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困惑智者,反而收獲巨大

以不聰明的人對付聰明的人,以愚人困惑智人,可謂為人處世的絕妙手段。曆史上,宋太祖選押運使的故事便是典例。

相傳北宋初年,南唐還沒有納入宋的版圖,但此時南唐後主李煜已經向北宋稱臣,每年要向北宋納貢。

有一年,南唐派使者前來納貢,派遣的使者是江南最有學問的文士徐弘。按照慣例,北宋政府要派官員做押運使,接受貢品。但是滿朝文臣都自認為才學不及徐弘,怕丟了大宋的麵子,被南唐使者恥笑,因而沒有人敢前去做押運使。

後來,宋太祖突發奇想,便很隨意地派一個目不識丁的侍者前去做押運使。滿朝文臣都大吃一驚,連宰相也不解其中的奧秘。

但既然是皇帝親自下的聖旨,且時間緊迫,隻得催促那個侍者趕快動身。侍者來到長江邊,與南唐使者相見。一上船,徐弘便滔滔不絕地談古論今,詞鋒銳利。

那些有學問的陪同人員交口稱讚,而那個目不識丁的侍者卻根本就聽不懂對方在說些什麽,所以也就無言以對,出於禮貌,隻能點頭稱是。

徐弘不想在宋的使者麵前丟南唐的麵子,更不了解對方的深淺。看到對方不說話,心裏越發沒底,隻是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

北宋侍者還是出於禮貌,頻頻點頭稱是。一連幾天,對方從不辯論,隻是徐弘一個人唱獨角戲,隻說得口幹舌燥,疲憊不堪。時間久了,徐弘便覺得沒趣了,也隻好停了下來,再也不吭聲了,悻悻地隨侍者來到京城。

以愚應智,智者無計可施,真乃處事之妙法也。無獨有偶,現代的談判桌上,這一招也有奇效。

在一般人眼裏,優秀的推銷員都是那些口若懸河、反應靈敏、精明幹練的強者,其實並不盡然。有時,那些看起來“傻笨愚呆”“口舌笨拙”“一問三不知”的推銷員,卻屢屢在談判桌上獲勝。

原來,他們采用了“裝愚示傻”的謀略,即故意擺出一種“什麽都不明白”的愚者姿態,讓強硬的對手“英雄無用武之地”。

談判界津津樂道的一件日美商界談判實例,就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這種方法。

一次,日本某公司選派了三名代表同美國一家公司談判。在談判前,日方了解到美國這家公司的談判代表不僅思維敏捷,能言善辯,而且還準備了充足的資料。顯而易見,要硬對硬、強對強,取勝的把握不大,於是,他們決定使用“裝愚示傻”法來和美國人談判。

早八點,美日雙方正式開始談判。果然不出日本人所料,美方開局就控製了局麵。他們利用屏幕向日方詳細地介紹了公司的產品,並信心十足地表示,他們開價合情合理,品質優良超群。這一演示、介紹過程整整持續了兩個半小時。在此期間,三位日本代表一直靜靜地坐在談判桌旁,一言不發。美方主談以為日本人為他們的介紹所吸引,很是高興,便充滿自信地問日方代表說:

“你們認為我們所談的如何?”

誰知,一位日方代表禮貌地笑了笑,回答說:“我們不明白。”

這話不亞於晴空霹靂,美方主談的臉上頓時失去了笑容:“你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你們不明白什麽?”

另一位日方代表也麵帶微笑地回答:“所有的一切我們都不明白。”

美方主談覺得肝部隱穩作痛,但他還是強作鎮定地問:“你們從什麽時候開始不明白的?”

第三位日方代表慢條斯理地答道:“從你將會議室的燈關了之後開始的。”

美國人都傻眼了。主談無奈而焦慮地問:“那你們希望我們怎麽辦?”

三位日方代表異口同聲地回答:“希望你們再介紹一遍。”

美國人徹底泄氣了,因為他們實在沒有最初的熱誠和信心,去重複一次兩個半小時的推銷性介紹。再說,即使他們硬著頭皮這樣做,誰又能保證日方不故伎重演呢?

結果,精明強幹、準備充分的美國人敗在了“什麽都不懂”的日本人手下——要價被壓到了最低碼。

可以說,裝愚示傻法是對付強硬談判對手的有效武器。試想,當你和一位根本聽不懂你在說些什麽的人交涉時,即使你有再廣博的學問、再豐富的資料、再嚴謹的邏輯、再高深的理論、再精辟的見解、再鋒利的辯詞,又有什麽作用呢?這好比一個人運足了氣揮拳朝你打來,你不僅不還手,還後退走開,結果可想而知。

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當遇到強勁的對手時,不要膽怯,也無須憂慮,采用“裝傻戰術”,一愚到底,不失為一條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