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與成功是對立的統一體

從一個家境貧寒、隻讀到小學四年級、年僅9歲就遠離家鄉到百裏之外城市“打工”的命運棄兒,到成為令全世界人矚目的鬆下電器總裁和董事長,鬆下幸之助走過了一條怎樣艱難曲折的道路?

鬆下幸之助曾被美國《時代周刊》尊稱為“經營之神”與“管理之神”,還曾被日本高中生評選為“最尊敬的人”。他現在不僅是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征,也是世界上眾多青年爭相學習的楷模。他那近乎傳奇的創業故事,激勵與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

鬆下幸之助已經不再隻是一個稱呼,它還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一種拚搏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一種愛民愛國、盡心敬業的品格;一門經營與管理的學問。有人說鬆下幸之助的一生簡直就是一個阿修羅(戰爭之神),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他總是在不停地戰鬥,為了自己的理想、榮譽,為了日本的繁榮、富強而不停地戰鬥。

在財富的金山與美譽的簇擁中,鬆下曾對自己的成功之路發出如下感歎:

“無論我們從事什麽行業,若遇到挫折就氣餒,失去奮鬥的意誌,那麽永遠無法成功。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不順利的時候隻有繼續努力,才會獲得成功。做生意就像真刀實槍的決鬥,絕不可稍有疏忽或懈怠,要一直到獲得勝利為止。無論經濟景氣與否,應有的態度和決心都是一樣的。我認為,一個真正的經營者,愈是在不景氣的環境中,愈能鞏固向上發展的基礎。”

絕處逢生的小工廠

1917年6月,23歲的鬆下幸之助辭去了令人豔羨的電燈公司檢查員工作。同年7月,他用自己所有的積蓄——100日元,加上從朋友那裏籌集到的100日元,開了一家生產電器插座的作坊式工廠。

同年10月,鬆下在花光手頭所有的錢後,電器插座終於正式上市。他原本指望產品上市後能迅速回收一些資金,以支撐工廠的持續運轉。但事與願違,在產品上市後的10多天裏,他總共才收到10日元的貨款!

怎麽辦?鬆下並沒有因首戰失利而陷入頹唐,相反,他還是如最初那樣鬥誌昂揚。他的下一步準備是從產品改良著手,試圖用高性能的產品突破銷售的窘境。

然而,產品的改良是需要資金的。此時的鬆下已經到了連吃飯都成問題的地步,到哪兒去籌這筆錢?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和他一同創業的森田君和林伊三郎為了生計,不得不先後離開了鬆下的電器製作所。

孤軍奮戰,鬆下會退縮嗎?他會回到那個仍希望他回去工作的電燈公司嗎?不,他不會。他寧願獨自地、默默地、苦苦地支撐著他的事業,他不甘心就這樣放棄。

眼看年關快到了,那一年,大阪的冬天格外冷。鬆下幸之助的改良新插座製作因資金匱乏陷於停頓,照這樣硬撐,家庭工廠在來年隻有關門這條路了。但是天無絕人之路——當年12月份的一天,鬆下非常意外地接到某電器商會的訂貨單:急需1000個電風扇的底盤。對方說:“時間很緊,如果你們的產品質量良好的話,每年需要兩三萬台的批量都是有可能的。”

鬆下並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找到他這家瀕於倒閉的家庭小作坊而下訂單的。在第二次改良插座之際,他曾去過一些電器行做市場調查,也為第二次產品的銷售事先聯絡感情。鬆下隻是介紹他準備推出的新型插座,壓根沒談及過電風扇底盤。

電風扇底盤是川北電器行訂購的。他們原來用的底盤是用陶器製作的,既笨重,又容易破損,於是,想到改用合成樹脂材料的。他們挑選了好幾家製造商,最後才確定為鬆下的這家家庭工廠。川北電器行認為鬆下生產的插座不好使用,但作為原料的合成樹脂本身卻沒有問題;鬆下的家庭工廠沒有成品,因此需全力以赴地製作電風扇底盤。為此,川北電器行還暗地裏來探視考察過。那時候,大阪的電器製造廠家大都小打小鬧,不過鬆下的小作坊還不算特別寒磣。

鬆下馬上把改良插座的計劃擱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底盤製作中。妻子井植梅之隻好作出重大犧牲,把陪嫁首飾押到典當鋪去。鬆下憑著這點珍貴而又可憐的資金,找模具廠定做模具。一連7天,鬆下都蹲在模具廠親自監督模具的製作。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耽誤了,以後就不會有第二次。模具做好後,鬆下壓製了六個樣品親自送往川北電器行鑒定,他們說:“可以,請立即投入批量生產,12月底先交1000隻。如果好,緊接著再訂購四五千隻不成問題。”

鬆下帶著他唯一的工人——妻弟井植歲男這位日後三洋電機的創始人投入製造,披星戴月。當時的設備隻有壓型機和煮鍋。歲男剛剛15歲,個子特別矮小,力氣也小,因此,壓型全由鬆下一人擔當。當時的壓型機還沒有配動力,全靠手工,這可是件笨重的體力活,但鬆下一心為趕時間出產品,並不覺得十分辛苦。歲男負責將成品擦亮,鬆下調料時他蹲在地上燒火。整個車間和臥房煙霧彌漫,刺鼻且有毒的柏油氣味熏得人眼淚鼻涕俱下。

每天的進度是100隻,不到月底,就把1000隻訂貨交清。電器行的職員滿意地說:“不錯不錯,川北老板一定會很高興,我們會再給業務讓你們做。”

鬆下收到160日元現金,除去模具材料等費用,大約賺了80日元。這是鬆下家庭工廠第一次盈利,這次盈利的意義不單是金錢的回報,更重要的是給了鬆下創業一個絕處逢生的機會。

多年以後,鬆下幸之助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永遠不要絕望”這一話題時,有一位年輕的聽眾問道如果做不到怎麽辦。鬆下幸之助斬釘截鐵地回答:“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就抱著絕望的心情去努力工作。”

鬆下幸之助所謂的“抱著絕望的心情”,並不是一種負麵的、悲觀的心情,而是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堅忍不拔的精神。“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靠的正是“抱著絕望的心情”去努力、去打拚的結果。

麵對一個個困難迎難而上

從1917年的創業到1945年,鬆下的事業雖然也有不少波折,但總體上還是發展良好,是日本商界的璀璨明星。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鬆下公司於1939年應軍方要求從生產民用品轉到生產軍用品,並相繼成立了造船公司和航空公司,為日本軍方提供船舶和飛機。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了。第二天,鬆下幸之助把全公司員工都集合在禮堂,宣布立即由軍需生產轉變為民生必需品的生產方針。但盟軍總部陸續發表了戰後處理與民主化的政策,基於這些政策,日本的政治經濟和人民生活,受到了動搖。鬆下電器在一紙命令之下,不得不停止生產民生必需品的計劃。但鬆下沒有妥協,他向有關單位提出強烈抗議。經過再三說明,終於在9月14日核準收音機生產,其他產品也陸續得到準許。到了10月間,整個工廠已經完成了生產準備。

1945年11月,開始戰後第一次銷售收音機、電爐等產品。由於這一段時間的人事費用及轉變生產所需費用的增加,銷售額一個月不到100萬日元,借款額已達2億日元以上。每個月光是利息,就得負擔80萬日元以上。設備不足、原料供應困難,引起生產效率低下。種種惡劣條件加在一起,使得生產無法如期進行。然而,鬆下深信經營將會好轉。因為這次困難,完全是經濟混亂的緣故,受影響的並非隻有鬆下一家,隻要全體員工同心協力,定能打開一條光明大道。

當時有不少工會采取破壞性行動,但鬆下電器公司的融洽勞資關係,從未因此而喪失相互間的了解與協調,因而能在社會經濟混亂的時代,一麵提高勞動條件,一麵為擁護鬆下電器的發展基礎,合作無間。然而由於薪水不斷調整,產品卻被控製在公定價格之內,因此鬆下電器生產的產品愈多,辭職的員工愈增加,局麵非常艱苦。

1946年3月,鬆下電器被盟軍總部指定為“財閥”,一切和鬆下電器與子公司有關的資產,全都被凍結了。鬆下堅決不接受這個指定,他認為鬆下曾經的營業項目屬於和平用途的家電產品,隻是一度在軍方的要求下不得不加入軍需工業,但也為此舉債,成了戰爭受害人。因此,鬆下被指定為財閥完全錯誤,必須加以糾正。以後4年,鬆下去駐東京的盟軍總部共50多次,不斷提出抗議。

在他的堅持下,終於在1949年底獲得“財閥”的解除令。至於限製公司的指令,也在1950年解除,鬆下電器終於又能夠自由地展開企業活動了。

1948年1月,鬆下電器還遭遇到另一個新的危機。為了抑製戰後嚴重的不景氣,政府從1948年春天起,開始緊縮金融,因此物價上升的趨勢緩和了許多。然而產業界卻遭到了嚴重的資金困難,企業紛紛倒閉。鬆下電器在1946年初的每月銷售金額為370萬日元,到了1947年,已經增長到每月1億日元。但進入1948年之後,增長就開始緩慢下來了。當年秋季,資金僅有4630萬日元的鬆下電器,借款已高達4億日元,而且還有3億日元的未付支票、未付款項,使得員工薪水不得不從10月份起分期付給了。在這期間,鬆下從銀行融資貸款3億日元,希望得以改善。由於產品預期漲價比原來預定晚了很多,好不容易借出來的資金,為彌補一時之急,幾乎都用光了。第二年的情況更加惡化了,鬆下製訂了重建經營的根本方針,也就是進行工廠的整頓,僅留下一些優良產品,采取集中生產的方式,以減低成本,再加強促銷,以求收益提高。

鬆下電器毅然執行機構改革,除了任命鬆下正治為副社長外,不增加公司的其他高級人員。在總公司設置總務部、製造部、資材部、營業部等幕僚單位,並采取總監製,各部門獨立核算,徹底執行生產合理化。從1949年1月12日起,每位員工的生產額,由21000日元升到56000日元。公司進一步加強銷售網,從2月到10月,鬆下親自由北海道到九州,拜訪全國各地的代理商、經銷店,和他們進行洽談。然後成立了代理店的親睦組織“國際共榮會”,同時恢複戰前的聯盟店製度。

本來銷售路線十分混亂,各代理店都與兩家以上製造廠商交易,忠誠感無從談起。共榮會成立後,鬆下要求代理店共度難關,邁向共榮的前途,並全力輔助代理店,鞏固他們的向心力。同時在全國各地設立營業所,在營業所管轄下,以縣市為單位,分別設立辦事處,全力強化銷售體製。

1950年3月,鬆下電器再度實行機構的大改革,以工廠獨立會計製徹底合理化為基礎,恢複傳統的事業部製度。同時,采用了革命性的“銷售公司製”,這一項新製度簡化了銷售業務,使工廠能夠將更多的力量投入生產。鬆下與代理店的關係,又恢複到了“鬆下是代理店的工廠,代理店是鬆下的分公司”的狀態,在戰後混亂時期發揮了安定作用。

通過以上鬆下電器所經曆的眾多坎坷可以看出,鬆下幸之助不愧被稱為“阿修羅”。是的,鬆下幸之助似乎天生就是一個不停戰鬥的戰神。

鬆下幸之助認為一個企業遇到危機,陷入困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企業害怕困難、見難而退,在采取有效的對策之前,先輸了誌、泄了氣,如此的話,即使外部條件再有利,企業也無可救藥。世界上優秀的、成功的企業,並不是因為它們從來沒有遭受挫折,而是因為它們百折不撓,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終成大器。因此,當你處於困境,首先應該樹立迎難而上、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克服危機、擺脫困境。

也許迎難而上不是什麽新鮮的話題,但是要實實在在地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很多人遇到困難總是抱怨環境不好,運氣不佳。失望、悲觀實際上都是害怕困難的表現。以這樣的態度對待挫折,即使困難微不足道,也會沒有重新煥發鬥誌的希望。

鬆下也反複強調,企業經營遇到困境時,不要責備外界環境,不要怪運氣不佳。他認為:“做生意跟真刀實槍比武一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拚殺中誰也沒有絕對勝利的把握……如果賠本,其原因絕不是‘時’與‘運’不好,而是經營方法不得當。所以,如果將經營不當的結果,看作是時運不濟,這根本就是錯誤的。”

鬆下幸之助一直認為,作為優秀的企業、優秀的經營者必須有迎難而上的精神。他說:“在‘動**不定時代’,的確不容易預測將來的趨勢,因此經營困難當然很多。但嚴格說來,這種困難不是現在才有,過去有過,將來也會,每天都存在。困難越多,才越能讓有雄心、有誌氣的人覺得有意義。沒有這種雄心或誌氣的人,在麵對逆境時會因動搖、迷惘,而被時代淘汰。如果經營者如此,他所主持的公司,必然不會成功。”

鬆下幸之助的這段話可謂十分中肯。的確,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每時每刻都會遇到困境,如果知難而退,企業就沒有成功的希望。隻有不畏懼困難,迎難而上,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才能從困境中重新站立起來。

其實,不單是企業要迎難而上,我們做什麽事都應該具有像鬆下幸之助一樣的毅力,在危機四伏或四麵楚歌之際,表現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英雄氣概。美國的傑弗利·泰蒙斯在其《經營者的頭腦》一書中說得好:“真正的成功者不會被失敗嚇倒,他們在困境中發現了機會,而大部分人看到的隻是障礙。”

人生羊皮卷

精良的斧頭、鋒利的斧刃是從爐火的鍛煉與磨削中得來的。很多人,具備“大有作為”的才智,但是,由於一生中沒有同逆境搏鬥的機會,沒有充分地被困難磨煉,不足以刺激起其內在的潛能,而終生默默無聞。挫折與成功是一對對立的矛盾統一體。在你承受挫折的同時,往往也是你增長見識、增長能力、增長成功概率的良好時機。有時候,挫折甚至會帶來超過自身價值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