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不說透,化幹戈為玉帛

有道是,觀棋不語真君子。下棋也好,打牌也好,局中的各方正在較勁,猛然間一方想出一步妙手,某個旁觀者也看出了其中的奧妙,忍不住驚歎“太棒了”。出招的一方鬱悶自己的妙計被揭穿,本來蒙在鼓裏的那一方卻沒覺得旁觀者是幫了自己,反而覺得自己的智力被鄙視了,心中也鬱悶起來。這位旁觀者把兩方都得罪了,卻還為猜透別人的心理而沾沾自喜。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總以為自己明白別人在想什麽,到處宣揚自己的“見解”,卻不知得罪了多少人,錯失了多少機會。事實上,如果能夠把想法放在心裏,為人處世也許就會更輕鬆了。

木材廠有一個幹練的辦事員。有天早上,他辦公室的電話鈴響了,一個人急躁不安地在電話裏通知他說,木材廠運去的一車木材都不合格,他們已停止卸貨,要求木材廠立即把貨從他們的貨場運回去。原來,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時,他們的木材審察員報告說這批木材低於標準50%,鑒於這種情況,他們拒絕接受木材。

辦事員立刻動身向那家工廠趕去,一路上想著怎樣才能最妥當地應付這種局麵。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他一定會找來判別木材檔次的標準規格據理力爭,根據自己做了多年木材審察員的經驗與知識,力圖使對方相信這些木材達到了標準,錯的是對方。然而這次,他決定改變做法,打算用婉轉的方式解決問題。

辦事員趕到貨場,看見對方的采購員和審察員一副揶揄神態,擺開架勢準備吵架。辦事員陪他們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貨車旁,詢問他們是否可以繼續卸貨,這樣辦事員可以看一下情況到底怎樣。辦事員還讓審察員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邊,把好的堆在另一邊,說是這樣拉回去方便。

看了一會兒,辦事員就發現,原來是對方審察得過分嚴格,標準沒有拿準。因為這種木材是白鬆,而審察員對硬木很內行,卻不懂白鬆木。白鬆木的相關標準恰好是辦事員的專長。不過,辦事員一點也沒有表示反對,而是一邊觀察,一邊問幾個問題。辦事員提問時顯得非常友好、合作,並告訴他說他們完全有權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來。這樣一來,審察員變得熱情起來,最初的緊張開始消除。漸漸地,審察員整個態度都變了,他終於承認自己對白鬆毫無經驗,開始對每一塊木料重新審察並虛心征求辦事員的看法,最終發現木材完全沒有質量問題。

最後,他們收下了全部木材,辦事員拿到了全部的貨款。

凡事不要輕易說出,可以使工作與生活更加順利。而有一些人往往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緒,也不管時間場合,對象是否適當,更不理會講話的後果,心裏有什麽就說什麽,想怎麽說就怎麽說。而且,說話不講究方式方法,往往是采取最直接的表達方式,甚至不乏尖銳刻薄。這樣的直率最容易得罪人,往往使對方十分尷尬,使自己招人記恨,陷入孤立的狀態。其實,隻要動動腦筋,換個思路,也許不說出來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20世紀60年代初期,某一外國貴賓來我國訪問,我國為他舉辦了盛大的招待宴會。宴會上使用的酒杯是一套極其珍貴的九龍杯,其形古樸蒼勁、玲瓏剔透,特別是龍門口上那顆光耀奪目的明珠更是巧奪天工。有人被這精美而又珍貴的藝術品深深吸引住了,拿在手上仔細欣賞,讚不絕口。也許是由於飲酒過多,他竟將一隻九龍杯有意無意地順手裝進了自己隨身攜帶的公文包。我方陪同人員見狀後,覺得直接索要不太禮貌,甚至還會影響到兩國的關係。眼見客人夾起公文包興衝衝地離去,心裏焦急萬分。

陪同人員將這一情況向當時正在視察工作的領導做了匯報。領導聽後指示道:“九龍杯是我國的稀世珍寶,一套36隻,缺一隻豈不可惜?不要就這樣讓他輕易拿走,當然追回也應采取最為合適的辦法。”當領導得知這位貴賓將要去觀看魔術表演時,思忖片刻,心生一計,便把有關人員叫來,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

晚上,明亮的表演大廳裏熱鬧非凡,精彩的魔術表演令觀眾如癡如醉。特別是那位貴賓,被中國演員精湛的技藝所折服,一個勁兒地熱情鼓掌。台上表演正是**,隻見一位魔術師輕步走上舞台,很是瀟灑地將三隻杯子擺放在一張桌子上。觀眾定睛一看,原來是奇光耀眼的九龍杯。再看魔術師舉起手槍,朝九龍杯扣動扳機。隨著一聲槍響,轉眼間,那三隻九龍杯隻剩下了兩隻,另一隻不知去向,觀眾們興趣熱烈,既為魔術師的技藝歎服,又都在討論:那隻九龍杯變到哪裏去了?

這時,魔術師對觀眾們說道:“觀眾朋友們,那隻杯子剛才被我一槍打進了坐在前排的那位客人的皮包裏了。”說完,便輕步走下台來,對那位貴客欠身道:“先生,能打開您的包嗎?”貴客明知是計,但不好作聲,便從包裏將九龍杯取了出來。當他看到滿場的觀眾都在熱烈鼓掌時,也笑了起來。珍貴的九龍杯就這麽被留了下來。

在現實生活中,“心直口快”也許是一種美德,然而因言語不當而產生矛盾又確實不合適。在很多時候,“心直”固然可嘉,但“口快”卻未必值得稱道。如果我們能夠區別不同情況,該直說的時候直說,該婉言的時候則婉言,那就不但可以消除許多不必要的煩惱,而且還可以“化幹戈為玉帛”,增進友誼和團結。所以古人有雲: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