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撒謊及時糾正

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成功,需要多方麵因素的結合才能實現,智力因素固然重要,非智力因素也同樣重要,而誠實是非智力因素中最關鍵的一種。所謂誠實,對於孩子來說,主要表現在不欺騙別人,不對別人失信,犯了錯誤敢於承認等。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撒謊的行為,但並不是所有的撒謊行為都說明孩子存在著嚴重的道德問題。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撒謊一般可分為“過失撒謊”和“有意撒謊”兩種。過失撒謊大多是無意的,非功利性的。過失撒謊性質不算嚴重,也比較容易糾正。而有意撒謊則不然,它是孩子的主動行為,大多是故意編造,帶有明確的功利性。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撒謊時,應及時指出並給予糾正,若不然,就會形成不誠實的惡劣品質。

不過,很多家長在糾正孩子撒謊行為的過程中,往往氣急敗壞,急於求成,不講方法,以致達不到好的效果。

揚揚是一個品學兼優的男孩。

一天中午,揚揚告訴媽媽下午要去少年宮畫畫,但媽媽偶然得知那天下午少年宮根本就不開門。

晚上,在家長的再三追問下,揚揚才告知實情,原來他和班上的幾個同學相約到市中心廣場玩了。於是父親勃然大怒,重重地打了他一頓。

在那天的日記裏,揚揚是這樣記述的:我上午答應了同學一起去廣場的,之所以沒有對家長說出實情,是因為家長一直以來對我的管教太嚴格,如果直說,很可能會遭到拒絕,這樣我在同學麵前就會很沒麵子,並會落下不守信譽的名聲。

原來,揚揚謊言的背後竟然還有一份誠信,隻是,家長的大棒主義實在太不講理。而揚揚的撒謊行為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他們不明白,責罵與體罰隻會誤導孩子走向更深的淵潭。

家長在對孩子的撒謊行為進行糾正時,不但要從孩子的身上找原因,而且還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弄清楚到底是什麽造成了孩子不誠實的行為?

孩子撒謊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第一,為了引起注意。孩子有想通過別人的注意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孩子有過因說謊而引起成人關切的經曆,那麽,孩子就可能會用這種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他人的注意。

第二,家長的教育不當。孩子模仿性很強,家長的不誠實行為,不僅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會在他們的心靈播下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種子。

第三,為了達到某種願望。有時,孩子為了達到某種渴望已久的東西,以為撒謊就能達到目的。這是由於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發展尚不完善造成的。

第四,為了逃避某些事情。有時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願去幼兒園,就會說“我肚子疼”。

第五,因害怕訓斥、打罵。有些家長,每逢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便要打罵孩子,孩子怕罵怕打,便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

從以上幾種因素中,我們可以得知,孩子撒謊並不都是自己的錯,家長也有過錯。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少兒心理問題專家也說:孩子說謊有種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出於無奈,撒謊有時是家長逼的。這可能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想到的。

找到了孩子撒謊的根源,往往就容易對症下藥:

第一,預防很重要。對於孩子撒謊,家長既不要認為孩子小,撒謊沒什麽了不起,也不要把撒謊看得十分嚴重,認為“小小年紀就撒謊,以後還了得”。孩子撒謊本身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想避免孩子撒謊,應從小做起,從預防入手。

第二,家長要做好榜樣。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提醒我們“什麽樣的家長會教育出什麽樣的孩子”。換個角度說,要想教育出誠信的孩子,就要求家長首先做一個誠信的家長。

第三,給孩子下台階的機會。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大人的預言會決定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從而決定孩子的努力方向。所以,在孩子麵前不要輕易地冠以“撒謊”這樣一個罪名。這不但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也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負疚之感。麵對孩子撒謊,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下台階的機會。那就是為孩子“找梯子”。比如說,今天孩子說謊了,家長可以給他講一個關於誠實的故事,然後啟發孩子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實際上,這樣的效果會比打罵的教育方式好得多。

第四,獎勵誠實行為。家長要幫助孩子認清“說謊不會成功,即使蒙混過關,也不過是暫時的,而誠實會減輕對他過失的懲罰,撒謊則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的道理,同時應該不斷地教育孩子要誠實,孩子有了誠實的行為應及時給予鼓勵和獎勵。在糾正孩子撒謊時,獎勵誠實行為比懲罰撒謊行為更為重要和有效。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多表揚孩子的誠實之處,獎勵孩子的誠實行為,這樣,孩子就能體會誠實比撒謊更有好處。

當然了,關於孩子撒謊的辯證問題,至今還存在爭議。根據加拿大一項大型調查,孩子撒謊並不是壞事.而且還可能是早慧的體現。這項調查跟蹤了1200個2歲兒童直到他們17歲,結果發現五分之一的2歲兒童都有說謊現象,3歲時撒謊比例上升到五成,4歲時則是近90%,到了12歲時,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撒謊。但研究同時指出12歲以後撒謊比例就會下降,到了16歲,這一比例會降低到70%。

但不管怎樣,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撒謊,就應及時給予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