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自卑”成為孩子成功的阻力

自卑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自卑的感受人人都有,隻是程度不同而已。輕度的自卑能讓一個人看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加奮發圖強;但如果過於自卑,就有可能影響到學習和工作,阻礙其獲得成功。

一般來說,自卑感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自身素質評價過低;心理承受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疑忌心理。行為畏縮、瞻前顧後等。孩子的自卑心理一般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沒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

學齡前兒童不知道什麽是自卑,因為還沒有產生自我意識,不知道評價自我。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迅速形成,然而自我意識的成熟有一個過程,不成熟的表現就是過高或過低地要求自我。過高地要求自己,但在現實中又達不到要求的標準,就會產生自卑心理。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主觀評價標準太高的緣故。

2.生活中的挫折

自卑感強的人往往是有過某一特別的經曆,有過心理創傷。在人生的旅途中,人會經曆各種挫折,如遭受打擊,學習、工作屢遭失敗等。挫折會使孩子有各種反應,有的孩子從挫折中經受鍛煉,增強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的孩子則會變得消沉、冷漠;有的孩子對微小的挫折也難以忍受,這就很容易產生自卑。需要指出的是,現代社會充滿了競爭,造成自卑的因素越來越多,孩子必將麵對的考試、麵試、比賽都是自信與自卑較量的場合。

3.對自己智力估計過低

有些孩子因自己學習、能力沒有什麽出色之處,因而過低地估計自己的智力水平,甚至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在交往中過於拘謹,放不開手腳,總擔心自己成為他人的笑料。

4.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極的自我暗示

由於先天或後天的原因,有些人因個子矮小、過胖,五官不端正,身體有殘疾、缺陷等原因,懷疑或擔心自己被他人恥笑而引起自卑,表現為離群索居、不敢主動交往或不肯接受他人的友誼。

5.對自身心理的不當評價帶來的消極自我暗示

自卑者大多數對自己的性格、氣質等心理特點有一些了解。但對自身存在的不足往往過分誇大,表現出對這些弱點無能為力。

總之,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一個過於自卑的孩子總喜歡拿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優點比,覺得自己事事不如別人,在人前自慚形穢,從而喪失自信,悲觀失望,甚至沉淪。在我們的身邊,就有這麽一些性格自卑的孩子,葉婷婷就是其中一個——

葉婷婷對自己的長相很不滿意。因為,她長得又黑又瘦,還長著兩顆大虎牙,為此,班上的同學經常笑話她,叫她:“大齙牙”。

為了隱藏自己的不足,葉婷婷在人前總是一副刻板、拘謹、不苟言笑的模樣,即便其他同學圍在一起講笑話,她也總是一個人默默無語地躲在角落裏看自己的書。

有一次,縣裏舉行“作文競賽”,葉婷婷因為文筆出眾被老師選上了,可是,葉婷婷卻說什麽也不願去縣裏比賽。老師動員婷婷的媽媽做思想工作。然而婷婷卻告訴媽媽:“我怕比賽得不到名次,同學們笑話我!”為此,媽媽頗傷腦筋。

葉婷婷的這種表現,就屬於因生理上的不足而自卑,從而導致其消極地逃避競爭的一個範例。這種自卑心理和逃避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輕則,它讓孩子失去這麽一次成功的機會;重則,它能埋沒孩子一生的才能,導致其自暴自棄,不思進取,更有甚者,還會給孩子心靈留下陰影。

與葉婷婷不同的是,王芊芊是因為成長受挫而導致自卑的——

王芊芊是一名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初中時行為習慣極差,升高中時,原學校拒絕收她讀高中。之後,她隻能到另一所差一點的學校讀高中。

上高中以後,王芊芊整天有愁容,無笑臉,思想負擔很重。原來,王芊芊認為自己成績差,“名聲”又不好,因此,她擔心在班上受孤立,擔心將來別人都考上大學而自己考不上,被淘汰的就是她。為此,她抬不起頭,挺不起腰,上課聽講不專心,發言不積極,整天沉默寡言,和同學相處也很被動。甚至想輟學,幹脆放棄高中階段的學習。為此,她多次和爸爸媽媽提出“不讀了,讀書沒有意思。”“做人有什麽意義呢?”

芊芊的爸爸媽媽也不知道為什麽芋芊變得如此悲觀。

實際上,王芊芊是一個因為缺乏自信而變得悲觀、失望的孩子。因為缺乏自信、過於自卑,她不敢麵對新的事物,不敢主動與人交往,心情苦悶不堪。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王芊芊如何能做到心無旁騖地學習呢?當然,王芊芊的這種自卑尚處於初級階段,隻要正確引導,孩子就能慢慢地走出自卑的陷阱。反之,如果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卑的危害性,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和發展,甚至抱憾終生。

因此,家長應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正陷入自卑的陷阱裏,一旦發現,須盡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今後的發展。一般來說,缺乏自信,自卑的孩子會表現出以下征兆:

(1)做事沒主見,不敢自己實踐。自卑的孩子總是喜歡說“我不懂”、“我不會”、“我不行”,麵對選擇的時候更是不知如何是好。

(2)膽怯怕羞。兒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但是過度膽怯、怕羞,如不願拋頭露麵、不敢接觸生人,則可能內心深處隱藏著強烈的自卑情結,因為自卑、害羞、膽怯,這些孩子對交朋友缺乏興趣,經常獨來獨往。

(3)猜疑心重。自卑的孩子對家長、教師、小夥伴對自己的評論十分敏感,特別是對小朋友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有時甚至無中生有地懷疑別人討厭自己,且表現出憤憤不平。

(4)羨慕他人。自卑的孩子總羨慕別人擁有的好東西,即使自己同樣也擁有這些東西,他們也覺得自己的不如別人。

(5)缺乏勇氣與鬥誌。自卑的孩子總在別人麵前感到自己很無能,覺得自己比不上他人。因此,他們會回避競賽、競爭,更不敢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以免他們自身所認為的短處被別人發現。

(6)表述困難。據統計,8成以上自卑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或表現為口吃,或表述不連貫,或表達時缺乏情感,或詞匯貧乏等。專家們認為,這是因為強烈的自卑感阻礙了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係統的正常工作之故。

(7)承受能力差。自卑兒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兒童那樣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極因素帶來的壓力,即使遇到小小失敗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的甚至對諸如搬遷、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難以適應。

(8)有自虐傾向。占相當比例的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為自暴自棄。更有甚者,還可能表現出自虐行為,如故意在大街上亂竄、深夜獨自外出、生病拒絕求醫服藥等,似乎刻意讓自己處在險境或困境之中。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一定要正確對待和解決孩子的自卑心理,千萬別讓“自卑”成為孩子成功的阻力,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上種種的自卑表現,就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走出自卑的泥淖,變得自信、達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