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要學會主動示弱

人們常常善於示威、示強,以顯示自己的強大。殊不知,顯示強大不一定強大,反而會使自己致命的“短處”暴露無遺。這種人盡管能得一時之利,卻難以成為最終的成功者。而示弱則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不滿或嫉妒,放鬆對手的警惕,在不利的條件下保存自身實力。

有這樣一則寓言:從前,有一條大河,河水波濤洶湧。河上有一座獨木橋,橋很窄,僅用一根圓木搭成。有一天,兩隻小山羊分別從河兩岸走上橋,到了橋中間,兩隻山羊相遇了。但因橋麵太窄,誰也無法通過,而誰也不肯退讓。結果,兩隻山羊在橋上用角頂撞起來。雙方互不示弱,拚死相抵,最終雙雙跌落橋下被河水吞沒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主動示弱,可以讓我們成為真正的贏家。

動物學家考證,早在幾億年前,蜥蜴原是恐龍的同類,但是體積相差懸殊,地位也完全不同,那時,整個地球的主宰就是恐龍。可是到如今,恐龍滅絕了,而蜥蜴卻一直存活了下來。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恐龍的體積過於龐大,不便保護自己,所以被自然界所淘汰;而蜥蜴小巧靈活,雖然很纖弱,卻便於隱蔽自己,從而得以在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中存活下來。

美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調查:一名彪形大漢在擁擠的馬路上橫穿而過,願意給他讓路的車輛很少,而一個老弱病殘者過馬路,大家都會給他讓路。希望為他人所關心注意,可以說是人類最大的需要。

因為我們自嬰兒時期起就發現了一個事實:我們的需要都是在有人注意的情況下獲得滿足的。因為“有人注意”,就形成了“將獲得滿足”的符號。示弱能引起別人的關注,從而獲得更多的愛憐。弱強兩者,有時候收到的效果相反。弱,反而贏了強者,強,反而處在弱勢。

每個人都有這種體會,拳擊時,先把拳頭縮回來再伸出去,拳頭才有力度,縮的幅度越大,出擊的力量也越強。一個人的示弱,也可以看成是縮回拳頭的過程,它的目的是為了在關鍵時刻把生命的那隻拳頭伸得虎虎生威。

不可否認,很多時候,示弱也是保存實力最終贏得機會的最好方式。

項羽聽了範增的建議,想利用鴻門宴除去劉邦。由於項氏家族中的項伯與張良關係好,項伯把這一消息透露給張良,張良出主意要劉邦籠絡項伯,為項伯祝壽,而且還與其聯姻。

當時,軍事實力最大的起義軍是項羽的軍隊。項羽在滅亡秦後封賞其他諸侯王,自比前朝周天子——西楚霸王是最大的王,其他的王是下屬關係。

在項王心中,他與諸侯王的關係是君與臣。同時,劉邦要張良收買項羽陣營的其他將領。這像勾踐臥薪嚐膽一樣,是示弱,保存實力之計。在鴻門宴上,劉邦在張良等人的幫助下,逃脫了危險的境地。

一位文豪在談及自己當年的遭遇時曾說:“我的處事態度像棉花,受到擠壓就收縮,外部擠壓一消失,棉花就會恢複原來的形狀。棉花的與眾不同,在於彈性。”

所以說,我們在逆境中要學會主動示弱,而不是與不可戰勝的困難不自量力地逞能。這樣,才能盡可能多地保存實力,為自己的東山再起爭取空間和時間,從而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