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的培養從尊重開始

在我們的生活中,往往看到這樣的現象:成年人之間的交往常常強調彼此的尊重,以尊重對方為交往的前提,當缺乏尊重時,也就沒有了交往。但成人與孩子之間,卻很難有這種雙向的“尊重”。這是為什麽呢?這是因為,很多家長受“尊長”觀念的影響,以為隻有孩子有尊重大人的必要,而大人沒有尊重孩子的義務。這就造成了“尊重”之上下失衡、長幼失調。

事實上,家長的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而自尊、被人尊重,是產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動力。孩子的自信首先來自自尊,一個沒有自尊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自信的。一個孩子要想成為一個傑出的人,他就必須先接納自己、喜歡自己、尊重自己、認為自己值得他人愛和喜歡,這樣,他的內心裏就會產生一種自我價值,有了自我價值,孩子的生命之火就被點燃了,而他的精神生命也因此向外擴張。可以說,自我價值是孩子熱愛生活並為之奮鬥的理由,是孩子獲得成功的前提。而自我價值的核心就是自尊。

自尊心的下麵有兩條深層的根:羞恥心和上心。

羞恥心,使人在做了壞事時因產生羞恥感而痛苦,因而遠離這些壞事。人如果沒有羞恥心,那麽他就會按動物的生存方式來行為而不會按人的方式來行為。對於一個沒有羞恥心的人來說,他的行為在別人眼中是什麽樣子,根本就無關緊要。這樣對他的行為就失去了社會製約,那麽動物的本性使他怎麽舒服、怎麽方便就怎麽幹。

上進心,使人不甘心在人群中居於落後的地位而奮起努力。人作為一種社會生物,他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獲得他的同類的認同和羨慕,因而在他的同類中找到優越感。當一個人有了上進心,他就會去追求社會的承認和人的羨慕的眼神。這樣他就會研究人類社會的法則,並自覺按社會法則所設定的正麵方向去規範自己的行為,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獲得社會的承認。與此同時,他必須努力去獲得別人也想要的東西,比如地位、權力、金錢、學問、美感以及健康等。因為隻有得到了別人也想要卻沒有得到的東西,那別人才會羨慕他。

可以說,自尊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上的基石,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作為家長,如果真的愛孩子,就應該從維護、培養孩子的自尊意識開始。

那麽,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如何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培養孩子健康、適度的自尊意識呢?

1.尊重和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使他切實地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並給予積極關注和表揚,切忌包辦代替,更不可打擊、諷刺。這樣既可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品質,又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

田田的父母知道優秀的孩子首先必須具有自尊心,但自尊的形成由最初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決定。因此,田田雖然小時候十分頑皮、淘氣,他的父母也從來不用惡劣的語言去批評孩子,隻是引導孩子應該如何去做。

家裏有什麽事情,父母也都會與田田商量,征求他的意見。雖然因為孩子小,看事情不全麵,多數情況下父母還是按照自己的決定做事,但在做之前,會給孩子講明沒有按照他的意見去做的原因。父母對自己的尊重使田田很高興,他的自尊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

父母都愛孩子,但不一定都會教育孩子。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的貪玩、好動、淘氣而去大聲斥責孩子,嚴厲批評孩子甚至粗暴地打孩子,時間一長,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嚴重打擊,自信更無從談起。因此,父母不要說有辱孩子自尊、人格的話,要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征求孩子的意見,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2.給孩子平等的發言權

(1)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觀點,不管這個想法和觀點在你看來是多麽的可笑和不現實,都一定要很耐心、認真地聽完,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2)不要隨意指責孩子,不要草率地對孩子的觀點給予否認和評論。

(3)要對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做積極反應,讓孩子充分地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做出積極的姿態:“你這個想法不錯,要是再加一點或改變一點就更完善了。”家長的積極反應可以讓孩子心情愉快,充滿成就感。

3.尊重孩子的隱私

家長們不要總希望控製孩子們的一舉一動,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須首先尊重孩子們,孩子們應該有自己的秘密。

所以,家長進入孩子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孩子的決定應該先和他商談,不要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這種尊重應從給孩子換尿片時就開始: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地告訴他要換尿片了,請他忍耐一下。家長不尊重孩子,將導致社會缺乏服務和尊重的觀念,因為不被尊重的人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4.不要武斷地否定他,嘲笑他

例如,當孩子對父母暢談理想、未來時,家長不要因為覺得孩子“異想天開”就武斷地打斷孩子的話,嘲笑他的幼稚無知。這對孩子的自尊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家長應該認真地傾聽孩子的“理想”,必要的時候,家長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供孩子參考,鼓勵孩子為理想而奮鬥。

5.要“平視”孩子,不要“俯視”孩子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說不出”,就以為孩子也“聽不懂”,因此常常采取“俯視”的姿態和孩子講話。而恰當的說話方式應該是一種“平視”的姿態——從孩子可以理解成人的話語意圖開始,就把孩子當成和自己一樣有語言理解能力的人和他們交談;當孩子處於旁聽者的角色時,也要像尊重和自己有同等認知能力的成人那樣,顧及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平視的視角和語言更有利於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品格。隻有平視才能比較清晰而準確地洞察孩子的語言發展、語言風格、個性氣質,而在平視的基礎上的恰當評價則對孩子的心誌成長有積極的影響。

6.放下家長的架子,接受孩子的批評

要建立一個民主的家庭,不能因孩子小就忽視她的家庭地位,與孩子有關的事要與她商量,使她感到自己是家裏的小主人。每天盡量抽出一點時間跟她聊聊在學校裏發生的事,這樣不僅加深了同孩子的感情,而且還可以發現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另外,孩子犯錯誤時要允許她申辯。

例如,張媽媽這人脾氣不太好,多數時間又是一個人帶孩子,所以碰到女兒做的什麽事跟自己的要求不一樣,就要發火,有一次女兒哭著說:“我沒法活了,哪有你這樣當媽的,我做錯事你就不能好好地跟我說嗎?”張媽媽聽後震動很大,當時眼淚就流出來了。說心裏話,張媽媽以前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承受能力,但從那以後,她就很注意批評方式,孩子做錯事時也不再一味地打罵孩子了。

6.喚醒孩子的權利意識

家長應喚醒孩子們的權利意識,而不是將它扼殺在萌芽的狀態。一個明確自己的權利的孩子才會懂得捍衛自己的權益。

7.在他人麵前維護孩子的尊嚴

有一對夫婦以及7歲的女兒外出到朋友家吃晚餐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當他們責備女兒時,主人也故意弄翻自己的杯子。並且解釋說:“瞧,我還這麽不小心呢,40多歲還會弄翻東西,哎,真的還需要學習學習。”孩子原本很擔心,聽了主人的話就開心地笑了,而孩子的雙親似乎也明白了主人的意思,不再生氣。他們平心靜氣地幫女兒擦拭,讓女兒要小心,並告訴她怎麽做才能做到不打翻杯子。

顯然,主人的幽默化解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又讓孩子的父母知道寬容和理解對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也促使他們意識到,在今後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在人前維護孩子的尊嚴。

可以說,家長是孩子良好自尊心的重要培育者。家長的接納、尊重、關懷、無條件的愛以及真誠的讚美與肯定,對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對孩子來說,隻有得到了尊重,才能學會自尊與尊重他人,並且將之實踐到自己的生活中,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