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抱怨,不如平靜以對

一個偶然的機會,伊黛和鄧肯太太合作成立的“少女公司”生產出一種很“前衛”的胸罩,在市場上十分走俏。所產生的巨大利益空間吸引競爭者們紛紛加入。為了增強競爭力,伊黛打算暫時不分配利潤,並盡可能借錢,購買機器設備,雇傭員工,擴大生產規模。

鄧肯太太隻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不像伊黛那麽有野心,她對現在賺到的錢已經心滿意足了,而且擔心舉債經營會賠掉已經到手的成果。她堅決要求即時分配利潤。兩人的意見發生嚴重分歧,隻好解散合作。

當時,公司剛剛以分期付款方式購置了一批新設備,兩人散夥後,現金全被鄧肯太太帶走,伊黛還得借一筆錢支付她的紅利,這樣,公司隻剩下一些機器和一大筆債務,陷入無米下鍋的窘境。伊黛出去找新的合夥人,沒有人願意答應;向人借錢,得到的回答都是“NO”。因為這場內訌使人們誤以為“少女公司”的生產經營遇到了嚴重阻礙。更糟糕的是,不明真相的債權人紛紛登門逼債,讓伊黛窮於應付。員工們眼看公司大勢已去,紛紛跳槽,200多名員工最後隻有30多人留下來。

伊黛遭此打擊,難免灰心喪氣。但她知道,唉聲歎氣對結果沒有任何好處,應該多想想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幾個不眠之夜的反複思考,伊黛確定了“安定內部、尋找外援”的思路。

首先,她要設法穩住留下來的幾十個員工,不給外界一個“已經倒閉”的印象。她開誠布公地向員工們說明了公司的真實情況,並宣布將十分之一的股權分配給他們。這樣,員工離職的現象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了。

接下來,伊黛需要積極籌措資金。經過多次碰壁後,她從銀行家約翰遜那裏獲得了50萬美元貸款。有了資金,“少女公司”立即煥發生機,它的業務成長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快。

慢慢發展後,“少女公司”的產品從胸罩擴大到睡衣、泳裝、內衣等,產品暢銷100多個國家,成為一家世界性著名的大公司。

伊黛作為一位傑出的女性,她對堅強的理解更為深刻,並以此來告誡她的子女:“當壞事已經降臨,悔恨、抱怨、痛苦,都沒有建設性的效果。唯有從事情變壞的原因著手,設法修正它,以免事情變得更壞和同樣的壞事再一次發生。這才是有建設意義的做法。”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眾所周知“牛奶瓶”的故事。它預示著一個人生道理: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一位英文教師在一次英語課上給他的學生闡釋了這個道理。那一天,當學生走進教室時,發現老師桌上有一隻裝有牛奶的瓶子豎立在一隻笨重的石罐之中。老師說:“今天我要給你們上一堂課,這堂課與學習英語有點關係,但與人生關係更為密切。”說完,老師拿起牛奶瓶,順手把它丟進石罐裏。

隨著一聲悶響,牛奶瓶已經四分五裂,牛奶也溢在了石罐裏。老師讓同學們看了看破碎的牛奶瓶後,問道:“麵對這種情形,你們會做何感想?”同學們麵麵相覷,不知道老師要說什麽。

老師平靜地說:“我上這堂課,並非是要你們記住幾個單詞、幾個句型以及有關牛奶的這個故事,而是想讓你們明白一個簡單的人生道理:覆水難收,後悔無益。你們可能對這牛奶瓶感到惋惜,可是惋惜並不能使瓶子再恢複原形。它已是既成的事實,是無法挽回的事,任憑你再怎樣懊悔、歎息、遺憾,也無法回到牛奶瓶摔破以前的樣子。所以,Don′t cry for overs milk(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以後如果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了無可挽回的事時,請記住這隻摔碎了的牛奶瓶!”

那堂課真是別開生麵,令人永生難忘。

對既成的事實耿耿於懷是徒勞無益的。想想那隻摔破了的牛奶瓶,會使我們遇事頭腦冷靜、沉著和明智。明知事情已經發生而且無可挽救,卻偏要去勞心費力;明知機會已經失去,卻偏要感到懊悔悲傷等諸如此類的事,不僅可笑,而且也毫無用處。

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

生活中往往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事情,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突然遭遇了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而挫折一旦降臨,便成了生活中既成的事實。這種事實究竟會生出什麽樣的心理感受,主要看對事實所持的態度。

英皇喬治五世在伯明翰宮書齋的牆壁上,懸掛著這麽一個木刻:“但願我既不望日興歎,亦不為已倒掉的牛奶而懸念。”

八年前,一位朋友去探望他的一位患突發胃病的師兄。醫生懷疑他師兄有胃癌。一路上,這位朋友搜腸刮肚地想了一連串的安慰話,並且在心裏一遍一遍地演練,希望能充分發揮話語的力量給他一些鼓勵。但一推開房門,卻見師兄很平靜地躺在**閱讀一本哲學書,一如平日坐在書桌前。

對於悲痛的故作鎮定,這位朋友認為是世界上最令人難受的事,寧願悲痛之人率性瘋狂,痛哭狂呼。這位朋友說:“你別假鎮定了,不是想樹立什麽典型吧?讓人難受……”話沒說完,師兄抬了下手:“哎,我什麽時候演過戲了?沒那麽嚴重。我遺憾的,僅僅是飲食不能隨心所欲,不能像以前那樣同你在麵館吃又麻又辣的牛肉麵了。”接著,師兄很認真地對這位朋友說:“我也不想生病,也不想從病魔那裏領略什麽人生真諦,可是既來之,則安之。既然生病,隻能把它看作是上帝賜給我的一份生活內容,一種生命體驗,我認為平靜地接受是最好的選擇。心緒煩亂消沉又有什麽用呢?”當時這位朋友想,這算什麽話?師兄一定是被病魔給嚇壞了,竟為病痛賦予這般的詩意?

既然師兄有這樣的認識,這位朋友也就順水推舟,頗費心思地背了大堆警世格言,希望能給師兄增添一些麵對病魔的勇氣。然後,搬了一串似懂非懂的現代西方哲學術語,請師兄釋疑。談了老半天,這位朋友才真的相信,師兄以平靜坦然的心態接受既成的事實,他並沒因此而陷入惶恐的煩惱旋渦。

對於無法回避的或沒有能力改變的事實,你即使是怒火中燒,心急火燎,也無濟於事,事實的發展是不以你的意誌為轉移的,它一點也不會理睬你沸騰的情緒。

時間是最具魔力的塗改液,再糟糕的事實也總有過去的時候,你不會永遠生活在一種情緒狀態之中。但是,要想發生更改生活圖像的效果,沒有相應的心理狀態與時間相互作用,是達不到目的的。這種心理狀態就是平靜。平靜以對,讓時間來改寫不平的生活事實,讓自己聚集足夠的智慧和勇氣,與不公平的生活事實相處,在默默地忍耐中開創嶄新的生活。再大的憤怒,也可以在平靜的時間之河裏一點點地化解,再深重的焦慮,也可以在時間之旅中一點點的淡化。

數年前,遇到一個兒時的夥伴,他在一家環衛公司擔任公廁管理工作,他的右臂因交通事故齊腕而斷,有人曾問他是否為失去那隻手而痛苦,可他笑嗬嗬地說:“我連想都懶得想起,隻有用針線時才偶然會想起它。”多麽灑脫呀。

在生活的旅途中,誰都永遠不會知道在前麵還會有什麽樣的不如意,不知道以後還會有什麽不可更改的事實,而平靜的心緒永遠是超越這些無法預料和無法知道的事實的心態。既然如此,為什麽要憤怒?為什麽要焦慮?為什麽要為無法預料的一切而枉費心機?為什麽要在無法更改的事實麵前做唐·吉訶德?為什麽不以自己的力量做那些可以做的事情?以不變應萬變,平靜以對,人有福矣。

生活中,誰都無法控製不幸事情的發生,但可以控製自己對於不幸的反應。假如被人欺騙,總不能永遠因此憤恨懊惱不已;我們遭受委屈,總不能因此而萎靡不振。這些消極的情緒反應不僅對事情本身沒有什麽補救作用,相反倒有可能傷害自己。假如說被人騙或遭受委屈,是他人對你的一種傷害,那麽對這種傷害的一味悲憤和沮喪,則是自己對自己的傷害。

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飽滿的情緒和積極的態度來麵對不幸的事,這種辦法總能收到好的效果。這種辦法可以是合理地利用時間,做自己現階段可以做的事、值得做的事,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在遭受不幸的時候,人往往很容易灰心喪氣,空虛頹廢,因而必須使自己忙碌起來,在充實的狀態裏加速精神創傷的痊愈;也可以盡自己的熱情和能力幫助別人做些事,盡管你屬於不幸,或許還有比你更為不幸的人需要你的幫助,在幫助他們的過程中,生活的信心必將蘇醒。總之,當你情緒飽滿、態度積極地投入某種有益的活動時,你就已經以勇者和智者的坦然心境,接受既成的事實、挑戰所謂的人生不幸了,這必定能開創一片希望的藍天。

失敗多半是可以補救的

俗話說:“人沒有被山絆倒的,隻有被石頭絆倒的。”生活中的失敗,多數是因為一些細小環節出了問題,並非不可補救。也許隻需改變某些做法,結果就會發生令人驚喜的變化。

瑪麗·凱曾經是一位優秀推銷員,40多歲的時候,她拿出全部積蓄,創辦了一家化妝品公司。化妝品生產出來後,她決定舉辦一個產品展銷會,銷售和宣傳自己的產品。她對這個訂貨會充滿期待,事前也做了許多準備。

讓她大出意外的是,這一天,她總共隻賣出一元五角錢的化妝品。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失敗的訂貨會。她難過得無以複加,再也沒有心情在會場待下去了,驅車匆匆離去。剛轉過一個街角,便伏在方向盤上嚎啕大哭。

哭過一陣之後,她又想到一個問題:這回將養老金都貼進去了,萬一血本無歸,以後怎麽辦?想到這裏,她心裏一陣陣恐慌。

過了許久,瑪麗·凱克製住恐懼情緒,不停地安慰自己:“也許事情並沒有那麽糟,也許還有改善的可能。”這樣,她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開始思索失敗的原因。她一項一項分析,忽然發現,原來她犯了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她居然忘了向外散發訂貨單。怪不得沒有商家來訂貨。

找出了原因,就不會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倒。當她第二次舉辦展銷會時,各項準備工作都做得很好,也辦得很成功。從這件事上,瑪麗·凱學到了一個教訓:失敗後,不要自暴自棄;從尋找原因著手,也許事情尚有可為。後來,瑪麗·凱公司的產品行銷世界各地,她本人也成了舉世公認的“化妝品女王”。

之所以會失敗的人,他們隻看重成敗,卻不問原因。所以,他們經常一次又一次地在同一塊石頭上被絆倒。

任何一件事都是由許多要素構成,沒有哪件事能夠全部做對或全部做錯。所謂失敗,通常隻是某些應該做好的事情沒有做好,並不是一無是處。隻要認識到失敗的存在,找到原因,搞清哪些事情沒有做好,下次加以改進,同樣的失敗就不會再發生了。如果確實是因能力不足所致,也要以比較平靜的心情接受失敗的結果,不要因懊惱而損害自己的心靈。

人生羊皮卷

接受既成的事實,並不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也不是沙漠中的鴕鳥,阿Q的悲哀在於對可為之事而不為,任憑事態的惡化,等待成為犧牲品;而鴕鳥的愚蠢則在於愚昧的逃避。接受既成的事實,是要勇敢地正視,在平靜的麵對中,蹚出一條希望之路。當我們無法以主觀的力量控製事態的時候,或者麵對無法改變的事實,卻已經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的時候,此時與其抱怨,不如平靜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