待天鵝,於是,這群天鵝就跟這對夫婦熟悉起來。在島上,它們不但敢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而且在老漁翁捕魚時,它們還隨船而行,在船邊嬉戲玩耍。

冬天來了,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南飛,它們白天在湖上覓食,晚上在小島棲息,生活得好不愜意。後來,湖麵封凍,它們無法獲得食物,老夫婦就敞開他們的茅屋讓天鵝們進屋取暖,並且給它們喂食,這種關懷一直延續到春天來臨,湖麵解凍。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每年冬天,這對老夫婦都這樣奉獻著他們的愛心。

因為年歲越來越大,老人漸漸手腳不方便了。於是,他們還是離開了小島。隨著他們的離開,天鵝也從此消失了,不過它們不是飛向了南方,而是在老夫婦離開那一年的冬天湖麵封凍期間餓死的!

故事中,漁翁夫婦對天鵝的愛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他們有一顆博愛的心。他們原以為自己對天鵝的照顧能換來天鵝溫暖的生活。殊不知,正是因為他們的“愛”使天鵝產生了依賴感,導致天鵝們變得懶惰起來,失去了生存能力,最終被餓死!

無獨有偶,還有這麽一個故事:

一隻壁虎被一個釘子釘住了尾巴,困在牆縫中長達十年。

這十年來,壁虎的媽媽每天都銜來食物喂養它,以確保小壁虎安然無恙地活下來。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壁虎媽媽變成了老壁虎,而當年的小壁虎變成了大壁虎,它在黑暗中整整生活了十年。

其實,壁虎的媽媽也知道,小壁虎是可以自然掙掉尾巴逃生的,以後還是可以長出新的尾巴來。可是,小壁虎說怕疼,壁虎媽媽因為心疼孩子,就不辭辛勞,十年如一日地為小壁虎送來食物!

後來,老壁虎死了。很多天過去了,再沒有誰給這隻怕疼的壁虎送吃的了,由於饑餓難忍,這隻被釘子釘住了尾巴的壁虎用力掙脫了束縛它10年的“尾巴”,重新見到了光明!

當看到光明那一刻,壁虎想:如果十年前能勇敢一點,不怕疼,不依賴媽媽,那該有多好!可是,後悔有什麽用呢?十年的時光就這樣被他浪費了!

對於孩子來說,獨立生活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從小培養和鍛煉出來的,如果父母總擔心孩子受傷,舍不得讓孩子吃苦,其結果隻會讓孩子養成依賴他人、懶惰的惡習。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與發展非常不利。生活中,那些過分依賴大人的孩子通常會表現出許多不成熟的跡象:膽小、怕事;遇事退縮、沒有主見;總是要別人幫助,屈從他人;逆來順受,無反抗精神;進取心差,意誌薄弱,害怕困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驚慌失措,經受不住挫折和失敗;人際交往能力差,孤僻、自我封閉。

過分依賴父母,會形成一些特有的生活環境,使孩子缺乏社會安全感,總是和別人保持距離;他們需要別人提供意見,經常受外界的暗示或指使,好像自己沒有判斷能力;他們潛藏著脆弱,沒有發展與機智應變的能力,更沒有創造性。

因此,作為家長,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真正成長起來,在今後的人生中有所作為,不妨從現在開始,幫孩子糾正其過分依賴的壞習慣。一般來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家長要提一些要求讓孩子完成

在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同時,要按孩子的年齡、能力的發展程度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如果對孩子要求過高、難度過大,會使孩子產生畏難情緒甚至自卑心理,要求過低又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事實上,在幼兒期間,伴隨著孩子生理的發展,他們肢體活動能力增強,相應的自主性也開始得到發展,獨立性逐漸增強,這時是父母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適當時期。父母要堅持給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讓他們自己完成。當孩子看到自己完成了許多事情,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便會增強,從而就會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2.家長不能大包大攬,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培養孩子各方麵的能力。所以,父母要轉變觀念,從小就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起居,能讓其自己做的就不要包辦代替。可以從日常生活瑣事做起,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按時起床,就寢,收拾好自己的衣物,做到生活自理;要求孩子能夠整理自己的寫字台,帶齊學習用具,做到學習自理等。在非原則性問題上可以聽聽孩子的意見。如為孩子買衣服,在一定價格內,款式、顏色可以由孩子決定。

美國大多數家庭的做法是:孩子一出生就單獨睡覺;孩子能夠捧奶瓶,就讓他自己捧奶瓶喝奶;讓孩子在有圍欄的**自己玩;把孩子放在大便椅上讓他自己大便;孩子學步的時候,也是讓他自己扶著學步車走路;長大一些後,一切能夠自己做的事情都自己完成,同時還必須幫助父母幹一些家務活;孩子在7歲的時候,就開始學著自己掙錢;成人以後,就完全獨立,自己解決生活問題。

3.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獨立鍛煉的機會

家長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並在活動中多承擔任務,使自己有機會獨立麵對問題,促使自己拿主意,想辦法。鼓勵他們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當他們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後要及時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多給予幫助、理解,和他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4.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給予引導

婉婷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因為是家裏的獨生女,家裏的大人寵著她,什麽事情都不讓她做,這給孩子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毛病。更嚴重的是,孩子什麽事情都依賴父母,甚至連削鉛筆這樣的小事也要爸爸媽媽代勞。此外,她還愛睡懶覺,每天早晨,媽媽不來催,她就不想起。每次都是媽媽好說歹說,她才很不情願地起來。如果上學遲到了,她就會抱怨父母為什麽不把她拽起來。

婉婷的媽媽意識到,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對孩子的發展很不利。為此,她鄭重其事地對婉婷說:“從明天開始,媽媽將不再叫你起床。你頭一天晚上上好鬧鍾,到時候自己起不來,我們也不去叫你。”

媽媽心中有數:孩子在老師、同學那裏還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豈敢遲到?果然,第二天早晨,鬧鍾一響,婉婷就騰地跳下床來。從那時起她上學再不用催了。更令人高興的是,從此以後,孩子做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比以前強多了,因為她終於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不能依賴別人。

婉婷媽媽的這種做法之所以收效顯著,主要是因為抓住了孩子自尊心強的特點,並且放手讓她自己去負責自己的行為,這種做法很好地糾正了孩子喜歡依賴大人的毛病。總之,克服孩子過分依賴心理的方法很多,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方法,經過長時間的鍛煉之後,孩子過分依賴的心理就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