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體驗成功的經曆

家長要想讓孩子出色,讓他們體驗成功的經曆是必不可少的。

不錯,大家經常用“失敗是成功之母”來鼓勵那些遭遇挫折的人振作起來。而事實上,真正能夠屢敗屢戰、不畏挫折、執著向前的人並不多。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會讓人信心全無,形成習慣性無助感。越失敗就越沒有信心,越沒有信心就越容易失敗,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有時候,成功更是是成功之母。這也就是當前教育界提倡的“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既是一種教育觀念,又是一種教育方法。作為教育觀念,它主張人人都可以成功,主張成功是多方麵的,主張把培養孩子的內部動力機製作為目標。作為教育方法,成功教育強調從外壓式的強製教育轉變為內調式的自我教育。

成功教育是上海市閘北八中一位校長多年堅持成功教育總結出的教育理論。以前,上海市閘北八中是上海市閘北區最差的一所學校,該校學生有37%的人在小學留過級,畢業合格率始終徘徊在20%,最低時隻有6%,但犯罪率卻高居全區之首。該校學生90%以上來自最落後的棚戶區,被當時的社會稱作“垃圾學校”。當時流行的順口溜是這樣描繪的:“八中八中,大門朝東;流氓成群,打架成風。”然而,受命主持該校成功教育的一位校長,卻對這所學校情有獨鍾,在他的帶領下,通過十多年的“成功教育”,奇跡出現了:該校畢業生的合格率、優良率、升學率都達到了100%,形成了以進閘北八中為榮的新景象,堪稱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因而受到中國教育界的重視,成為教育部重點推介的全國名校。

是啊,成功是成功之母。孩子在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之後,自信心倍增,更容易成功。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用一個成功贏得更大的成功。

那麽,怎樣讓孩子從成功中獲得快樂的體驗呢?家長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第一,為孩子創造學習成功的預感。心理學研究和生活經驗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如果一件事情有很大的價值,通過我們的努力後又可以實現,那麽我們肯定會對它產生興趣,並願意做出努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時也應注意運用這規律,那就是為孩子創造學習成功的預感。

第二,積極鼓勵孩子從事有興趣的活動。正常的嗜好與充分的運動不但有助於調劑生活,更可培養積極健康的人生觀。比如,當孩子在節假日要求父母陪同玩遊戲時,父母大可不必嚴肅地說:“不準玩,快去做功課!”因為遊戲不但能訓練個人的思考力與臨場反應,亦可提高理解力,對其前途有莫大助益。反之,若孩子因缺乏理解力的訓練而無法領會課業的內容,必將隨年級的升高與課程的加深,更難產生學習興趣了。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興趣廣泛並喜愛運動時,應當積極地加以鼓勵。

第三,讓孩子發揮自己擅長的學科。有一位教育專家認為:“大腦猶如一條包巾:隻要提起一端,便可帶動全體。為何擁有一技之長的人,通常其他方麵也會有優異的表現呢?正因頭腦有如包巾般的特性,隻要有一端被開啟,其他部位也會相對地活躍起來。因此,若對某一課題產生好奇心,集中精力去做,必能促進全腦的活性化。”例如,有個學生數學方麵的表現不理想,但是他語文成績獨占鼇頭卻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致公認的。因此,他因擁有一門擅長的科目而充滿自信與快樂。

第四,鼓勵孩子獲得成功。對孩子不提過高的要求,讓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才會對學習有興趣。比如,低年級的孩子學會拚音和常用漢字後,可讓他們給外地的親戚寫封短信,並請求遠方的親人抽空給孩子回信,讓他們嚐到學習的實際效用,這樣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五,讓孩子做老師。家長可以讓孩子做老師教自己,試著交換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場,會提高其學習的欲望,同時,為了使雙方明白,孩子自己必須深入地學習並抓住學習內容的要點,這對於其自身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第六,試著讓孩子創造問題。孩子是學習的當事人,如果被迫學習,被迫考試,學習處於被動狀態,時間久了,孩子對學習生厭是可以理解的。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可以換一種方法,不是經常讓孩子去解答問題,而是采取讓孩子創造問題的學習方法。這不僅會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而且會激發討厭學習的孩子的學習興趣。試著讓孩子創造問題,孩子會考慮什麽地方是要點,父母也可以在指導孩子學習時以此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會對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覺得意的地方提出問題,這對父母來說,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麵比較擅長,在哪些方麵還有欠缺。如果堅持這種學習方法,孩子就會在平常的學習中準確地抓住學習的要求和問題所在。此外,這還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滿足孩子的自尊心,學習自然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七,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正像我們的工作有難易的差別一樣,孩子的學習任務也有程度難易之分,倘若一開始就好高騖遠,便容易因為嚐受失敗的苦惱而喪失自信與幹勁,最終一事無成。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事情開始時就順利進行,便可令人全身心投入並且提高效率,還能因滿足感與充實感的產生,激勵孩子向更高遠的目標積極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