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別人的麵讚賞孩子

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家長不宣揚孩子的過錯,則孩子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更會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愈是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到了打擊,設法維護別人好評的心理也就愈淡薄。”可見,在別人麵前,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強烈,當著別人的麵批評和訓斥孩子,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而最好的方法是經常對孩子讚揚、鼓勵,尤其是在別人麵前讚揚孩子。

賞識教育的理論告訴我們,對孩子要多讚揚、多鼓勵,少批評、少責罵。經常對孩子讚揚、鼓勵,尤其是當著別人的麵讚揚孩子,能使孩子產生成功感和榮譽感,從而增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因此,家長應該把對孩子的賞識擴展到別人的麵前,要善於當著別人的麵賞識和尊重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充分感覺到家長對他的重視和欣賞,從而激勵孩子產生無窮的力量和信心。

有一天,趙孔森帶著女兒出去散步,在路上偶然遇到了好友張金德和他的女兒,故友重逢,難免一番客套。一陣寒暄後,他們都將話題轉移到了彼此的孩子身上。

趙孔森問張金德的女兒:“小朋友,你幾歲了?”張金德的女兒性格比較外向,一點也不懼生,她很高興地回答說:“叔叔,我今年6歲。”趙孔森又問:“上學了沒有?”她回答說:“上了,在實驗小學一年級一班。”趙孔森繼續問:“老師今天教的什麽呀?”張金德的女兒回答說:“教的拚音。”“能讀給叔叔聽一下嗎?”“當然可以!”說著小女孩張大嘴巴,發了一個“a”的音。盡管發音不是很準,但趙孔森還是誇讚說:“嗯,讀得真好!小朋友真棒!”

隨後,張金德也親切地問趙孔森女兒問題,她正好也上一年級,與張金德女兒學的是同樣的內容。趙孔森讓女兒讀“o”,女兒很認真地發了一個“o”的音,盡管女兒讀的音很到位,但出於客套,趙孔森還是很謙虛地說讀得不太好。

接下來,張金德又問了趙孔森女兒其他幾個問題,誰知女孩一反常態,將臉扭到一邊,冷冰冰地回答說:“不知道!”張金德自覺沒趣,趙孔森也覺得很沒麵子,就圓場說:“還是你女兒乖巧能幹,什麽都會,要是我女兒能趕上你女兒一半就好了。”說著趙孔森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張金德安慰說:“孩子還小,不用著急,一切慢慢來。”

聊了一會兒,天色漸晚,他們各自領著孩子往回走。臨別時,張金德的女兒很有禮貌地對趙孔森和他的女兒說:“叔叔再見,姐姐再見。”趙孔森輕輕地拍了女兒一下,示意她跟別人說再見,可女兒毫不理會,一個人氣衝衝地朝前麵走去了。趙孔森無奈,隻得尷尬地跟張金德笑笑,並代替女兒跟他們說再見。

趙孔森追上女兒,嚴厲地教訓她說:“你看人家妹妹多有禮貌,哪像你,連招呼都不跟人家打一下就跑了,真是太不像話了。人家比你還小,但什麽都比你做得好,你得好好向人家學習學習。”女兒不服氣地說:“那些問題我都會,隻是我不想回答而已。你為什麽說話老是偏向別人,一點都不像是我的爸爸。”說完,女兒低垂著頭,委屈地哭了。

趙孔森這才知道,原來因為客套,在張金德麵前貶低了自己的女兒,使女兒的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傷害。從那以後,趙孔森再也不拿女兒跟別的孩子做比較了,也不在別的家長和孩子麵前誇獎自己孩子的優點。因為無論是別人家的孩子還是自己家的孩子,他們的自尊心都是柔弱的,都需要別人的嗬護和讚美。

從事例中可以看出,孩子比成人更愛麵子。他們對於批評與讚揚是極其敏感的,如果孩子一有過失,家長就公開宣揚出去,使孩子當眾出醜,其結果隻會加深孩子的被訓斥的印象,感到自己在眾人麵前丟了麵子,因而產生自卑,產生逆反心理。反之,如果孩子被家長當眾誇獎,則會感到一種莫大的快樂。所以,當跟別人說起自己的孩子時,不管孩子是否在場,都要懷著賞識和尊重的心態去談論他們。

當然了,當眾誇獎孩子要講究技巧:

第一,態度必須認真和真誠。不能因為炫耀自己或者敷衍別人而故意吹噓,誇大孩子的優點。

第二,必須有根有據。要根據孩子平時的表現來賞識孩子,不能因為賞識而賞識,憑空捏造事實,讓孩子感覺在作假。

第三,不能猶抱琵琶半遮麵。誇獎孩子應該大大方方,有的家長隻說一半就停了下來,表現出謙遜、不好意思的樣子,這樣反而會讓人感覺家長在故意賣關子,在誇耀自己有多麽的了不起。

第四,要適可而止。家長不要說起來沒完,讓孩子感覺不自在。要知道,賞識的話並不是越多越好,有時候說得多了反而無益。

因此,家長應該把對孩子的賞識擴展到別人的麵前,要善於當著別人的麵賞識和誇獎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充分感覺到家長對他的重視和喜愛,從而激勵孩子產生無窮的力量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