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扼殺孩子的個性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這恐怕是青春期孩子體會最深的話之一,也就是說,追求個性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共性。這就告誡家長,不要總是急著為孩子“塑形”,更不要隨意扼殺孩子的個性。

有一次,國外幾位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學家參觀中國的多家幼兒園和小學,參觀結束後,他們指出了我國教育主要的四大失誤:

失誤1:教師怎麽能要求全體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動作、坐姿、站姿都一模一樣呢?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富有他們自己個性特點的行為,那才是他們獨特的行為符號。隻有具備個人特點的行為才是有魅力、有力量的。

失誤2:教師怎麽能要求全體孩子在回答問題時的語言和語氣都一樣呢?語言是人類思維的符號,每個孩子隻要具備獨立的思維能力就應該有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限製了孩子的語言也就限製了孩子的思維,更限製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失誤3:教師怎麽能讓孩子的思想和興趣都一樣呢?你們每個男孩和女孩都異口同聲地說:“長大後要當科學家。”但當問到他們為什麽要當科學家時,卻沒有幾個能說出來。同樣的問題拿到國外,孩子的回答卻幾乎沒有一樣的,有的長大後想當總統、有的長大後想當牙醫。如果連孩子的理想和興趣都一模一樣、毫無個性,極易使孩子長大後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失誤4:教師怎麽能阻止和嘲笑孩子說出與教師給出的標準答案不同的答案呢?教師不能武斷地強迫孩子接受教師給出的唯一答案,而不允許孩子有獨立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

這些失誤,家長與老師是否都應該反思呢?孩子沒有了獨立的個性,也就沒有了獨立的思想和獨立的言行,也就沒有了創造性和生存的競爭力。其實,不僅人類社會中每一個個體的獨特個性和“能人所不能”的素質是其成為優勢生存者的唯一條件,在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生存法則也都同此理。企鵝、北極熊為什麽能在冰天雪地的苦寒之地生存?駱駝為什麽能在炎熱幹旱的沙漠中生存?正是因為它們具備了“能人所不能”的生存素質,使它們成為獨特環境的優勢生存者。

家長要想把孩子培養成為未來社會的優勢生存者,需要樹立的第一觀念就是:“讓孩子能人所不能。”許多人都認為“能人所不能”的素質是天才的專利,隻有天才才能夠具有這種優勢素質。不少家長常常感到疑惑:“我怎麽也看不出我的孩子有什麽能人所不能的地方?”“我的孩子才3歲能看出什麽能人所不能的地方?”難道“能人所不能”真的隻是天才的專利?其實不然,每一個孩子都與生俱來的具有獨特的“能人所不能”的素質,隻是,這些都被我們的家長忽略了。也就是說,隻要家長重視孩子的個性、不隨意扼殺,孩子就能健康地成長並最終成為優勢者。

這是一位母親所寫的博客,很值得家長們深思——

那天,一位朋友請我和兒子到她家吃飯。吃飯的時候,她的兒子規規矩矩地坐在那裏,等著大家一起坐下來。我的兒子卻如入無人之境,拿起筷子就吃。我感到很沒有麵子,小聲地嗬斥兒子,要等著大家一起吃。

兒子那天因為我的嗬斥,吃了幾口就放到一邊玩去了。朋友的兒子吃得很有修養,讓我羨慕不已。我覺得回去要好好地管管兒子了。巧得很,那天回家順手取了當天的報紙,瀏覽時,忽然看到一則小文:看一個小孩的家庭,看他的吃飯狀態就可以看出來。規規矩矩吃飯的小孩,平時肯定受到了太多的約束;虎頭虎腦地吃的,想吃什麽就拿過來大吃的,孩子活潑的天性還沒有被扼殺,而那些追著小孩喂的家庭,可憐的孩子的胃和天性都要受苦了……

看到這裏,我用目光找兒子,他正在**一下一下地跳著向上努力,他想用手去碰那盞我從市場買回來的工藝紙燈。他正在自得其樂呢。要是以往,我肯定吼他,但現在,決不能這樣了。

這天,我沒有作聲。他感到好玩就讓他玩吧,我想。

也許我們成人感到不再有趣的事情,在孩子那裏,還很好玩,那為什麽不讓他調皮一下呢?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表現欲望極強。研究青春期心理的專家都這麽比喻此時孩子的心態——他們把世界想象成舞台,想成為美麗的公主或英俊的王子,吸引所有觀眾的目光。而王子和公主卻隻有一個,所以,他們就想盡各種辦法讓自己與眾不同,諸如衣著打扮另類、談吐舉止講究個性等。

孩子特立獨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按照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埃裏克·埃裏克鬆的觀點,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尋找自我,在他們心中,自我分為兩部分:一是自己認為的自我;一是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想獲得別人的關注和肯定較之自我認知更重要。所以當社會思潮崇尚個性和創新,大多數人都認為獨特是有價值的時候,孩子們就會認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可能得到肯定”。

“上帝給了每個人獨特的指紋,同時也給了每個人獨特的潛質。”其實,孩子追求個性不是嚴重的事,更不代表不合群,甚至從一定意義上說,追求個性若把握得好,對他們成人後的工作很有好處。所以,家長不要一味打壓孩子,要讓孩子的個性得到自由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