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

克裏蒙·斯通,美國巨富之一,美國聯合保險公司的董事長。斯通生於1902年,16歲那年,他利用暑假推銷保險。作為一個心靈脆弱敏感的少年,他還不太習慣跟陌生人打交道。他站在一棟大樓前,踟躕不前。他一個勁地想:他們會不會笑話我?會不會粗魯地把我趕出來……他在大街上站了半小時,隻是胡思亂想,沒有勇氣走進大樓裏去。

但是他知道,光是站在這裏,是賣不出保險的。於是,他一邊發抖,一邊暗暗給自己鼓勁:

“如果你做了,沒有損失,還可能大有收獲。那就下手去做,更重要的是,馬上就做!”

於是,他強迫自己衝進一間辦公室,然後又衝進下一間,直到跑遍這棟大樓的所有辦公室。這次推銷,雖然業績不佳,但他找到了一個克服恐懼的辦法:立刻衝進下一間辦公室,就沒有時間猜測和害怕。

克服恐懼正是一個優秀推銷員必須通過的一道關卡,而斯通成功地越過了這一道難關。後來,他的推銷業績越來越好,到20歲時,已是保險業的頂級推銷員,他開始訓練推銷員,並自創“聯合登記保險公司”,幾年後,手下員工已有5000多人,成為名聞全美的青年富豪。

比校長還賺錢的中學生

要想成功,就必須克服恐懼,樂觀地麵對艱難,不懈地努力工作。

克裏蒙·斯通說他成功的奧秘是“積極人生觀”在激勵著他。

斯通童年時家在芝加哥南區,他曾賣過報紙。斯通賣報時,有家餐館把他趕出來好幾次,但他還是一再地溜進去。那些客人見他這樣勇氣非凡,便勸阻餐館的人不要再踢他出去。雖然,他的屁股被踢得很疼,口袋卻裝滿了錢。

這事從此令他深思:“哪一點我做對了呢?哪一點我做錯了呢?下次我該怎樣處理同樣的情形呢?”他一生中都在這樣問自己。

斯通很小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撫養他長大。母親對他事業發展方向的形成有著很深的影響。

斯通的母親替人縫衣服,幹了好幾年,存了一點錢。還在斯通十幾歲的時候,她就把錢投到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險經紀社。這個保險經紀社替底特律的美國傷損保險公司推銷意外保險和健康保險:每推銷出一筆保險,它就收到一筆傭金——它唯一的收入。它僅有的財產是一間租來的、積滿灰塵的小辦公室。推銷員隻有一個人,那就是斯通的母親。她第一天一點成績也沒有。然後,她來到底特律最大的銀行,一位高級職員買了保險,又準許她在大樓裏自由走動,結果那天共有44個人向她買了保險。

斯通是由母親引入推銷之門的,利用假期,他開始了他的推銷工作。雖然一開始推銷工作不是很如意,甚至可以說是失敗的,但在了解自己和推銷方法後,他收獲不小。重要的是,他知道他有克服恐懼的勇氣,而且他還想出了克服恐懼的技巧。

第二天,他賣出了4份保險。第三天,6份……他的事業開始了。

那個假期及後來放假的日子裏,他繼續替母親推銷健康保險和意外保險。他居然創造了一天10份的好成績,後來一天15份,20份。他分析自己:為什麽成功了?他終於發覺,是“積極人生觀”在鼓舞自己。

他當時還是個中學生,但每天賺的錢已經比校長的還要多,因此他辦了退學手續。不過他後來還是把中學的課程補完,拿到了文憑。他還進了大學法律係,但卻沒有念完。

他走遍了密歇根,每天的平均紀錄是30份,在有些城市達40份。不管怎麽說,他的“積極人生觀”的確是相當有效的。

20歲的時候,他搬到芝加哥,開了一家保險經紀社——聯合登記保險公司,全社隻有他一人。他決心使這個公司辦得跟它的名稱一樣響亮。開業的第一天,他銷出了54份保險。開業大吉,斯通信心十足。然後開始在其他地區擴展,事業一天天興旺起來。居然在有一天,創造了122份的紀錄!經過4年的自我訓練、自我策勵之後,他達到了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更可喜的是,以前買了保險的人,到期又要求繼續下去,不必再花力氣,傭金源源而來。

36歲那年,克裏蒙·斯通成了一名百萬富翁。

他覺得也許該自己組織個保險公司。他找到了一個似乎十全十美的計劃。一度很賺錢的賓夕法尼亞州傷損公司因經濟恐慌停業了,公司的擁有者欲以160萬美元把它出售。斯通感興趣的是它的潛在價值——它擁有35個州的營業執照。第二天,他就前往巴爾的摩去找商業信托公司的人——傷損公司的擁有者。

“我要買你的保險公司。”

“好的。160萬美元?你有這麽多錢嗎?”

“沒有。但是我可以借到這筆錢。”

“跟誰?”

“跟你們。”

在幾度唇舌交鋒以後,商業信托公司還是同意了。

它成了今天克裏蒙·斯通王國的一個基礎。當初的小保險公司一步一步變成了今天巨大的美國聯合保險公司,現在它的經營區域不僅美國有,還伸展到國外。

不要拖延,看準就做

斯通不僅運作保險公司,還涉足其他賺錢的事業。1955年,一個名叫利莫那·拉文的年輕人跑來找斯通借一筆款子,聲言要開個小化妝品公司。斯通覺得他的話有道理,但沒有直接借錢給拉文,而是替拉文保證歸還一筆45萬美元的銀行貸款,代價是他擁有拉文這家新公司1/4的股份。拉文創立的公司叫阿拉度-卡佛。斯通擁有的股份(當時一分錢的資本都未投下)到1969年時已經價值3000萬美元。

同時,斯通也從事另一項事業:出版。1960年,斯通寫了一本書,叫《利用積極的人生觀走向成功的方法》,跟他合作寫這本書的是以前寫過暢銷書《動大腦發大財》的拿破侖·希爾,斯通·希爾的書賣出了25萬本。1962年他乘興又寫了《保險業巨子的王牌》,好多想當大亨的人都買了這本書。

為了繼續宣揚他的哲學,斯通後來創辦了《成功無限》雜誌。這本雜誌的文章,都是關於成功的。有時斯通也親自撰文,宣揚積極人生觀。

斯通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做事絕不拖延,看準了就去做,他的人生也因此而豐富多彩。

斯通在談到自己的創業曆程時,曾說:“想成為富翁的人必須相信:自己的命運要由自己來決斷,有了決斷就必須馬上付諸行動,隻要你決定做什麽事,就一定要有無論怎樣都必須去完成的精神。”

“明天”“下個禮拜”“以後”“將來某個時候”或“有一天”等,往往都是“永遠做不到”。有很多好計劃沒有實現,原因在於應該說“我現在就去做,馬上開始”的時候,卻說“我將來有一天會開始去做”。

例如:人人都認為儲蓄是件好事,卻不表示人人都會有係統地按照儲蓄計劃去做。許多人都想要儲蓄,但隻有少數人才能真正做到。

以下是一對年輕夫婦的儲蓄經過。畢先生夫婦每個月的收入是3000元,但每個月的開銷也要3000元,收支剛好相抵。夫婦倆都很想儲蓄,但是往往有一些理由使他們無法開始。如下的話他們說了好幾年:“加薪以後馬上開始存錢”“分期付款還清以後就要……”“度過這次難關以後就要……”“下個月就要……”“明年就要開始存錢”。最後太太劉蘭不想再這樣拖下去了。她對畢先生說:“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錢?”他說:“當然要啊!但是現在省不下來呀!”劉蘭這一次下定決心了。她說:“我們想要存錢已經想了好幾年,由於一直認為省不下來才一直沒有儲蓄,從現在開始要認為我們可以儲蓄。我今天看了一個廣告說,如果每個月存1000元,15年以後就有18萬元,外加66元的利息。廣告又說:‘先存錢,再花錢’比‘先花錢,再存錢’容易得多。如果你想儲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來。就算要靠榨菜和稀飯過到月底,我們也要這麽做。”

為了存錢,他們剛開始幾個月當然吃了一些苦頭:盡量節省,才留出這筆預算。現在,他們卻覺得“存錢跟花錢一樣好玩”。

如果有個電話應該打,可是自己總是在拖。這時那句“現在就去做”從自己的潛意識裏閃出:“快打呀!”就應該立刻去打電話。

或者,把鬧鍾定在早上六點,可是當鬧鍾響起時,自己卻覺得睡意正濃,於是幹脆把鬧鈴關掉,倒頭再睡。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就會養成習慣。假使腦海中始終提醒自己“現在就去做”,這時就不得不立刻爬起來。

魏爾士先生就因為養成了“現在就去做”的習慣而成為一個多產作家。他絕不讓靈感白白溜走,想到一個新意念時,他立刻記下。這種事有時候會在半夜裏發生,這時魏爾士會立刻開燈,拿起放在床邊的紙筆飛快地記下來,然後再繼續睡覺。

許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因為拖拖拉拉耽誤了火車、上班遲到,甚至錯過可以改變自己一生的良機。

要記住:“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候。馬上行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態度,使他由消極轉為積極,使原先可能糟糕透頂的一天變成愉快的一天。

人生羊皮卷

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有義無反顧的決心。當我們所做的某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不被人們所理解,甚至遭受嘲笑和批評時,不要害怕、不要理會——堅定自己的信念,義無反顧地去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不要害怕承擔風險。謹慎是必要的,可是冒險自有它的價值。在人的一生中,要成功地做一件稍有分量的事情,總要承擔某些風險,如果不願意或不敢於承擔風險,就可能什麽也做不成,什麽也得不到。